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填充物释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9512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填充物释放装置,包括:多个叶片和具有注入口的囊体本体,囊体本体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叶片分别于对应的通孔处与囊体本体连接覆盖对应的通孔,叶片上开设有开口,开口的孔径能够随囊体本体内部压力增大逐渐变大;和/或,不同的叶片能够在不同大小的预设外力作用下与囊体本体断开连接。上述的骨填充物释放装置具有能够提高椎体高度恢复效果,且能够有效避免骨填充物渗漏的有益效果。

Bone filler releas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骨填充物释放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骨填充物释放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应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普遍应用的方法有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其中以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更为广泛。经皮椎体成形术通过建立通道并输入骨水泥进入椎体内,以提供椎体内骨小梁之间足够的支撑力,从而保证病椎不再发生压缩性骨折及疼痛。同时,为了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普遍采用先使用球囊膨胀以形成空腔后,再灌注骨水泥,而达到低压灌注骨水泥的效果,最终实现骨水泥渗漏率的降低,或通过骨水泥填充骨水泥囊袋,来实现椎体内骨水泥输送的限制,进而降低骨水泥的渗漏率。然而通过球囊膨胀的方式,在球囊减压取出后,椎体内无压力支撑维持恢复的椎体高度,恢复的椎体高度会因压力的降低而部分丢失,球囊的扩张功能效果降低。而通过骨水泥囊袋的使用,又存在孔径小的骨水泥囊袋会造成骨水泥难弥散,孔径大的骨水泥囊袋会造成撑开力度不足的缺陷。另外,在用球囊进行椎体扩张的过程中,由于骨质疏松的程度不同,球囊在椎体内扩张同体积时压力会有所不同。并且在球囊扩张的过程中,椎体内松质骨的密度也会发生改变,此时球囊内的压力会大幅度上升,存在撑破椎体外壁的风险,若椎体周壁已存在裂隙,则椎体进一步破裂的风险会在球囊膨胀过程中变大,此时在注入骨水泥的过程中骨水泥的渗漏风险会大大增加,仍然存在的骨水泥渗漏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骨填充物释放装置,能够提高椎体高度恢复效果,且能够有效避免骨填充物渗漏。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骨填充物释放装置,包括:多个叶片和具有注入口的囊体本体,所述囊体本体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叶片分别于对应的所述通孔处与所述囊体本体连接,覆盖对应的所述通孔,所述叶片上开设有开口;其中,所述开口的孔径能够随所述囊体本体内部压力增大逐渐变大;和/或,不同的所述叶片能够在不同大小的预设外力作用下与所述囊体本体断开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叶片均通过缝线与所述囊体本体连接,设置在不同的所述叶片与所述囊体本体之间的所述缝线的张力强度不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缝线为金属线,所述金属线的两端部分重合,设置在不同的所述叶片与所述囊体本体之间的所述金属线的两端部重叠部分的长度不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线的两端部重叠处设置有卡环;和/或,所述金属线的两端部的末端设置有凸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叶片均与所述囊体本体粘接连接,不同的所述叶片与所述囊体本体之间的粘胶强度不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片与囊体本体一体成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骨填充物释放装置还包括多个拉线,多个所述拉线一端于所述囊体本体内部与对应的所述叶片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囊体本体外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骨填充物释放装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部分设置在所述囊体本体内,部分延伸至所述囊体本体外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性针芯,所述弹性针芯采用记忆金属或有弹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通过预弯处理制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弹性金属片和牵拉段,所述弹性金属片设置在所述囊体本体上,所述牵拉段与所述弹性金属片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部分所述叶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部分所述叶片采用非弹性材料制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囊体本体内部设置有定位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骨填充物释放装置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注入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囊体本体连接,且所述注入孔与所述注入口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骨填充物释放装置还包括注入座,所述注入座连接至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骨填充物释放装置还包括支撑导丝和导丝帽,所述导丝帽与所述注入座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导丝一端设置在所述囊体本体内部,另一端与所述导丝帽连接。上述的骨填充物释放装置的囊体本体上连接多个叶片,叶片上开设有开口,且开口的孔径能够随囊体本体内部压力增大逐渐变大;和/或,不同的叶片能够在不同大小的预设外力作用下与囊体本体断开连接。采用上述的骨填充物释放装置向椎体内注入骨填充物(如骨水泥)时,在注入初期,骨水泥通过叶片上的开口向椎体内释放,从而可以和椎体周围形成嵌合结构,并使囊体本体随骨水泥注入逐渐扩张,从而可以起到扩张椎体、恢复椎体高度的作用。继续注入骨水泥,囊体本体继续扩张时内部压力升高,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并保持椎体高度,且随囊体本体内部压力逐渐升高,开口的孔径逐渐变大,或者叶片会在不同大小的压力或外部施力的作用下逐级与囊体本体分离,骨水泥通过开口或叶片与囊体本体之间的间隙向囊体本体外释放,释放出的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并与周围骨小梁相互渗透融合,以加固椎体,能够确保恢复的椎体高度不会发生变化。进一步地,当椎体高度恢复后,各个叶片在不同大小的压力或外部施力的作用下逐级分离,各个叶片逐级分离,囊体本体内的压力不会发生大幅上升,能够有效保护椎体,避免椎体发生破裂,同时,对于椎体破裂者,在骨水泥释放的过程中,未分离的叶片能够在破裂处阻挡骨水泥向椎体外部渗漏。因此,上述的骨填充物释放装置具有能够提高椎体高度恢复效果,且能够有效避免骨填充物渗漏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囊体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至图5分别为不同缝线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至图7分别为不同缝线打结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至图11分别为金属线的不同固定方式示意图;图12是一个实施例中叶片与囊体本体的粘接结构示意图;图13是一个实施例中骨填充物释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另一个实施例中囊体本体的结构剖视图;图15是又一个实施例中囊体本体的结构剖视图;图16是另一个实施例中骨填充物释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囊体本体,11-叶片,12-缝线,13-卡环,14-限位凸起,15-胶粘剂,20-连接杆,30-拉线,40-弹性件,50-定位线,60-注入座,80-导丝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实施例一的骨填充物释放装置包括多个叶片11和具有注入口的囊体本体10,囊体本体10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叶片11分别于对应的通孔处与囊体本体10连接覆盖对应的通孔,叶片11上开设有开口。其中,开口的孔径能够随囊体本体10内部压力增大逐渐变大;和/或,不同的叶片11能够在不同大小的预设外力作用下与囊体本体10断开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填充物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叶片(11)和具有注入口的囊体本体(10),所述囊体本体(10)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叶片(11)分别于对应的所述通孔处与所述囊体本体(10)连接,覆盖对应的所述通孔,所述叶片(11)上开设有开口;其中,所述开口的孔径能够随所述囊体本体(10)内部压力增大逐渐变大;和/或,不同的所述叶片(11)能够在不同大小的预设外力作用下与所述囊体本体(10)断开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填充物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叶片(11)和具有注入口的囊体本体(10),所述囊体本体(10)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叶片(11)分别于对应的所述通孔处与所述囊体本体(10)连接,覆盖对应的所述通孔,所述叶片(11)上开设有开口;其中,所述开口的孔径能够随所述囊体本体(10)内部压力增大逐渐变大;和/或,不同的所述叶片(11)能够在不同大小的预设外力作用下与所述囊体本体(10)断开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填充物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叶片(11)均通过缝线(12)与所述囊体本体(10)连接,设置在不同的所述叶片(11)与所述囊体本体(10)之间的所述缝线(12)的张力强度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填充物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线(12)为金属线,所述金属线的两端部分重合,设置在不同的所述叶片(11)与所述囊体本体(10)之间的所述金属线的两端部重叠部分的长度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填充物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的两端部重叠处设置有卡环(13);和/或,所述金属线的两端部的末端设置有凸起(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填充物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叶片(11)均与所述囊体本体(10)粘接连接,不同的所述叶片(11)与所述囊体本体(10)之间的粘胶强度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填充物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11)与囊体本体(10)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填充物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填充物释放装置还包括多个拉线(30),多个所述拉线(30)一端于所述囊体本体(10)内部与对应的所述叶片(11)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囊体本体(10)外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筱凡郭忠祎许婷婷宋月华杨丽张荔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