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气虚体质调理的中药代茶饮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9462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气虚体质调理的中药代茶饮及其制备方法,其中,一种用于气虚体质调理的中药代茶饮,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黄精6‑32份;枸杞15‑50份;健脾物6‑32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为:将各种原料分别清洗、微波烘干;分别将烘干后的各种原料研制成颗粒;分别按重量份数称取研磨后的各种原料颗粒,混合后封装成茶包。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健脾、补肾、润肺的功效,有助于气虚体质者调理体质。

A ki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 substitute for regulating qi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气虚体质调理的中药代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代茶饮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气虚体质调理的中药代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中国现在发展得非常快,GDP已经是世界第二,但是大部分人的健康却存在很大问题,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努力的改善着我们的生活。多年研究和实践表明,亚健康、慢性病都是身心整体功能失调后的表现。身心整体功能从失调到疾病的发生是一个渐变到突变、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渐变、量变阶段,是可以通过正确方式、及时的干预而好转的,从而避免疾病的发生,这就是“治未病”的最好时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08年1月正式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2019年10月25日国家在中医药工作中作出重要指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指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产业和事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优势和作用。我国卫生部所遵循的战略思想也是“预防为主”。这些思想渊源来自于《黄帝内经》中的“上工治未病”思想,这包含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方面内容,即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更要防病,在还没有产生病的时候采取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医“治未病”强调重视体质的内在因素,即通过改善亚健康体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力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亚健康体质的调理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在继承前人中医体质学研究基础上经历近40年的系统研究,发现并证实中国人的9种体质类型,颁布了我国第一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形成健康状态评价方法,用以指导预防保健和医疗实践。该标准已经成为首个进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中医体检项目。该标准提出人体体质分为平和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血瘀体质、特禀体质九种类型,其中平和体质属于正常健康体质,其他类型都属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就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这也就是中医学所称的“未病”状态。体质学研究成果为中华民族的治未病、健康养生建立了一个可行的模式。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之气的充足与否有赖于全身各个脏腑的综合协调作用,其中与肾、脾胃和肺的生理功能尤为密切相关。“肾为生气之根”,肾藏先天之精,并受后天之精的充养。先天之精是肾精的主体成分,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即元气)是人体气的根本,因而肾藏精的生理功能对气的生成至关重要。肾封藏肾精,不使其无故流失,精保存体内,则可化为气,精充则气足。如若肾失封藏,精耗则气衰。“脾胃为生气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同完成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和水谷精微的吸收。脾气升转,将水谷之精上输心肺,化为血与津液。水谷之精及其化生的血与津液,皆可化气,统称水谷之气,布散全身脏腑经脉,成为人体之气的主要来源,所以称脾胃为生气之源。若脾胃的受纳腐熟及运化转输的功能失常,则不能消化吸收饮食水谷之精微,水谷之气的来源匮乏,影响一身之气的生成。“肺为生气之主”,肺主气、主司宗气的生成,在气的生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肺主呼吸之气,通过吸清呼浊的呼吸功能,将自然界的清气源源不断地吸入人体内,同时不断地呼出浊气,保证了体内之气的生成及代谢。另一方面,肺将吸入的清气与脾气上输水谷精微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二者结合起来生成宗气。宗气积于胸中,上走息道行呼呼吸,贯注心脉行血气,下蓄丹田资元气。若肺主气的功能失常,则清气吸入减少,宗气生成不足导致一身之气衰少。总之,肾的生理机能与先天之气的生成关系密切,脾胃和肺的生理机能与后天之气的生成关系密切,诸多脏腑的机能协调,密切配合,则人体之气的生成来源不断,人体之气得以充足旺盛。如若肾、脾胃和肺等脏腑生理机能的任何环节异常或失去协调配合,都会影响气的生成及功能的发挥,从而形成气虚体质。除了平和体质之外的体质均属于偏颇体质,偏颇体质通常会伴随着相应的特征,比如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气虚体质,其主要特征是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底下等。通常情况下,轻微的特征不会对个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然而,如果个人不注意生活习惯和个人卫生,特征容易恶化、变得明显,从而给身体带来伤害,因此气虚体质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有必要调理身体。对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能够调理气虚体质的中药代茶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气虚体质调理的中药代茶饮,其具有健脾、补肾、润肺的功效,有助于气虚体质者调理体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气虚体质调理的中药代茶饮,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黄精6-32份枸杞15-50份健脾物6-32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以天然食材、药食两用的物品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为主要原料,不添加任何添加、原汁原味;采用益气健脾、填精补肾、生津润燥、行气理气等方法,以达到调理人体机能,健脾益肾、生津润肺、补中益气的目的,用于气虚体质的调理具有良好的效果,非常适用于气虚体质者饮用。经测试,饮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代茶饮和饮用现有的改善气虚体质的茶饮的气虚体质者相比,前者在气虚体质引起的特征上的改善更加明显,表明本专利技术的中药代茶饮的功效优于现有的改善气虚体质的茶饮,能够有效增强气虚体质者的体质。中医认为,黄精属于滋阴补气之药,能够补气养阴、强健身体,是一种良好的补益药,有助于气虚体质者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改善气虚引起的肌肉松软不实等特征,增强体质。枸杞性甘、平,归肝肾经,能够养肝、滋肾、润肺的功效,还具有补血、降三高、抗衰老等功效,已经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具有医疗保健功能的天然产品。气虚体质者脏腑功能失调,气的化生不足,枸杞能够为气虚体质者补气健脾,调畅人体气机。另外,枸杞与黄精均具有润肺的功效,两者的搭配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肺热咳嗽等不适的表现。健脾物在本专利技术中具有健脾的功效,其中枸杞的添加能够配合健脾物共同发挥健脾的作用。黄精、枸杞与健脾物三者相互配合,能够相互协同发挥重要的作用,使本专利技术能够明显减轻气虚体质者脏腑功能低下、机体功能失调导致的身体羸弱的表现,有助于减少腹泻。进一步地,所述原料的重量份分别为:黄精16-28份枸杞15-30份健脾物16-28份。进一步地,所述健脾物包括桂圆与黄芪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桂圆又称龙眼,根据药理研究,桂圆具有甚高的药用价值,李时珍就说过: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桂圆富含高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具有补心脾、益气血、安神的功效,是气虚体质者补气健脾的首选佳品,将桂圆应用于本专利技术,有助于减轻气虚体质者面色偏黄或白、口淡等情况,增强气虚体质者的体质。黄芪的中医功效包括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抗毒生肌,在中医处方中主治气虚引起的乏力、口燥咽干。黄芪与桂圆均作为补气固表的中药,具有很好的调理气血不足和健脾的作用,对于气虚体质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气虚体质调理的中药代茶饮,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n黄精6-32份/n枸杞15-50份/n健脾物6-32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气虚体质调理的中药代茶饮,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黄精6-32份
枸杞15-50份
健脾物6-3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气虚体质调理的中药代茶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的重量份分别为:
黄精16-28份
枸杞15-30份
健脾物16-2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气虚体质调理的中药代茶饮,其特征在于,所述健脾物包括桂圆与黄芪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气虚体质调理的中药代茶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10-25份党参与10-25份芡实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气虚体质调理的中药代茶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10-18份党参与10-18份芡实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气虚体质调理的中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火旺齐柏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凤火养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