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虻成虫养殖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015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黑水虻成虫养殖室,所述养殖室的箱体中设置纵隔形成内室和缓冲间,所述纵隔上设置有内层门,所述缓冲间的外立壁面上设置有外层门,所述内室中架设有网格平台,所述内室的外立壁面上自所述网格平台向下设置有深色围挡,所述网格平台上方设置有喷淋装置和植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养殖室分隔为内室和缓冲室,内室结构完成蛹在暗光环境下自然羽化及初羽化成虫自行交配,缓冲间结构占用空间少,可方便、有效的回收从内室逃逸的成虫,从而减少损失;2、养殖室结构紧凑,可以一组或多组的形式建设使用,衔接、扩展性好,有利于实施规范化管理,可满足不同养殖规模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黑水虻成虫养殖室
本技术涉及黑水虻养殖装置,特别是一种黑水虻成虫养殖室。
技术介绍
黑水虻(Hermetiaillucens),又名亮斑扁角水虻、光亮扁角水虻,隶属于双翅目短角亚目水虻科。其幼虫蠕动爬行,腐食性,对人类无害,近年来在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中得到应用。其成虫不取食,可飞行,需较强光照,在饲养方式上与幼虫间存在较大差异。通常黑水虻的成虫与幼虫被分别放置在不同空间内饲养。已有报道中,一种大型连栋黑水虻成虫繁殖温室(国别:中国,公开号:207531712U,公开日期:2018-06-26)公开了一种大型设施设计,该技术以大规模养殖为出发点,不适合小规模养殖。一种黑水虻养殖装置和养殖方法(国别:中国,公开号:105340843A,公开日期2016-02-24)公开了一种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实现黑水虻幼虫与成虫的自动化养殖方法,但目前尚未有黑水虻全自动养殖技术落地应用的报道。黑水虻成虫养殖设备(国别:中国,公开号:207544112U,公开日期:2018-06-29)公开了一种简易装置,但该技术中仅提供了黑水虻成虫停留休息装置,而对光照,湿度等环境调控方式以及收卵等重要技术细节描述不足。一种黑水虻成虫养殖室(国别:中国,公开号:203646343U,公开日期:2014-06-18)公开了一种双层结构的养殖室,内层笼室用于成虫养殖,外层笼室用于安装环境调控设备并防雨,由于外层笼室举架较高且安装有电器设备,不易对逃逸的成虫进行收集回捕。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黑水虻成虫养殖室,可实现黑水虻成虫自动养殖,减小占地空间。技术方案:一种黑水虻成虫养殖室,所述养殖室的箱体中设置纵隔形成内室和缓冲间,所述纵隔上设置有内层门,所述缓冲间的外立壁面上设置有外层门,所述内室中架设有网格平台,所述内室的外立壁面上自所述网格平台向下设置有深色围挡,所述网格平台上方设置有喷淋装置和植物。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顶壁面、外立壁面为由网布制成的单层结构,网眼密度不小于6目,在保持一定通风的同时,减少箱体内的成虫通过网布网眼飞出箱体。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顶壁面、外立壁面为双层结构,内层为网布,外层为包覆在网布上的可拆卸塑料布,网眼密度不小于6目,低温环境时,在网布外的包覆可拆卸塑料布,以利于保持养殖室内温湿度。进一步的,所述喷淋装置距离所述网格平台的高度为30~60cm,形成适合的喷淋高度。进一步的,所述内层门与所述外层门的设置位置相远离,人员进出外层门时,减少成虫随人员从缓冲间逃逸的情况。进一步的,所述纵隔为网布,网眼密度不小于6目,在保持一定通风的同时,减少内室中的成虫通过网布网眼飞出到缓冲间。进一步的,所述内层门、外层门为磁吸门帘,人员进出后可自行闭合。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外在所述内室的顶壁面上方设置有照明装置,以便在需要时对内室中人工补充光照。进一步的,所述网格平台的网眼尺寸为:大于3cm×3cm且小于10cm×10cm。使初羽化成虫向上经由网格平台网眼飞出,进而完成自行交配。进一步的,所述内层门与所述网格平台的设置位置相远离,人员进出内层门时,减少成虫随人员从内室逃逸的情况。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1、养殖室分隔为内室和缓冲室,内室结构完成蛹在暗光环境下自然羽化及初羽化成虫自行交配,缓冲间结构占用空间少,可方便、有效的回收从内室逃逸的成虫,从而减少损失;2、养殖室结构紧凑,可以一组或多组的形式建设使用,衔接、扩展性好,有利于实施规范化管理,可满足不同养殖规模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养殖室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一种黑水虻成虫养殖室,如附图1~3所示,包括箱体1、纵隔4、网格平台7、深色围挡8、喷淋装置9、植物10、照明装置11。纵隔4设置在箱体1中,将箱体1内部分隔为内室2和缓冲间3,箱体1的顶壁面101即为内室2、缓冲间3的顶壁面,箱体1的各外立壁面102即为内室2、缓冲间3的外立壁面,纵隔4即为内室2、缓冲间3的内立壁面。纵隔4可采用网布,网眼密度不小于6目,例如8目、100目等,在保持一定通风的同时,减少内室中的成虫通过网布网眼飞出到缓冲间。纵隔4上设置有内层门5,缓冲间3的外立壁面上设置有外层门6,内层门5与外层门6的设置位置相远离,即两者设置时不紧邻,人员进出外层门时,减少成虫随人员从缓冲间逃逸的情况。内层门5、外层门6可采用磁吸门帘,人员进出后可自行闭合。网格平台7架设在内室2中,上方与顶壁面101、下方与底壁面103具有间距,与内层门5的设置位置相远离,即两者设置时不紧邻,人员进出内层门时,减少成虫随人员从内室逃逸的情况。网格平台7的侧边可贴于外立壁面102设置,网格平台7的底部通过立柱701支撑固定。网格平台7的网眼尺寸为:大于3cm×3cm且小于10cm×10cm。内室2的外立壁面102上,自网格平台7向下设置深色围挡8,深色围挡8可设置于外立壁面102的内侧或外侧。使用时,人工收卵、工具等物品装置放置于网格平台上,在幼虫养殖区收获的黑水虻蛹用养殖槽等适当容器移入内室,放置于网格平台下方,网格平台和深色围挡形成暗光环境,为蛹提供遮光保护,蛹在此暗光环境下自然羽化,为初羽化成虫提供羽化后的调整适应空间,初羽化成虫可在此暗光环境下完成羽化后初期的调整活动,而后从网格平台侧面飞出或向上经由网格平台网眼飞出,有利于引导成虫向上方光亮处飞行集中进而完成自行交配。喷淋装置9设置在内室2中位于网格平台7上方,距离网格平台7的高度为30~60cm,喷淋装置9可选择雾化喷头、超声波加湿器等。植物10设置在内室2中,高于喷淋装置7的高度,植物可以是绿萝、吊兰等植物或塑料仿真植物,供黑水虻成虫停留。顶壁面101、外立壁面102可以是由网布制成的单层结构,网眼密度不小于6目,例如8目、100目等,在保持一定通风的同时,减少箱体内的成虫通过网布网眼飞出箱体,还可以在网布外的包覆可拆卸塑料布,形成双层结构,以利于保持养殖室内温湿度。箱体1外,照明装置11设置在内室2的顶壁面102上方,以便在需要时对内室中人工补充光照,照明装置上可通过加装定时器控制照明时间。本技术的养殖室,可建设于温室、黑水虻养殖厂房等建筑内部,结构紧凑,可以一组或多组的形式建设使用,单独建设时适用于小型养殖或科学研究等,多个独立养殖室连排建设时,光照、供水、供电便于相互衔接,扩展性好,有利于实施规范化管理,可满足不同养殖规模需求。养殖室中形成的缓冲间,仅需满足人员进出,占用空间少,可方便、有效的回收从内室逃逸的成虫,从而减少损失。例如:夏季建设三栋养殖室进行黑水虻成虫养殖。各养殖室平行排列以方便统一布设水、电。使用时,各养殖室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黑水虻成虫养殖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室的箱体(1)中设置纵隔(4)形成内室(2)和缓冲间(3),所述纵隔(4)上设置有内层门(5),所述缓冲间(3)的外立壁面上设置有外层门(6),所述内室(2)中架设有网格平台(7),所述内室(2)的外立壁面上自所述网格平台(7)向下设置有深色围挡(8),所述网格平台(7)上方设置有喷淋装置(9)和植物(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水虻成虫养殖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室的箱体(1)中设置纵隔(4)形成内室(2)和缓冲间(3),所述纵隔(4)上设置有内层门(5),所述缓冲间(3)的外立壁面上设置有外层门(6),所述内室(2)中架设有网格平台(7),所述内室(2)的外立壁面上自所述网格平台(7)向下设置有深色围挡(8),所述网格平台(7)上方设置有喷淋装置(9)和植物(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成虫养殖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顶壁面、外立壁面为由网布制成的单层结构,网眼密度不小于6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成虫养殖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顶壁面、外立壁面为双层结构,内层为网布,外层为包覆在网布上的可拆卸塑料布,网眼密度不小于6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成虫养殖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9)距离所述网格平台(7)的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昊臧连生张超然车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