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玉丽专利>正文

一种辅助行走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0542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行走护理装置,包括框架、主轴、滑杆,辅助行走护理装置共设有两根主轴、滑杆以及两个框架,主轴和滑杆呈垂直贯穿设置在框架的四角,并与框架活动连接,主轴的底部安装有移动轮,主轴的顶部设有水平设置的顶棚,且顶棚与主轴、滑杆的顶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框架的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悬挂机构;框架包括升降套筒、连杆和套管,连杆呈水平设置在升降套筒、套管的侧壁,且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升降套筒、套管焊接,主轴的侧面设有垂直的齿条,齿条与主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具有能够根据患者高度进行调节且便于操控,具备刹车系统,安全性能更高,能够在室外单独进行辅助行走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行走护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行走护理装置
,具体讲是一种辅助行走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当病人的下肢体受伤,经过手术治疗后,由于腿部肌肉长期不运动,会短暂丧失行动能力,还需要配合锻炼进行复健,以此来恢复腿部活力,腿部复健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需要搭配专门的行走护理装置来辅助行走。经过检索发现,专利号CN204684107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护理用辅助行走装置”,包括两根架拐,其特征是,每根架拐通过链子连接一根半圆形杆,两根半圆形杆的一端铰接在一起,另一端能卡接在一起,半圆形杆向下连接有连接杆;还包括设有万向行走轮的行走圈,行走圈上设有立杆,连接杆和立杆之间能插接在一起。然而,经过分析发现,现有的辅助行走护理装置需要患者配合手臂力量来辅助行走,无法摆脱拐杖,当累了时不便于休息,而且手臂力量较小的患者将无法支撑起身体,并且安全性能较差,当患者单独进行行走锻炼时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辅助行走护理装置,具有能够根据患者高度进行调节且便于操控,具备刹车系统,安全性能更高,能够在室外单独进行辅助行走等优点。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辅助行走护理装置,包括框架、主轴、滑杆,辅助行走护理装置共设有两根主轴、滑杆以及两个框架,主轴和滑杆呈垂直贯穿设置在框架的四角,并与框架活动连接,主轴的底部安装有移动轮,主轴的顶部设有水平设置的顶棚,且顶棚与主轴、滑杆的顶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框架的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悬挂机构;框架包括升降套筒、连杆和套管,连杆呈水平设置在升降套筒、套管的侧壁,且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升降套筒、套管焊接,主轴的侧面设有垂直的齿条,齿条与主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滑杆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进一步的,升降套筒还包括单向棘爪、曲轴和弹簧,曲轴的底端与升降套筒的内侧壁铰接,单向棘爪与曲轴的顶端焊接,弹簧的一端嵌入设置在升降套筒的内侧壁,弹簧的另一端嵌入设置在单向棘爪的一侧,通过设置的升降套筒控制框架的升降。进一步的,移动轮还包括刹车把、刹车线和刹车盘,上层框架的顶部中间位置安装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刹车把,移动轮的内部安装有刹车盘,刹车线的两端分别与刹车把、刹车盘铰接,通过设置的刹车盘来提高移动轮的安全性能。进一步的,悬挂机构包括腰带、绳索和滑扣,滑扣嵌套设置在连杆的中间位置,并与连杆活动连接,腰带呈水平设置在下层框架的中间位置,且腰带与滑扣通过绳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悬挂机构对患者进行托举,承担患者自身部分体重,降低腿部所需要承担的压力。进一步的,齿条的齿向外侧上方倾斜,单向棘爪与齿条相适配,能够沿着主轴向上推动升降套筒,而通过设置的单向棘爪则能够使得升降套筒无法往下运动。进一步的,顶棚的顶端边缘呈倾斜设置,通过设置的顶棚能够方便患者到户外进行康复运动。本技术具有能够根据患者高度进行调节且便于操控,具备刹车系统,安全性能更高,能够在室外单独进行辅助行走等优点,具体体现为:优点1:升降套筒还包括单向棘爪、曲轴和弹簧,曲轴的底端与升降套筒的内侧壁铰接,单向棘爪与曲轴的顶端焊接,弹簧的一端嵌入设置在升降套筒的内侧壁,弹簧的另一端嵌入设置在单向棘爪的一侧,通过设置的升降套筒控制框架的升降。优点2:移动轮还包括刹车把、刹车线和刹车盘,上层框架的顶部中间位置安装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刹车把,移动轮的内部安装有刹车盘,刹车线的两端分别与刹车把、刹车盘铰接,通过设置的刹车盘来提高移动轮的安全性能。优点3:悬挂机构包括腰带、绳索和滑扣,滑扣嵌套设置在连杆的中间位置,并与连杆活动连接,腰带呈水平设置在下层框架的中间位置,且腰带与滑扣通过绳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悬挂机构对患者进行托举,承担患者自身部分体重,降低腿部所需要承担的压力,齿条的齿向外侧上方倾斜,单向棘爪与齿条相适配,能够沿着主轴向上推动升降套筒,而通过设置的单向棘爪则能够使得升降套筒无法往下运动,顶棚的顶端边缘呈倾斜设置,通过设置的顶棚能够方便患者到户外进行康复运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辅助行走护理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辅助行走护理装置的升降套筒局部剖视图。图中所示序号:框架1、升降套筒11、单向棘爪111、曲轴112、弹簧113、连杆12、套管13、主轴2、齿条21、滑杆3、万向轮31、移动轮4、刹车把41、刹车线42、刹车盘43、顶棚5、悬挂机构6、腰带61、绳索62和滑扣6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左、右”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辅助行走护理装置,如说明书附图所示,可以按照如下方式予以实施;包括框架1、主轴2、滑杆3,辅助行走护理装置共设有两根主轴2、滑杆3以及两个框架1,主轴2和滑杆3呈垂直贯穿设置在框架1的四角,并与框架1活动连接,主轴2的底部安装有移动轮4,主轴2的顶部设有水平设置的顶棚5,且顶棚5与主轴2、滑杆3的顶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框架1的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悬挂机构6;框架1包括升降套筒11、连杆12和套管13,连杆12呈水平设置在升降套筒11、套管13的侧壁,且连杆12的两端分别与升降套筒11、套管13焊接,主轴2的侧面设有垂直的齿条21,齿条21与主轴2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滑杆3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31。更具体而言,升降套筒11还包括单向棘爪111、曲轴112和弹簧113,曲轴112的底端与升降套筒11的内侧壁铰接,单向棘爪111与曲轴112的顶端焊接,弹簧113的一端嵌入设置在升降套筒11的内侧壁,弹簧113的另一端嵌入设置在单向棘爪111的一侧,通过设置的升降套筒11控制框架1的升降。更具体而言,移动轮4还包括刹车把41、刹车线42和刹车盘43,上层框架1的顶部中间位置安装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刹车把41,移动轮4的内部安装有刹车盘43,刹车线42的两端分别与刹车把41、刹车盘43铰接,通过设置的刹车盘43来提高移动轮4的安全性能。更具体而言,悬挂机构6包括腰带61、绳索62和滑扣63,滑扣63嵌套设置在连杆12的中间位置,并与连杆12活动连接,腰带61呈水平设置在下层框架1的中间位置,且腰带61与滑扣63通过绳索62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悬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辅助行走护理装置,包括框架(1)、主轴(2)、滑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行走护理装置共设有两根主轴(2)、滑杆(3)以及两个框架(1),所述主轴(2)和滑杆(3)呈垂直贯穿设置在框架(1)的四角,并与框架(1)活动连接,所述主轴(2)的底部安装有移动轮(4),所述主轴(2)的顶部设有水平设置的顶棚(5),且所述顶棚(5)与主轴(2)、滑杆(3)的顶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框架(1)的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悬挂机构(6);所述框架(1)包括升降套筒(11)、连杆(12)和套管(13),所述连杆(12)呈水平设置在升降套筒(11)、套管(13)的侧壁,且所述连杆(12)的两端分别与升降套筒(11)、套管(13)焊接,所述主轴(2)的侧面设有垂直的齿条(21),所述齿条(21)与主轴(2)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滑杆(3)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行走护理装置,包括框架(1)、主轴(2)、滑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行走护理装置共设有两根主轴(2)、滑杆(3)以及两个框架(1),所述主轴(2)和滑杆(3)呈垂直贯穿设置在框架(1)的四角,并与框架(1)活动连接,所述主轴(2)的底部安装有移动轮(4),所述主轴(2)的顶部设有水平设置的顶棚(5),且所述顶棚(5)与主轴(2)、滑杆(3)的顶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框架(1)的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悬挂机构(6);所述框架(1)包括升降套筒(11)、连杆(12)和套管(13),所述连杆(12)呈水平设置在升降套筒(11)、套管(13)的侧壁,且所述连杆(12)的两端分别与升降套筒(11)、套管(13)焊接,所述主轴(2)的侧面设有垂直的齿条(21),所述齿条(21)与主轴(2)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滑杆(3)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行走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套筒(11)还包括单向棘爪(111)、曲轴(112)和弹簧(113),所述曲轴(112)的底端与升降套筒(11)的内侧壁铰接,所述单向棘爪(111)与曲轴(112)的顶端焊接,所述弹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丽佐泰美
申请(专利权)人:王玉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