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承结构和包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561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承结构和包装结构,其中,所述支承结构包括第一支承结构,所述第一支承结构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包括一第一弧形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的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圆心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半径的比值为2.05~2.5:1。

A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pack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承结构和包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包装
,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承结构和包装结构。
技术介绍
在运输产品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产品的特性,尤其是易碎、易划伤的产品,在运输易碎、易划伤的产品时要为产品配备专门的包装结构,防止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致使产品损坏。涉及到LED日光灯管的包装时,现有的包装结构包括纸托,纸托上设置上凹槽及下凹槽,以用于固定LED日光灯管管,避免运送过程中由于相互碰撞造成毁损。纸托为纸板制成,其具有以下缺点:1、成型复杂,影响了生产效率;2、纸托由于受材料限制,其上凹槽与上凹槽之间的距离,受材料成型的影响较大,往往间距较大,因此日光灯管的装载数量会因此减少;3、上凹槽与小凹槽的距离,由于受结构及材料的影响,其距离较大,影响纸托整体高度的控制。综上所述,鉴于现有技术的包装结构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如何设计包装结构,降低产品在运送过程中损坏的风险,是亟待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在此摘要描述关于本技术的许多实施例。然而所述词汇本技术仅仅用来描述在此说明书中揭露的某些实施例(不管是否已在权利要求项中),而不是所有可能的实施例的完整描述。以上被描述为本技术的各个特征或方面的某些实施例可以不同方式合并以形成包装结构或其中一部分。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包装结构,以及各个方面的特征,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包括第一支承结构,所述第一支承结构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包括一第一弧形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的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圆心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半径的比值为2.05~2.5:1。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的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圆心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半径的比值为2.1~2.3:1。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的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圆心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半径的比值为2.1~2.2:1。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承结构的所述第二端部上设置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设置第二凹槽,同一所述第一支承结构的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方向相反设置。可选的,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第二弧形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凹槽的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圆心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半径的比值为2.05~2.5:1。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第二弧形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凹槽的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圆心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半径的比值为2.1~2.3:1。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第二弧形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凹槽的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圆心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半径的比值为2.1~2.2:1。可选的,同一所述第一支承结构上,上下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半径与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半径之和的比值为1.05~1.2:1。可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具有内壁,所述内壁具有第一主支撑肋,所述第一主支撑肋在所述第一凹槽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弧形部形成于所述第一主支撑肋上。可选的,所述内壁具有第一副支撑肋,相邻两所述第一主支撑肋之间设置若干所述第一副支撑肋。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承结构为一体式结构。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承结构通过吸塑成型。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所述的支承结构,所述支承结构包括N组第一支承结构,N组所述第一支承结构从下到上依次叠加,其中,最下方的所述第一支承结构通过第一支撑部13抵接在所述箱体内的底部,最上方的所述第一支承结构,其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对应所述箱体内的顶部或直接抵在所述箱体内的顶部。可选的,还包括第二支承结构,所述第二支承结构具有第三端部及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凹槽,所述第一支承结构的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支承结构的第四凹槽对准。可选的,所述第三凹槽包括第三弧形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凹槽的所述第三弧形部的圆心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三弧形部的半径的比值为2.05~2.5:1。优选的,所述第三凹槽包括第三弧形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凹槽的所述第三弧形部的圆心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三弧形部的半径的比值为2.1~2.4:1。优选的,所述第三凹槽包括第三弧形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凹槽的所述第三弧形部的圆心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三弧形部的半径的比值为2.3~2.4:1。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承结构的第四端部上设置第二支撑部。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部上设置第四凹槽,同一所述第二支承结构的所述第四凹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三凹槽的开口方向相反设置。可选的,所述第四凹槽包括第四弧形部,相邻两个所述第四凹槽的所述第四弧形部的圆心间的距离与所述第四弧形部的半径的比值为2.05~2.5:1。优选的,所述第四凹槽包括第四弧形部,相邻两个所述第四凹槽的所述第四弧形部的圆心间的距离与所述第四弧形部的半径的比值为2.1~2.3:1。优选的,所述第四凹槽包括第四弧形部,相邻两个所述第四凹槽的所述第四弧形部的圆心间的距离与所述第四弧形部的半径的比值为2.1~2.2:1。可选的,同一所述第二支承结构上,上下对应的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之间,所述第三弧形部的圆心与所述第四弧形部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三弧形部的半径与所述第四弧形部的半径之和的比值为1.05~1.2:1。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承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的轴向的端部的限位部。可选的,所述限位部上设置有金属针卡槽。可选的,所述金属针卡槽的至少一侧内壁形成支撑面。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相邻两个第一凹槽的第一弧形部的圆心间的距离与第一弧形部的半径的比值为2.05~2.5:1,因此,使得相邻两日光灯管放置在相应第一凹槽内后,相邻两日光灯管之间可保持合适的间距,既避免了相邻两日光灯管之间间距过短,而可能导致第一支承结构受力变形后,相邻两日光灯管发生碰撞而损坏,又可节约空间,使单位空间内,可容纳数量更多的日光灯管,也就是说,日光灯管放置的更为紧凑,提升了装载能力和产品运送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支承结构1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仰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图1的左视图。图5是图1的右视图。图6是图1的后视图。图7是第一支承结构1的立体图。图8是第二支承结构的主视图。图9是图8的仰视图。图10是图8的俯视图。图11是图8的左视图。图12是图8的右视图。图13是图8的后视图。图14是第二支承结构的立体图。图15是一实施例中的包装结构的示意图一。图16是一实施例中的包装结构的示意图二。图17是一实施例中的包装结构的示意图三。图18是第一支承结构、第二支承结构与日光灯管的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包括第一支承结构,所述第一支承结构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包括一第一弧形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的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圆心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半径的比值为2.05~2.5:1。/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12 CN 20181059906501.一种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包括第一支承结构,所述第一支承结构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包括一第一弧形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的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圆心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半径的比值为2.05~2.5: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的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圆心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半径的比值为2.1~2.3: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的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圆心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半径的比值为2.1~2.2: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结构的所述第二端部上设置有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二凹槽,同一所述第一支承结构的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方向相反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第二弧形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凹槽的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圆心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半径的比值为2.05~2.5:1。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第二弧形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凹槽的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圆心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半径的比值为2.1~2.3:1。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第二弧形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凹槽的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圆心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半径的比值为2.1~2.2:1。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第一支承结构上,上下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半径与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半径之和的比值为1.05~1.2:1。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具有内壁,所述内壁具有第一主支撑肋,所述第一主支撑肋在所述第一凹槽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弧形部形成于所述第一主支撑肋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具有第一副支撑肋,相邻两所述第一主支撑肋之间设置若干所述第一副支撑肋。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结构为一体式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结构通过吸塑成型。


13.一种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所述的支承结构,所述支承结构包括N组第一支承结构,N组所述第一支承结构从下到上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涛包沈飞张梦婷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山蒲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