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料生产用炒制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05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调料生产用炒制锅,包括锅体和搅拌棒,所述锅体上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所述锅体上远离所述电机一侧焊接有加料管,所述加料管与所述锅体内部连通,所述电机的传动输出端通过键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外围侧壁上焊接有所述搅拌棒,所述搅拌棒外围侧壁上焊接有搅拌板,所述搅拌板采用曲面结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搅拌棒上增设曲面结构的搅拌板,增加了装置与调料的接触面积以及有效翻转次数,使得调料能够被快速均匀的翻炒,节省了翻炒时间,提高了调料炒制的效率,通过锁扣以及挂钩的设计,使得挡料板的开合更加的便捷,便于提高排料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料生产用炒制锅
本技术涉及炒制锅
,具体涉及调料生产用炒制锅。
技术介绍
炒锅是中国一种烹饪工具,为锅的一种,特征是顶部开口大,圆底,由于中国南方食物多以小炒为主,故炒锅设计成有手柄以方便抛炒。炒锅主要用作煎或炒食物,但也可以用作蒸、炖、炸等其他不同的烹饪方法。其中在调料炒制的过程中常会用到炒制锅。专利号为CN201820253798.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调味料生产用炒制锅,包括底座、电机、锅体、刷子,所述底座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上设置有支撑腿,所述第一分隔板上设置有支撑棒,所述支撑棒上设置有所述锅体,所述底座中间的上部设置有加热块,所述第一分隔板上设置有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的一侧设置有电子显示屏,所述第二分隔板另一侧设置有报警灯,所述电子显示屏和所述报警灯之间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所述电机,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减速箱,所述减速箱上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连接杆。上述专利虽然能够实现调料的均匀搅拌,但是其上搅拌棒的杆部在搅拌过程中与调料的接触面积较小,导致装置整体的对调料的有效搅拌次数较少,进而增加了调料的炒制时间,降低了调料的炒制效率,其次,该专利中的锅体采用焊接方式进行固定,在排料时其需要人工手动进行刮取,使得排料过程较为不便,降低排料效率,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调料生产用炒制锅来解决现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调料生产用炒制锅,解决了现有的调料炒制锅主要是通过搅拌棒的端部来对调料进行翻炒,而搅拌棒的杆部在翻炒过程中与调料的接触面积较小,翻炒作用不明显,减小了调料的有效翻转次数,进而增加了翻炒的时间,降低调料炒制效率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调料生产用炒制锅,包括锅体和搅拌棒,所述锅体上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所述锅体上远离所述电机一侧焊接有加料管,所述加料管与所述锅体内部连通,所述电机的传动输出端通过键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外围侧壁上焊接有所述搅拌棒,所述搅拌棒外围侧壁上焊接有搅拌板,所述搅拌板采用曲面结构,所述搅拌棒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有刷子,所述刷子上自带有刷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搅拌棒上增设曲面结构的所述搅拌板,增加了装置与调料的接触面积以及有效翻转次数,使得调料能够被快速均匀的翻炒,节省了翻炒时间,提高了调料炒制的效率。进一步的,所述锅体一侧壁上焊接有支架一,所述支架一上端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上自带有显示部件以及操作按键,所述锅体另一侧壁上焊接有支架二,所述支架一与所述支架二采用相同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PLC控制器可实现各部件的协调运作,通过所述支架一和所述支架二可为所述锅体提供可靠的支撑。进一步的,所述锅体底端设置有挡料盖,所述挡料盖外围侧壁上铰接有锁扣,所述锁扣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锁扣结构相同,所述锅体上靠近所述锁扣处焊接有挂钩,所述锁扣通过所述挂钩与所述锅体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锁扣、所述挂钩的设计,能够实现挡料板的便捷开合,便于进行排料操作。进一步的,所述锅体底端中部采用中空结构,所述挡料盖上与所述锅体连接部位粘接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采用环形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密封条能够增加所述挡料板与所述锅体之间的密封性,防止在翻炒的过程中调料的外漏。进一步的,所述锅体内顶端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锅体侧壁上通过卡压的方式固定有加热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温度传感器便于实现所述锅体内温度的进准把控,所述加热板用于给所述锅体加热,以便于调料的翻炒。(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现有的调料炒制锅主要是通过搅拌棒的端部来对调料进行翻炒,而搅拌棒的杆部在翻炒过程中与调料的接触面积较小,翻炒作用不明显,减小了调料的有效翻转次数,进而增加了翻炒的时间,降低调料炒制效率的问题,本技术通过在搅拌棒上增设曲面结构的搅拌板,增加了装置与调料的接触面积以及有效翻转次数,使得调料能够被快速均匀的翻炒,节省了翻炒时间,提高了调料炒制的效率;2、为解决现有的调料炒制锅在排料时需要由人工手动进行进行刮取,使得装置的排料效率较为低下的问题,本技术通过锁扣以及挂钩的设计,使得挡料板的开合更加的便捷,便于提高排料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调料生产用炒制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调料生产用炒制锅中锅体的主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调料生产用炒制锅中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调料生产用炒制锅的电路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电机;2、PLC控制器;3、锅体;4、支架一;5、挡料盖;6、锁扣;7、支架二;8、加料管;9、传动轴;10、温度传感器;11、加热板;12、刷子;13、搅拌棒;14、搅拌板;15、挂钩;16、密封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调料生产用炒制锅,包括锅体3和搅拌棒13,锅体3上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1,锅体3上远离电机1一侧焊接有加料管8,加料管8与锅体3内部连通,电机1的传动输出端通过键连接有传动轴9,传动轴9外围侧壁上焊接有搅拌棒13,搅拌棒13外围侧壁上焊接有搅拌板14,搅拌板14采用曲面结构,搅拌棒13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有刷子12,刷子12上自带有刷齿,通过在搅拌棒13上增设曲面结构的搅拌板14,增加了装置与调料的接触面积以及有效翻转次数,使得调料能够被快速均匀的翻炒,节省了翻炒时间,提高了调料炒制的效率。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锅体3一侧壁上焊接有支架一4,支架一4上端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PLC控制器2,PLC控制器2上自带有显示部件以及操作按键,锅体3另一侧壁上焊接有支架二7,支架一4与支架二7采用相同结构,通过PLC控制器2可实现各部件的协调运作,通过支架一4和支架二7可为锅体3提供可靠的支撑。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锅体3底端设置有挡料盖5,挡料盖5外围侧壁上铰接有锁扣6,锁扣6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锁扣6结构相同,锅体3上靠近锁扣6处焊接有挂钩15,锁扣6通过挂钩15与锅体3相连,通过锁扣6、挂钩15的设计,能够实现挡料板的便捷开合,便于进行排料操作,锅体3底端中部采用中空结构,挡料盖5上与锅体3连接部位粘接有密封条16,密封条16采用环形结构,通过密封条16能够增加挡料板与锅体3之间的密封性,防止在翻炒的过程中调料的外漏。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锅体3内顶端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温度传感器10,锅体3侧壁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调料生产用炒制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3)和搅拌棒(13),所述锅体(3)上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1),所述锅体(3)上远离所述电机(1)一侧焊接有加料管(8),所述加料管(8)与所述锅体(3)内部连通,所述电机(1)的传动输出端通过键连接有传动轴(9),所述传动轴(9)外围侧壁上焊接有所述搅拌棒(13),所述搅拌棒(13)外围侧壁上焊接有搅拌板(14),所述搅拌板(14)采用曲面结构,所述搅拌棒(13)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有刷子(12),所述刷子(12)上自带有刷齿。/n

【技术特征摘要】
1.调料生产用炒制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3)和搅拌棒(13),所述锅体(3)上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1),所述锅体(3)上远离所述电机(1)一侧焊接有加料管(8),所述加料管(8)与所述锅体(3)内部连通,所述电机(1)的传动输出端通过键连接有传动轴(9),所述传动轴(9)外围侧壁上焊接有所述搅拌棒(13),所述搅拌棒(13)外围侧壁上焊接有搅拌板(14),所述搅拌板(14)采用曲面结构,所述搅拌棒(13)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有刷子(12),所述刷子(12)上自带有刷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料生产用炒制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3)一侧壁上焊接有支架一(4),所述支架一(4)上端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PLC控制器(2),所述PLC控制器(2)上自带有显示部件以及操作按键,所述锅体(3)另一侧壁上焊接有支架二(7),所述支架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朋霖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吴氏玖隆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