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561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显示组件包括红外光源、背光模组、显示屏及红外接收器;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设有容置腔及连通所述容置腔的出光口;所述出光口对准所述显示屏,所述背光模组用于为所述显示屏提供可见光;所述红外光源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用于发射红外光;所述红外接收器设置在所述显示屏内,用于接收从所述显示屏背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的生物体反射回来的红外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显示屏组件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还可实现全屏显示。

Display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体识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红外光指纹识别模组,多数为屏下指纹识别,其红外光发射模块和红外光接收模块(指纹识别模块)一般都设置在显示屏的下方。这样使得生物特征识别模组不仅整体占用空间大,而且无法实现全屏显示,无法满足现今用户对于全屏显示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屏组件,其结构紧凑、体积小、可实现全屏显示。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屏组件,其包括背光模组、红外光源、显示屏及红外接收器;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设有容置腔及连通所述容置腔的出光口;所述出光口对准所述显示屏,所述背光模组用于为所述显示屏提供可见光;所述红外光源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用于发射红外光;所述红外接收器设置在所述显示屏内,用于接收从所述显示屏背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的生物体反射回来的红外光。本专利技术的显示屏组件,通过将红外光源设置在背光模组中,并且将红外接收器设置在显示屏中,不需要单独在显示屏下侧设置独立的红外发射模块和红外光接收模块,如此可使得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还可实现全屏显示。其中,所述显示屏包括间隔且层叠设置的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所述红外接收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之间。将红外接收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之间,不需要单独在显示屏下侧设置独立的红外光接收模块,使得显示屏组件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其中,所述显示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第一偏光片之间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包括基板和多个阵列排布在所述基板上的薄膜晶体管;所述红外接收器包括多个接收单元,多个接收单元呈阵列排布;所述接收单元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同侧设置,且所述接收单元设置在阵列排布的所述薄膜晶体管的间隙中;或者所述多个接收单元设置在所述基板背离所述薄膜晶体管的一面,且对应所述阵列排布的薄膜晶体管的间隙设置。将红外接收器设置在显示屏中,不需要单独在显示屏下侧设置独立的红外光接收模块,这样缩小了整个显示屏组件的体积,同时,将红外接收器的多个接收单元设置在阵列排布的薄膜晶体管的间隙中,又不会增加所述显示屏的厚度。其中,所述显示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第一偏光片之间的彩膜基板;所述红外接收器包括多个接收单元,所述多个接收单元阵列排布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上。将红外接收器设置在显示屏中,不需要单独在显示屏下侧设置独立的红外光接收模块,这样有利于缩小了整个显示屏组件的体积。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光源及导光板;所述背光源设于所述容置腔内,用于提供可见光;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容置腔内,且包括第一入光面及与所述第一入光面相连的出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邻近所述红外光源及所述背光源设置,所述红外光源发出的红外光及所述背光源发出的可见光自所述第一入光面进入到所述导光板,且自所述出光面出射,所述出光面邻近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所述导光板可以改变从红外光源和背光源发射出来的红外光和可见光的方向,并使红外光和可见光以面的形式从出光面出射,使得射出背光模组的红外光和可见光更加均匀。其中,所述红外光源和所述背光源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红外光源和多个所述背光源交替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壁,且邻近所述第一入光面。设置多个红外光源和背光源,同时,将红外光源及背光源交替设置,这样可以使出射的红外光和可见光更加均匀。其中,所述导光板还包括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二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入光面相背设置,且与所述出光面相连;所述红外光源和所述背光源的数量均为多个,一部分所述红外光源和所述背光源交替设置在邻近所述第一入光面的位置,另一部分所述红外光源和所述背光源交替设置在邻近所述第二入光面的位置。设置两个入光面及两组红外光源和背光源,这样可以使出射的红外光和可见光更加均匀。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叠设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所述反射片用于将自所述导光板射出出射的红外光和可见光反射入所述导光板内。所述反射片可以对可见光和红外光进行反射,这样可以提高可见光和红外光的利用率。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遮光胶;所述遮光胶设置的所述框架上邻近所述出光口,所述遮光胶环绕所述出光口设置,以防止红外光和可见光泄漏。在出光口的四周设置遮光胶,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红外光和可见光泄露,提高红外光和可见光的利用率。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扩散片;所述扩散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扩散片可以有效的将红外光和可见光进行扩散,使红外光和可见光更加均匀射出所述扩散片。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增光片;所述增光片设置在所述扩散片背离所述导光板的表面上,用于改变红外光和可见光的方向,使红外光和可见光照射到所述显示屏上。这样可以提高红外光和可见光的利用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设备主体及上述的显示屏组件;所述显示屏组件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本专利技术的显示屏组件的红外光源设置在背光模组中,红外接收器集成在显示屏内,由此,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显示屏组件具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还可实现全屏显示。附图说明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背光源和红外光源的排列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组件100,用于生物特征识别,其包括红外光源10、背光模组30、显示屏50及红外接收器70。红外光源10设置在背光模组30中,用于发射红外光。背光模组30用于为显示屏50提供可见光,该可见光可穿透显示屏50。红外接收器70设置在显示屏50内,用于接收从显示屏50背离背光模组30的一侧的生物体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并根据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对所述生物体的生物特征进行识别。本专利技术术语“生物体”指具有生命的动物体,具体地,可以为人体。本专利技术的术语“生物体征”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指纹、脚指纹、脚掌纹、手掌纹、唇纹等。本专利技术的显示屏组件100的红外光源10发出红外光,红外光射出背光模组30,穿过显示屏50,接触到显示屏50上的生物体,例如手指、脚趾、手掌、脚掌、嘴唇等后反射回来,最后在红外接收器70中进行成像,对生物特征进行识别。本专利技术的显示屏组件100的红外光源10设置在背光模组30中,红外接收器70设置在显示屏50内,不需要单独在显示屏下侧设置独立的红外发射模块和红外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模组、红外光源、显示屏及红外接收器;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设有容置腔及连通所述容置腔的出光口;所述出光口对准所述显示屏,所述背光模组用于为所述显示屏提供可见光;所述红外光源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用于发射红外光;所述红外接收器设置在所述显示屏内,用于接收从所述显示屏背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的生物体反射回来的红外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模组、红外光源、显示屏及红外接收器;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设有容置腔及连通所述容置腔的出光口;所述出光口对准所述显示屏,所述背光模组用于为所述显示屏提供可见光;所述红外光源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用于发射红外光;所述红外接收器设置在所述显示屏内,用于接收从所述显示屏背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的生物体反射回来的红外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间隔且层叠设置的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所述红外接收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第一偏光片之间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包括基板和多个阵列排布在所述基板上的薄膜晶体管;所述红外接收器包括多个接收单元,多个接收单元呈阵列排布;所述接收单元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同侧设置,且所述接收单元设置在阵列排布的所述薄膜晶体管的间隙中;或者所述多个接收单元设置在所述基板背离所述薄膜晶体管的一面,且对应所述阵列排布的薄膜晶体管的间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第一偏光片之间的彩膜基板;所述红外接收器包括多个接收单元,所述多个接收单元阵列排布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光源及导光板;所述背光源设于所述容置腔内,用于提供可见光;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容置腔内,且包括第一入光面及与所述第一入光面相连的出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邻近所述红外光源及所述背光源设置,所述红外光源发出的红外光及所述背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宏鹏马铁球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