一种经鼻气管插管防压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0673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鼻气管插管防压疮装置,包括本体,本体中开设有第一固定槽、第二固定槽、第三固定槽,第二固定槽位于第一固定槽、第三固定槽之间,各固定槽均开设于所述本体一侧,从而在本体的另一侧形成防压垫。使用时,将管路包含的的气管插管尾端、呼吸通路过滤器和呼吸通路延长管分别固定在相应的固定槽中,将该防压疮装置与管路用医用手术贴膜共同固定在患者的前额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固定经鼻插管管路,避免压伤前额皮肤和鼻翼。当需要转动患者头部时,固定槽等结构能确保管路稳定,避免脱出或移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鼻气管插管防压疮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经鼻气管插管防压疮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经鼻腔插管法是气管内插管术的一种,用于将气管导管通过鼻腔插入病人气管内。目前,在手术中常用胶带或压疮贴将经鼻气管插管严密粘贴固定于患者的鼻翼部。这种方式容易导致气管插管压迫鼻翼皮肤,发生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压疮(medicaldevicerelatedpressureulcers,MDRPU),对患者的术后护理带来了不利影响。有文献统计,经鼻气管插管所致鼻部压疮的发生率约为19%。尤其在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流行期间,对于在ICU中需要长期插管的清醒新冠患者,经鼻插管远比经口插管痛苦小,患者耐受度高。但是,长期的经鼻插管易形成鼻部压疮。为了避免压疮,医护人员需要经常做护理鼻部皮肤,定期更换气管插管固定敷料等工作,这样无疑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在手术或者带管转运病人的过程中,经常需要移动或转动患者头部,更增加了气管插管反折处对鼻翼皮肤的持续摩擦和压力。医护人员用胶带将气管插管固定在鼻孔时,势必要近距离面对患者口鼻部,手部容易接触到口鼻分泌物,面部可能接触患者口鼻呼出的气溶胶颗粒,尤其是在类似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流行期间,接触口鼻分泌物及气溶胶颗粒都属于新冠肺炎的传播方式,因此目前常用的方式可能增加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另一方面,现有经鼻气管插管的固定方式大多是针对插管管体本身的固定,但管路中通常还有与气管插管相连的呼吸通路过滤器。该过滤器通常相对插管管体而言具有较大的重量,如果只针对插管本身进行固定,则较重的过滤器可能对固定部位形成拉扯,从而进一步加重鼻翼固定部位的摩擦和压力。此外,手术中与气管插管相连的呼吸通路过滤器和呼吸回路延长管同样由于固定在患者前额部,容易导致前额皮肤压疮。因此,改进经鼻气管插管的防压疮装置,防止患者鼻翼和前额部位压疮的发生,对于患者的术后护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经鼻气管插管防压疮装置,可以有效预防患者鼻翼和前额部压疮的发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经鼻气管插管防压疮装置,包括本体,其中,所述本体开设有第一固定槽、第二固定槽、第三固定槽;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槽和所述第三固定槽具有相同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固定槽位于第一固定槽、第三固定槽之间,其延伸方向与第一固定槽、第三固定槽的延伸方向垂直;各固定槽均开设于所述本体一侧,从而在所述本体的另一侧形成防压垫;所述防压垫的厚度为2~4cm。其中较优地,所述第一固定槽的形状与经鼻气管插管中的鼻腔气管插管的形状匹配,所述鼻腔气管插管可被固定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槽内。其中较优地,所述第二固定槽的形状与经鼻气管插管中的呼吸通路过滤器的外部形状匹配,所述呼吸通路过滤器可被固定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槽内。其中较优地,所述第三固定槽的形状与经鼻气管插管中的呼吸通路延长管的形状匹配,所述呼吸通路延长管可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槽内。其中较优地,所述本体的防压垫与人体接触面为平面结构。其中较优地,所述本体的防压垫与人体接触面为弧形面。其中较优地,所述本体的防压垫与人体接触面设有粘贴层或防滑层。其中较优地,所述本体由具有缓冲性、防水性、隔热性和耐腐蚀性的软质材料制成。其中较优地,所述软质材料为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本技术有效避开了患者相对柔软的鼻部,三个固定槽的设计不仅能将固定鼻腔气管插管固定于患者额头部,同时可以有效固定管路中重量较大的呼吸通路过滤器及呼吸通路延长管,三者同时固定防压疮更有效。固定于患者额头的同时,可提升鼻腔气管插管的高度,使其与患者鼻部不贴合,从根本解决鼻部压疮的发生。本技术采用柔软及弹性材质制成,即使固定于患者额头部也会缓冲鼻腔气管插管等部件对患者额头带来的压迫,从而避免额头部压疮的产生。采用本技术,医护人员站在患者头侧将气管插管固定在患者额头部,既无需直接面对患者口鼻,也不会直接接触到患者口鼻分泌物,有利于对医护人员的防护,上述特点,可专门用于确诊或疑似新冠肺炎感染患者需要经鼻气管插管时使用。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制备便捷、成本低廉,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及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最优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第一固定槽1、第二固定槽2、第三固定槽3、防压垫4、粘贴层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构思和技术手段,以及达成的技术效果便于理解,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在手术中需要固定经鼻气管插管的管路时,除插管本身以外,管路中还包括用于过滤气体且与气管插管相连的呼吸通路过滤器。过滤器通常为扁圆柱体,两端分别连接鼻腔气管插管和呼吸通路延长管。相对于插管本身而言,过滤器通常重量较大,如果不能对过滤器进行有效固定,则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对经鼻部的鼻腔气管插管的固定部位形成拉扯,从而进一步加大固定部位的摩擦和压力,更容易在患者鼻部尤其是比较薄弱的鼻翼处形成压疮。本技术的技术思路在于提高经鼻气管插管尾端固定处的高度,同时对管路进行有效固定,从而减小管路与皮肤之间的摩擦,降低管路与鼻翼接触部位的压力。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经鼻气管插管防压疮装置的本体采用长方体结构,在本体的一侧分别开设有用于固定鼻腔气管插管的第一固定槽1,用于固定呼吸通路延长管的第三固定槽3,以及用于固定呼吸通路过滤器的第二固定槽2。其中,第一固定槽1、第三固定槽3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固定槽2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固定槽1、第三固定槽3的延伸方向,第二固定槽2位于第一固定槽1、第三固定槽3之间,从而与鼻腔气管插管、呼吸通路过滤器、呼吸通路延长管的连接关系相适应。为了实现对鼻腔气管插管、呼吸通路过滤器、呼吸通路延长管更好的固定,第一固定槽1设计为与鼻腔气管插管外形匹配的形状,第二固定槽2设计为与呼吸通路过滤器形状匹配的形状,第三固定槽3设计为与呼吸通路延长管匹配的形状。当然,在实际制备中也可以制作成与上述三个设备最大宽度匹配的长方形凹槽,实现卡制效果即可。同时,由于三个固定槽均设置于本体一侧,且均不贯通本体,从而在本体的另一侧形成防压垫4。防压垫4贴附患者额头皮肤,并且为了提高管路高度,减小管路对鼻翼的压迫,防压垫4的厚度一般不超过4厘米为宜。因为患者平卧时鼻孔的水平高度会高于额头,两者高度差在1~3厘米以内,气管插管从鼻孔穿出后,在鼻孔上方经过鼻背到额头部,管的尾端会高于额头2~4厘米左右,因此防压垫4的厚度不超过4厘米,就可以增加插管对鼻孔皮肤的压力。在本实施例中采用2cm。由于固定槽具有适应设备的特殊形状,因此此处的厚度一般指防压垫最薄处的厚度。防压垫4的贴肤面设有粘贴层5。粘贴层5为临床可接受的医用粘贴层,如双面胶结构,一面粘贴与防压垫表面,另一面可粘贴固定于患者额头部。当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鼻气管插管防压疮装置,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n所述本体开设有第一固定槽(1)、第二固定槽(2)、第三固定槽(3);其中,/n所述第一固定槽(1)和所述第三固定槽(3)具有相同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固定槽(2)位于第一固定槽(1)、第三固定槽(3)之间,其延伸方向与第一固定槽(1)、第三固定槽(3)的延伸方向垂直;/n各固定槽均开设于所述本体一侧,从而在所述本体的另一侧形成防压垫(4);/n所述防压垫(4)的厚度为2~4c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鼻气管插管防压疮装置,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开设有第一固定槽(1)、第二固定槽(2)、第三固定槽(3);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槽(1)和所述第三固定槽(3)具有相同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固定槽(2)位于第一固定槽(1)、第三固定槽(3)之间,其延伸方向与第一固定槽(1)、第三固定槽(3)的延伸方向垂直;
各固定槽均开设于所述本体一侧,从而在所述本体的另一侧形成防压垫(4);
所述防压垫(4)的厚度为2~4c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气管插管防压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槽(1)的形状与经鼻气管插管中的鼻腔气管插管的形状匹配,所述鼻腔气管插管可被固定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槽(1)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气管插管防压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固定槽(2)的形状与经鼻气管插管中的呼吸通路过滤器的外部形状匹配,所述呼吸通路过滤器可被固定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槽(2)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珺田昊王菲丁英王兢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