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及其缓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叉车
,具体是一种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及其缓冲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叉车行业及叉车市场,配置全自由起重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多,市场需求越来越高,如二级全自由、三级全自由、甚至四级全自由起重系统。但是叉车行业内一直存在一个问题没有得以很好的解决,就是全自由门架的系统前缸、系统后缸在切换动作时产生冲击的问题,此问题会造成叉车抖动,使其稳定性降低,且叉车震动严重影响驾驶员的驾驶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及其缓冲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包括缸筒、缸盖、活塞杆以及装在活塞杆一端的活塞头,所述活塞杆带动所述活塞头沿着所述缸筒的轴向移动;所述缸筒与所述活塞杆形成的环形有杆腔内装有缓冲油液;所述活塞杆位于所述缸筒内的一端沿着轴向依次开设有用以安装活塞头的安装孔、以及用以储存油液的储油室,且所述安装孔的末端与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包括缸筒(1-2)、缸盖(1-1)、活塞杆(1-3)以及装在活塞杆一端的活塞头(1-4),所述活塞杆(1-3)带动所述活塞头(1-4)沿着所述缸筒(1-2)的轴向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1-2)与所述活塞杆(1-3)形成的环形有杆腔内装有缓冲油液(1-10);/n所述活塞杆(1-3)位于所述缸筒(1-2)内的一端沿着轴向依次开设有用以安装活塞头的安装孔(1-13)、以及用以储存油液的储油室(1-7),且所述安装孔(1-13)的末端与所述储油室(1-7)相连通;/n所述活塞杆(1-3)位于所述安装孔(1-13)的一侧沿着径向开设有节流孔(1-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包括缸筒(1-2)、缸盖(1-1)、活塞杆(1-3)以及装在活塞杆一端的活塞头(1-4),所述活塞杆(1-3)带动所述活塞头(1-4)沿着所述缸筒(1-2)的轴向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1-2)与所述活塞杆(1-3)形成的环形有杆腔内装有缓冲油液(1-10);
所述活塞杆(1-3)位于所述缸筒(1-2)内的一端沿着轴向依次开设有用以安装活塞头的安装孔(1-13)、以及用以储存油液的储油室(1-7),且所述安装孔(1-13)的末端与所述储油室(1-7)相连通;
所述活塞杆(1-3)位于所述安装孔(1-13)的一侧沿着径向开设有节流孔(1-9)与回流孔(1-8),且所述节流孔(1-9)的一端与所述活塞头(1-4)上横向开设的节流油道(1-12)相连通、所述回流孔(1-8)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孔(1-13)的末端或所述储油室(1-7)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头(1-4)的中部从无杆腔一端至有杆腔一端依次开设有用以安装单向阀(1-5)的固定孔、以及与所述安装孔(1-13)的末端相连通的防溢孔;
所述防溢孔靠近所述安装孔(1-13)末端的一段内部装有防溢管(1-6)、且所述防溢管(1-6)的一端伸入所述储油室(1-7)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油液(1-10)从所述缸筒(1-2)的有杆腔依次经所述节流孔(1-9)、所述节流油道(1-12)、以及所述安装孔(1-13)的末端进入所述储油室(1-7)形成节流通道;
所述缓冲油液(1-10)从所述储油室(1-7)依次经所述安装孔(1-13)的末端、所述回流孔(1-8)进入所述缸筒(1-2)的有杆腔内形成回流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气液双介质缓冲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磊,徐玲灿,吴年年,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