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9095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包括圆形池体,所述池体的内壁下端设置有进水口,池体的底面上设置有排污口,池体内壁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池体底面的中部设置有清淤板和旋转动力源,所述清淤板一端与旋转动力源连接,另一端靠近池体内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高效清理进水区内的淤泥的效果。

A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曝气生物滤池。
技术介绍
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常见的废水处理设施。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48700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有水位传感器和水温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和所述水温传感器均与电脑连接。本技术设有水位检测传感器和水温检测传感器,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计算机,由计算机根据水位控制进水速度和出水速度。且能实时监控滤池中的水温,将滤池中的水温控制在最佳范围内,保证污水处理效率最高。该现有技术的进水区中的淤泥仅仅只能依靠排污口排出,而排污口也仅仅只能够吸附其附近的淤泥,对于距离排污口比较远的污泥比较难被排出,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进水区能够容纳淤泥的空间下降,进而导致废水处理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其优势在于高效清理进水区内的淤泥。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包括圆形池体,所述池体的内壁下端设置有进水口,池体的底面上设置有排污口,池体内壁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池体底面的中部设置有清淤板和旋转动力源,所述清淤板一端与旋转动力源连接,另一端靠近池体内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动力源带动清淤板转动,清淤板在转动的过程中推动沉积在池体底部的淤泥,然后将淤泥推动至排污口的附近,通过启动与排污口相连的清淤泵即可将淤泥排出。因此,避免了池体底部淤积淤泥的情况,加快了池体淤泥的清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淤板的下端以及靠近池体内壁的一端设置有与池体内壁接触的胶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胶条与池体内壁以及池体的底部接触,使得清淤板与池体的底部、内壁之间没有缝隙,从而让清淤板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彻底的推动清理淤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体地面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从池体的中部延伸至池体的边缘,所述排污口设置在容纳槽的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容纳槽是沿着池体底部的径向方向设置的,因此,在清淤板转动的过程中,必然会经过容纳槽的上方,然后将池体的淤泥推入至容纳槽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污口设置在容纳槽底部的中部,所述容纳槽底部向排污口所在位置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容纳槽的底部是向排污口所在位置倾斜的,因此进入容纳槽中的淤泥会向排水口汇聚,从而能够更加高效的清理淤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转动力源包括竖直设置在池体中部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下端与池体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清淤板与旋转轴的下端连接,所述旋转轴的上端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沿着至池体的边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通过站在池体上端的边缘,然后手持驱动杆沿着池体走动即可转动驱动杆,进而带动位于进水区内的清淤板转动以推动清理淤泥。清淤板通过人工驱动,节省能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杆以及清淤板的长度方向同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驱动杆与清淤板的长度方向是同向的,因此通过观察驱动杆的朝向即可知晓清淤板的朝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体的下端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圈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填料框,所述填料框的中部设置有连接筒,所述旋转轴从连接筒穿过,所述填料框的底面设置有滤孔,所述填料框的内设有填料层,所述驱动杆可拆卸连接于旋转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水区内堵塞较为严重,或者清淤板出现损坏后,通过将驱动杆拆卸下,然后将填料框吊出池体,然后人员进入池体底部即可进行维修清理工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填料框内壁的上端设置有吊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环用于与起重设备连接,从而方便将填料框从池体内吊出。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旋转动力源带动清淤板转动,清淤板在转动的过程中推动沉积在池体底部的淤泥,然后将淤泥推动至排污口的附近,通过启动与排污口相连的清淤泵即可将淤泥排出,避免了池体底部淤积淤泥的情况,加快了池体淤泥的清理;2、胶条与池体内壁以及池体的底部接触,使得清淤板与池体的底部、内壁之间没有缝隙,从而让清淤板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彻底的推动清理淤泥;3、当进水区内堵塞较为严重,或者清淤板出现损坏后,通过将填料框吊出池体,然后人员进入池体底部即可进行维修清理工作,从而使得曝气生物滤池能够更长久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池体;2、填料框;3、进水口;4、出水口;5、排污口;6、承载板;7、滤孔;8、填料层;9、进水区;10、连接筒;11、清淤板;12、旋转轴;13、胶条;14、驱动杆;15、容纳槽;16、弧形板;17、吊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包括圆形池体1以及设置在池体1内的填料框2。如图1、2所示,池体1内壁的下端形成有进水口3,而池体1的上端则设置有出水口4,在池体1的底部则设置有排污口5。在池体1下端的内壁上形成有一圈环状的承载板6,圆形的填料框2安放在承载板6上,在填料框2与池体1底部之间则形成进水区9。在填料框2的底面上分布满有滤孔7,而填料框2的底部则填充有填料层8,填料层8可以为陶瓷粒、火山岩和卵石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构成。含有淤泥的污水通过进水口3进入至进水区9,水体含有的淤泥污染物被填料截留,同溶解状态的有机物和特定物质也被去除,污泥保留在进水区9并沉淀,而只让净化的水通过填料层8向上涌,并且最终从出水口4流出。填料框2的中部固定有一个连接筒10,连接筒10中设置有一根旋转轴12,旋转轴12的下端与池体1底部的中部转动连接。旋转轴12的下端还连接有一块清淤板11,清淤板11的一端与旋转轴12的下端固定连接,另一端靠近池体1的内壁。在清淤板11的下端以及靠近池体1内壁的一端贴合有与池体1内壁接触的胶条13。在旋转轴12的上端则固定有驱动杆14,驱动杆14一直延伸至池体1的边缘。池体1地面开设有容纳槽15,容纳槽15与进水口3分列在池体1的两端,容纳槽15从池体1的中部延伸至池体1的边缘,排污口5设置在容纳槽15的底部中部,并且容纳槽15的底部向排污口5所在的位置倾斜。操作人员通过站在池体1上端的边缘,然后手持驱动杆14沿着池体1走动即可转动驱动杆14,进而带动位于进水区9内的清淤板11转动。在清淤板11转动的过程中会推动淤泥,因为容纳槽15是沿着池体1底部的径向方向设置的,因此,在清淤板11转动的过程中,必然会经过容纳槽15的上方,然后将池体1的淤泥推入至容纳槽15中,最后通过启动与排污口5相连的清淤泵(图中未示出)即可将淤泥排出。因为驱动杆14与清淤板11的长度方向是同向的,因此通过观察驱动杆14的朝向即可知晓清淤板11的朝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包括圆形池体(1),所述池体(1)的内壁下端设置有进水口(3),池体(1)的底面上设置有排污口(5),池体(1)内壁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4),其特征是:所述池体(1)底面的中部设置有清淤板(11)和旋转动力源,所述清淤板(11)一端与旋转动力源连接,另一端靠近池体(1)内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包括圆形池体(1),所述池体(1)的内壁下端设置有进水口(3),池体(1)的底面上设置有排污口(5),池体(1)内壁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4),其特征是:所述池体(1)底面的中部设置有清淤板(11)和旋转动力源,所述清淤板(11)一端与旋转动力源连接,另一端靠近池体(1)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是:所述清淤板(11)的下端以及靠近池体(1)内壁的一端设置有与池体(1)内壁接触的胶条(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是:所述池体(1)地面设置有容纳槽(15),所述容纳槽(15)从池体(1)的中部延伸至池体(1)的边缘,所述排污口(5)设置在容纳槽(15)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是:所述排污口(5)设置在容纳槽(15)底部的中部,所述容纳槽(15)底部向排污口(5)所在位置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建成
申请(专利权)人:临安市万利纸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