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器人的底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293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扫地机器人的底板结构,其包括底板,在底板上设置有吸风口和滚轮安装口,吸风口包括沿着底板的边缘设置的第一吸风口,在第一吸风口的远离底板边缘的一侧设置有环状的毛刷固定圈,在底板上对应于毛刷固定圈的位置相应的设置有环状的安装槽,毛刷固定圈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底板的下方,滚轮安装口位于毛刷固定圈的内侧,毛刷固定圈能相对底板旋转,毛刷固定圈上的刷毛朝向底板的外侧倾斜。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扫地机器人的底板结构能够有效减少进入滚轮安装口处的头发的量,有效的解决了滚轮缠绕头发的问题,同时,结合毛刷固定圈上的刷毛,将毛发等脏物向第一吸风口的方向推送,使得扫地机器人具有较高的清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扫地机器人的底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扫地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的底板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家居设备已在家家户户中广泛普及。扫地机器人因其具有智能化的清洁系统及良好的清洁效果,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扫地机器人通常需要设置行走滚轮以实现其在地面上的自由行走,在扫地机器人进行清洁过程中,人的头发、动物的毛发或一些较长的线头等常常会随着机器人的行走而被卷绕至行走滚轮的转动轴上,轻则影响机器人的清洁效率,重则会造成机器人卡死而不得不停机进行清理,因而给使用带来较大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不易于在滚轮上缠绕头发的扫地机器人的底板结构。本技术的扫地机器人的底板结构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吸风口和滚轮安装口,所述吸风口包括沿着所述底板的边缘设置的第一吸风口,在所述第一吸风口的远离所述底板边缘的一侧设置有环状的毛刷固定圈,在所述底板上对应于所述毛刷固定圈的位置相应的设置有环状的安装槽,所述毛刷固定圈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底板的下方,所述滚轮安装口位于所述毛刷固定圈的内侧,所述毛刷固定圈能相对所述底板旋转,所述毛刷固定圈上的刷毛朝向所述底板的外侧倾斜。本技术的扫地机器人的底板结构通过在底板的边缘处设置第一吸风口,因而将扫地机器人行走过程中遇到的头发等有效吸除,因而有效减少了进入滚轮安装口处的头发的量,从源头上杜绝了滚轮缠绕头发等的可能性,同时,结合毛刷固定圈上的刷毛,在刷毛旋转过程中,将毛发等脏物向第一吸风口的方向推送,使得扫地机器人具有较高的清洁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毛刷固定圈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板,在所述连接板的中部设置有与其垂直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驱动机构连接并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旋转,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连接轴均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毛刷固定圈能在所述连接板的带动下旋转。因而,毛刷固定圈能在连接板的带动下沿着安装槽旋转,并将脏物向第一吸风口处推送。更进一步的,在所述连接板上还设置有穿过所述安装槽的环状连接块,所述环状连接块的与所述安装槽为间隙配合,所述环状连接块的上表面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下表面与所述毛刷固定圈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的纵截面的宽度从下到上逐渐减小,所述毛刷固定圈的上表面与水平面平行,且所述毛刷固定圈的纵截面的宽度大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的宽度。因而,安装槽在位于底板的上侧面的开口尺寸较小,既可使扫地机器人的吸风功效较高,又可确保灰尘等杂物尽可能多的经第一吸风口处被吸入扫地机器人的尘盒内。更进一步的,在所述毛刷固定圈上设置有至少两圈刷毛,位于靠近所述底板中心一侧的刷毛为第一刷毛,位于远离所述底板中心一侧的刷毛为第二刷毛,第一刷毛的设置密度大于位于所述第二刷毛的设置密度,所述第一刷毛与地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刷毛与地面的倾斜角度。因而第一刷毛可有效的将头发等脏物挡在其外部,从而减少从第一刷毛的底部进入底板下方的灰尘和头发,并将灰尘和毛发向外推至第一吸风口处,因而有效减少了能够靠近滚轮安装口的灰尘和头发的量,由此有效解决了扫地机器人的滚轮被头发缠绕的问题。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风口包括朝向地面延伸的内板和外板,所述外板的下边缘与地面的间距大于所述内板的下边缘与地面的间距,所述第二刷毛的末端不超过所述外板所在的表面的延伸面。因而第二刷毛可将头发等脏物快速推过内板,并在外板的作用下对脏物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因而在第一吸风口处被快速吸除。进一步的,所述滚轮安装口至少为两个,并在所述底板上均匀布置。更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二吸风口,所述第二吸风口位于各个所述滚轮安装口中间。因而,第二吸风口可将未被第一吸风口吸除并位于底板下方的区域的毛发等进行吸除,最大程度的减少了位于滚轮附近区域的毛发等脏物的量,因而有效解决了扫地机器人的滚轮被毛发等缠绕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的底板结构的仰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的底板结构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底板、11-滚轮安装口、12-第一吸风口、13-安装槽、14-第二吸风口、121-内板、122-外板、2-毛刷固定圈、21-第一刷毛、22-第二刷毛、3-环状连接块、41-连接板、42-连接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扫地机器人的底板结构包括底板1,在底板1上设置有两个滚轮安装口11,沿着底板1的下表面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吸风口12,第一吸风口12位于滚轮安装口11的外侧,在底板1上位于第一吸风口12的内侧设置有环状的安装槽13,本技术的安装槽13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因而使得扫地机器人具有较高的吸风效率,确保灰尘等杂物尽可能多的经第一吸风口12处被吸入扫地机器人的尘盒内,而避免了对滚轮的缠绕。本技术的扫地机器人的底板结构还包括环状的毛刷固定圈2,毛刷固定圈2的上表面连接有环状连接块3,环状连接块3与安装槽13为间隙配合,本技术的环状连接块3的纵截面的形状也为等腰梯形,因而,环状连接块3可相对安装槽13转动,并进一步带动毛刷固定圈2转动。环状连接块3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连接板41,在连接板41的中部设置有与其垂直的连接轴42,连接轴42与驱动机构(如电机)连接并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旋转,连接板41与连接轴42均位于底板1的上方,因而,通过将连接轴42与驱动机构连接而带动连接板41旋转,进而带动环状连接块3在安装槽13内旋转,并进一步带动毛刷固定圈2的旋转。再次参见图2,并结合图3所示,本技术的毛刷固定圈2的纵截面为下半圆形,也即其上表面与水平面平行,因而便于与环状连接块3固定,毛刷固定圈2的上边缘的宽度大于安装槽13的底部的宽度,安装槽13在位于底板的上侧面的开口尺寸较小,既可使扫地机器人的吸风功效较高,又可确保灰尘等杂物尽可能多的经第一吸风口12被吸入尘盒内。本技术的毛刷固定圈2的下侧从内向外依次设置了一圈第一刷毛21和第二刷毛22,第一刷毛21和第二刷毛22上的刷毛的设置方向均为从上到下朝向底板1的外边缘倾斜。第一刷毛21的设置密度大于第二刷毛22的设置密度,第一刷毛21与地面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刷毛22与地面的倾斜角度,因而在第一刷毛21的拦截下可有效减少从第一刷毛21底部进入底板1下方的灰尘和头发,并在第二刷毛22的作用下将灰尘或毛发外推至第一吸风口12处,因而有效减少了能够靠近滚轮安装口11的头发和灰尘的量,由此有效解决了扫地机器人滚轮被头发缠绕的问题。本技术的扫地机器人的底板结构的第一吸风口12包括朝向地面延伸的内板121和外板122,外板122的下边缘与地面的间距大于内板121的下边缘与地面的间距,且第二刷毛22的末端不超过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扫地机器人的底板结构,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吸风口和滚轮安装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口包括沿着所述底板的边缘设置的第一吸风口,在所述第一吸风口的远离所述底板边缘的一侧设置有环状的毛刷固定圈,在所述底板上对应于所述毛刷固定圈的位置相应的设置有环状的安装槽,所述毛刷固定圈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底板的下方,所述滚轮安装口位于所述毛刷固定圈的内侧,所述毛刷固定圈能相对所述底板旋转,所述毛刷固定圈上的刷毛朝向所述底板的外侧倾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地机器人的底板结构,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吸风口和滚轮安装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口包括沿着所述底板的边缘设置的第一吸风口,在所述第一吸风口的远离所述底板边缘的一侧设置有环状的毛刷固定圈,在所述底板上对应于所述毛刷固定圈的位置相应的设置有环状的安装槽,所述毛刷固定圈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底板的下方,所述滚轮安装口位于所述毛刷固定圈的内侧,所述毛刷固定圈能相对所述底板旋转,所述毛刷固定圈上的刷毛朝向所述底板的外侧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刷固定圈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板,在所述连接板的中部设置有与其垂直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驱动机构连接并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旋转,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连接轴均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毛刷固定圈能在所述连接板的带动下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地机器人的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板上还设置有穿过所述安装槽的环状连接块,所述环状连接块的与所述安装槽为间隙配合,所述环状连接块的上表面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下表面与所述毛刷固定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扫地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永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地贝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