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湘潭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越障式助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542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越障式助行器,包括助行器主体,前侧支撑杆,操控把手,前侧主动行星轮和后侧从动行星轮。其特征在于前侧支撑杆为可伸缩套杆,在上下楼梯的过程中通过调节前侧支撑杆长度,保证助行器主体处于水平位置。所述前侧支撑杆可通过控制固定栓的收缩或弹出调节长度,保证在上下楼梯或其他越障过程中车体处于水平状态;所述操控把手通过双手同时按下控制开关可以控制前侧支撑杆的收缩及行星轮的转动;所述主动行星轮和从动行星轮可通过转动为使用者上下楼梯提供助力,行星轮内部为单向棘轮且内置下压锁定装置,防止打滑,保证使用过程的安全性。所述越障式助行器可较好适应上下楼梯等多样地形,满足使用者多样的出行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越障式助行器
本技术设计一种安全防护或辅助训练用具,具体说是一种越障式助行器,通过可伸缩前侧支撑杆和越障式主、从动行星轮实现辅助使用者完成上下楼梯等越障过程的助行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加剧,老年中腿脚不方便的人群比例较大,日常出行存在较大不便;另外,膝关节磨损、半月板损伤、骨折、中风等原因造成中老年甚至中青年中行走不便人群比例上升,这些人群在康复阶段也需要出行辅助用具来满足需求。目前的助行器往往存在着以下缺点:一是上下楼梯及外出遇到障碍物时难以翻越,上下楼梯时由于助行器主体是倾斜的,受力不均很容易造成危险,这使得老年人及其他下肢不便行走的群体出行更加不易,很难独自出行;二是传统的支撑杆式助行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助行器整体抬起向前移动一段距离才能实现前进,对使用者造成较大体力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一种越障式助行器,包括助行器主体,前侧支撑杆,操控把手,前侧主动行星轮和后侧从动行星轮。其特征在于前侧支撑杆为可伸缩套杆,在上下楼梯的过程中通过控制前侧支撑杆的伸长和收缩,保证助行器主体处于水平位置,从而保证使用的安全性。所述前侧支撑杆为可伸缩套杆,可通过控制固定栓的弹出或收缩调节长度,保证车体处于水平状态;所述主动行星轮的可以通过转动为上下楼梯等越障过程提供助力,减轻使用者负担;所述操控把手包含前后两个控制开关、水平感应装置及控制前框固定栓的遥控装置,前部控制开关可在需要完成上下楼梯等越障动作时启动前侧主动行星轮,通过行星轮的转动辅助使用者进行上下楼梯等运动,进入平坦道路后即可控制关闭行星轮的转动。后侧控制按键控制前侧支撑杆的伸长和收缩,在进行上下楼梯等越障活动时,若把手内水平感应装置处于非水平状态,则提示使用者通过调节开关控制固定栓处于收缩状态,前侧支撑杆由于重力或压力相应的伸长或缩短,当车体整体处于水平状态后,固定栓弹出固定前框位置,当完成上下楼梯等越障过程后,固定栓再次收缩使可伸缩前框恢复原状态,车体依然保持水平。该装置可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把手所在的助行器主体处于水平状态,不会因受力不均匀产生歪斜或倾倒,保证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前侧主动行星轮和后部从动行星轮可起到辅助完成上下楼梯等越障活动的作用,在通过操控把手上的前部开关开启前侧行星轮后,每次翻越楼梯等障碍时,前侧行星轮内部的小型电机转动为行星轮的转动提供推力,同时位于行星轮内的辅助电磁推杆均会推出,借助反作用力帮助行星轮完成翻越过程。后侧的行星轮为从动轮,在越障过程中跟随前侧主动行星轮转动,保证越障过程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前后轮状结构均为行星轮设计且均为单向轮,并设有下压制动装置,前侧主动行星轮及后侧从动行星轮均设有下压制动装置,当所受压力超过阈值时锁死,防止由打滑产生的安全隐患。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助行器材质框架为轻质合金,高度可根据使用者身高进行调节,两侧操控把手均设有提升使用舒适性的软塑胶护套,操控把手上设置的前后部开关为防滑材质。本技术设计一种越障式助行器,与现有设计相比,其优点在于:1.本技术的越障式助行器使用便捷,突破常规助行器只能在平坦区域使用,无法辅助在上下楼梯,上下坡等过程中使用的局限,提高了使用人群的活动范围,也满足了使用人群希望活动范围,提高自我认同的心理需求。2.本技术的前后行星轮采用前轮主动,后轮从动的设计,主动轮及其中的电磁推杆共同作用辅助带动助行器翻越障碍后,从动轮不需使用者抬起,可轻易翻过楼梯台阶等障碍物,在整个使用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者频繁抬起助行器,减轻使用者负担。3.本技术的整体造型尺寸符合人体尺寸数据且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助行器高度的调节,把操控把手采用曲线造型,符合人体手部尺寸,使用时使用者大拇指可以很方便的调节控制开关,只有当两侧控制开关同时被按下时才会启动调节开关,有效防止误触,保证使用者安全。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为了让本技术的使用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越障式助行器上楼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越障式助行器下楼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越障式助行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越障式助行器主动行星轮伸出电磁推杆辅助越障示意图。附图标识图中:1—操控把手,2—控制开关,3—助行器主体,4—前侧支撑杆,5—前侧主动行星轮,6—驱动电机,7—后侧从动行星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加清洗的介绍本技术的一种越障式助行器,下面结合实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图2、图3、图4,本技术为一种越障式助行器,包括操控把手1、前后部控制开关2、助行器主体3、前侧支撑杆4、前框下端的附带电磁推杆的主动轮行星轮5以及与之相连的驱动电机6、后侧从动行星轮7。本技术通过前侧支撑框的可伸缩结构保障在上下楼梯等越障过程中助行器整体的稳定性,附带电机和助推器的行星轮可在越障过程中为使用者提供助力,同时兼顾了使用者做行走训练、辅助支撑的实用性需求和希望独自完成外出活动与扩大外出范围的心理需求。支撑框架3材料采用轻质合金以减轻使用者负担,整体呈弧形的结构传递给使用者更多的安全感,操控把手1高度设置为700-800mm,具体高度可根据使用具体身高进行调节,保证使用过程中把手高度与使用者臀部齐平,使用者小臂与上臂呈15-20°为宜。前侧支撑杆4可根据需要在上楼梯时收缩,下楼梯时伸长,车体处于水平位置后,固定栓弹出将前侧支撑杆锁死固定,保证车体以水平状态完成上下楼梯等越障活动,进入平坦路段后固定栓缩回,支撑杆回复到初始位置,继续完成助力过程。操控把手1上设置前后两个控制开关2,操控把手包含前后两个控制开关、水平感应装置及控制前框固定栓的遥控装置,前部控制开关可在需要完成上下楼梯等动作时启动前侧主动行星轮,通过行星轮的转动辅助使用者进行上下楼梯等运动,进入平坦道路后即可控制关闭行星轮的转动。后侧控制按键控制前侧支撑杆的伸长和收缩,在进行上下楼梯等越障活动时,若把手内水平感应装置处于非水平状态,则提示使用者通过调节开关控制固定栓处于收缩状态,前侧支撑杆由于重力或压力相应的伸长或缩短,当车体整体处于水平状态后,固定栓弹出固定前框位置,当完成上下楼梯等越障过程后,固定栓再次收缩使前框恢复原状态,车体依然保持水平。该装置可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把手所在的助行器主体处于水平状态,不会因受力不均匀产生歪斜或倾倒。操控把手2整体造型及尺寸设计符合人体手部结构,且表面覆盖防滑橡胶材质,保证使用舒适性。同时两侧的调节按钮需同时按下才能实现相关功能,可以有效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由误触引发的安全隐患。前侧主动行星轮5和后部从动行星轮7可起到辅助完成上下楼梯等越障活动的作用。前侧主动行星轮5由小型变频调速驱动电机6带动转动,当遇到障碍物时,通过控制开关2的后部控制开关开启继电器推出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越障式助行器,包括助行器主体,前侧支撑杆,操控把手,前侧主动行星轮和后侧从动行星轮;其特征在于前侧支撑杆为可伸缩套杆,在上下楼梯的过程中通过控制前侧支撑杆的伸长和收缩,保证助行器主体处于水平位置,从而保证使用的安全性;所述前侧支撑杆为可伸缩套杆,可通过控制固定栓的弹出或收缩调节长度,保证车体处于水平状态;所述主动行星轮的可以通过转动为上下楼梯等越障过程提供助力,减轻使用者负担;所述操控把手包含前后两个控制开关、水平感应装置及控制前框固定栓的遥控装置,前部控制开关可在需要完成上下楼梯等动作时启动前侧主动行星轮,后侧控制按键控制前侧支撑杆的伸长和收缩;前侧主动行星轮内部的小型电机转动为行星轮的转动提供推力,同时位于行星轮内的辅助电磁推杆推出,借助反作用力帮助行星轮完成翻越过程;后侧的行星轮为从动轮,在越障过程中跟随前侧主动行星轮转动,保证越障过程的稳定性;行星轮内部均设有下压制动装置,当所受压力超过阈值时锁死,防止由打滑产生的安全隐患。/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29 CN 20192079064051.一种越障式助行器,包括助行器主体,前侧支撑杆,操控把手,前侧主动行星轮和后侧从动行星轮;其特征在于前侧支撑杆为可伸缩套杆,在上下楼梯的过程中通过控制前侧支撑杆的伸长和收缩,保证助行器主体处于水平位置,从而保证使用的安全性;所述前侧支撑杆为可伸缩套杆,可通过控制固定栓的弹出或收缩调节长度,保证车体处于水平状态;所述主动行星轮的可以通过转动为上下楼梯等越障过程提供助力,减轻使用者负担;所述操控把手包含前后两个控制开关、水平感应装置及控制前框固定栓的遥控装置,前部控制开关可在需要完成上下楼梯等动作时启动前侧主动行星轮,后侧控制按键控制前侧支撑杆的伸长和收缩;前侧主动行星轮内部的小型电机转动为行星轮的转动提供推力,同时位于行星轮内的辅助电磁推杆推出,借助反作用力帮助行星轮完成翻越过程;后侧的行星轮为从动轮,在越障过程中跟随前侧主动行星轮转动,保证越障过程的稳定性;行星轮内部均设有下压制动装置,当所受压力超过阈值时锁死,防止由打滑产生的安全隐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前侧支撑杆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从刚杨雯卉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