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湿热体质的中药代茶饮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87600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湿热体质的中药代茶饮,其组分包括:罗汉果,薏苡仁,茯苓,甘草,栀子,莲子,绿豆,金银花;其中,薏苡仁为未炒制的薏苡仁。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天然食材、药食两用的药材和可用保健食品为主要原料,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原汁原味,适用于特定脾虚湿热体质人群饮用,具有益气健脾、补益肺肾、利水渗湿、清热解毒、宁心安神的功效,能够改善湿热体质。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湿热体质的中药代茶饮的制备方法包括备料、磨料、筛分、配料、洗茶、冲泡多个步骤,于茶叶包中加入粉碎筛分后的各类药材颗粒,易激发药性,饮用过程简单。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 substitute for damp heat constitution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湿热体质的中药代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药茶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湿热体质的中药代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研究实践表明,亚健康、慢性病等都是身心整体功能失调后的表现,身心整体功能从失调到疾病的发生是一个渐变到突变、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渐变、量变阶段,可以通过正确方式及时干预而好转的,避免疾病的发生,这被称之为“治未病”。亚健康被中医学称之为“未病”状态之一,是指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体质学提出人体体质分为平和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血瘀体质、特禀体质九种类型,其中,平和体质属于正常健康体质,其他类型均属于亚健康状态。九种类型中湿热体质主要表现为面垢油光、易生粉刺痤疮、口臭口苦口干、身体困倦、舌质偏红、舌苔黄腻,其起因有多种。肺阴、脾阴、心阴、肝阴和肾阴皆可发生亏虚的病变,形成湿热体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湿热体质的中药代茶饮,其具有健脾利湿、改善湿热体质的功效。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湿热体质的中药代茶饮的制备方法,其具有激发药物药性、简化饮用过程的优点。一种用于湿热体质的中药代茶饮,所述中药代茶饮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罗汉果16~24份,薏苡仁10~20份,茯苓10~20份,甘草6~14份,栀子10~20份,莲子6~14份,绿豆6~14份,金银花3~7份。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内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肾以及小肠、大肠、膀胱等脏腑共同完成的。肺属金,金能生水,肺主气,主通调水道;脾属湿土,湿土纳水,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主升清,胃主受纳、主通降;肾主水,肾能气化和调节水;小肠属丙火,小肠与肺气合化水;大肠属庚金,庚金能生天气之水;膀胱属壬水,膀胱既能储水又可气化成水,即尿液。肺主一身之气,调节全身气机。肺气具有通调水道,推动水液输布和排泄的功能。肺气肃降,可使体内代谢后的水液不断地下输于肾,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水道不调,则可出现水液输布和排泄障碍,如痰饮、水肿等证。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脾在运输水谷精微的同时,还把人体所需的水液运送到全身各组织中去,又把各组织器官利用后而多余的水液及时地传输给肾,形成尿液排泄于外,从而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如脾气不健,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则形成水肿,即脾虚生湿,因此脾失健运是产生湿邪的主要愿意之一。与此同时,五脏六腑出现阴气不足,如肺阴、脾阴、心阴、肝阴和肾阴皆可发生亏虚的病变,导致机体的凉润、宁静、抑制等功能减退,出现代谢增快,机能虚性亢奋,产热相对增多的病理状态,从而形成湿热体质。基于中医学对体质成因分析,采用益气健脾、利水渗湿、补泻结合、清热解毒、宁心安神等方法,以达到调理人体机能,健脾和胃、祛湿除热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组方中以具有健脾、渗湿、益气功效的物质为君。中医理论认为,脾属土,土可治水。脾主运化,脾具有运化水湿的功能,因此通过健脾、益气、渗湿可以增强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其次以具有清热解毒、利水功效的物品为臣。其三以具有疏风散热、润肠通便功效的物品为佐使。本专利技术配方以健脾渗湿、清热解毒、补泻结合使得五脏六腑阴阳趋于平衡,从而逐步恢复人体各项器官功能的正常。本专利技术中包括薏苡仁,薏苡仁为药食两用中药材,主要用于调理脾胃、利湿健脾,具有去湿除风、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薏苡仁药性偏寒凉,为脾所喜,利水除湿而不伤阴,温燥化湿而不生热,清热燥湿而碍化湿,最终湿去脾健而运化复,湿浊在体内无容身之地。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在中医处方中主治水肿、痰饮、脾虚泄泻、心悸、失眠。湿热体质者脾胃虚弱,且体内水湿内停易致水肿,茯苓能够化痰行水祛湿,以达到强健脾胃的效果;同时,茯苓还具有解毒利肝的作用,能够配合薏仁米对人体中的肝脏以及脾胃进行调理。莲子为药食两用草药,味甘、涩,归脾、肾、心经,药性平和且禀清芳之气,具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的功效。甘草为一种补益中草药,在《本经》、《本草通玄》中均有记载,其味甜而特殊且药性平和,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镇咳平喘、镇痛的功效,并且,能够与茯苓、莲子配合中和薏米仁的寒凉之气。栀子药性寒凉,能够清热、泻火、凉血,具有清心、肝、肾三焦之虚火的功效,在本专利技术配方中作为辅料,调节心、肝、肾之火气,使得心、肝、肾阴阳趋于平衡,从而提高脾脏调理的效率,逐步恢复人体各项器官功能的正常。金银花性甘寒气芳香,能够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透达又可祛邪,既能清热解毒,还能疏散风热、凉血止痢。绿豆为凉性,包含绿豆芯和绿豆皮,其中,清热之功在皮,解毒功能在芯,能够清热解毒、利水消暑。本专利技术配方中栀子、金银花与绿豆相互配合,主要起清热解毒、安心宁神之功效,以对湿热体质进行调理。罗汉果为药食两用中药材,茶性寒、偏凉,含有多种糖苷类物质和大量维生素,主要的功效为清除肺热、止咳化痰、通肠通便、美容养颜;并且,罗汉果口味甘甜,含糖量少,能够显著改善本专利技术的口感。本专利技术中,薏苡仁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莲子补脾止泻、益肾固精;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镇咳平喘、镇痛;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绿豆清热、消暑、利水、解毒;罗汉果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本产品具有益气健脾、补益肺肾、利水渗湿、清热解毒、宁心安神等功效,用于湿热体质调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薏苡仁为13~17份。进一步地,所述薏苡仁为未经炒制的薏苡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薏苡仁为具有补脾功能的药物,通过控制其用量能够提高本专利技术中药代茶饮的利湿健脾效果。进一步地,所述茯苓为13~17份。进一步地,所述茯苓为白茯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茯苓的用量,可提高本专利技术中药代茶饮的利水渗湿的功效。茯苓为白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甘草为生甘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甘草长于清火,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力胜;用于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等。进一步地,所述莲子为去莲子心莲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莲子药性平和,但莲子心为凉性,选用去莲子心莲子。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湿热体质的中药代茶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选用质地均匀的罗汉果、薏苡仁、茯苓、甘草、栀子、莲子、绿豆和金银花,备用;步骤2,将步骤1中的药材分别通过微波杀菌设备进行杀菌烘干操作,备用;步骤3,将罗汉果、薏苡仁、茯苓、甘草、栀子、莲子、绿豆分别进行粉碎,并将金银花进行裁剪;步骤4,分别对罗汉果、薏苡仁、茯苓、甘草、栀子、莲子、绿豆的破碎后原料进行筛分,除去粉料,筛分出药材颗粒;步骤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湿热体质的中药代茶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代茶饮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罗汉果16~24份,薏苡仁10~20份,茯苓10~20份,甘草6~14份,栀子10~20份,莲子6~14份,绿豆6~14份,金银花3~7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湿热体质的中药代茶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代茶饮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罗汉果16~24份,薏苡仁10~20份,茯苓10~20份,甘草6~14份,栀子10~20份,莲子6~14份,绿豆6~14份,金银花3~7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湿热体质的中药代茶饮,其特征在于,所述薏苡仁为13~17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湿热体质的中药代茶饮,其特征在于,所述薏苡仁为未经炒制的薏苡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湿热体质的中药代茶饮,其特征在于,所述茯苓为13~17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湿热体质的中药代茶饮,其特征在于,所述茯苓为白茯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湿热体质的中药代茶饮,其特征在于,所述甘草为生甘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湿热体质的中药代茶饮,其特征在于,所述莲子为去莲子心莲子。


8.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湿热体质的中药代茶饮的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火旺齐柏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凤火养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