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553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包括电源输入端、电流互感器、漏电流转换单元、漏电流保护控制单元、第一电阻、第一整流桥、第一电容和电机驱动控制单元。利用电流互感器进行漏电流检测,在电流互感器感应的电流之和不为零时,漏电流保护控制单元可以关断电机驱动控制单元中的可控开关管,从而达到保护控制器或者电机的效果。

A contro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电机保护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关于电机漏电保护的控制器。
技术介绍
目前,制冷设备上的压缩机、风机、水泵等装置均安装有电机,专利技术人发现:因为各种原因,比如电机内部线圈与外壳绝缘不好,或驱动线束破损后与接地金属接触,会产生漏电;在电机运行过程中,漏电不仅可能导致器件损坏,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控制器,以解决在电机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机漏电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制器,包括电源输入端、电流互感器、漏电流转换单元、漏电流保护控制单元、第一电阻、第一整流桥、第一电容和电机驱动控制单元;所述电源输入端用于接入电源;所述电流互感器的初级绕组串联在所述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第一整流桥的输入侧之间;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电机驱动控制单元并联,所述电机驱动控制单元用于连接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控制单元包括可控开关管和与所述可控开关管并联的续流二极管;所述第一电容连接在所述第一整流桥的输出侧,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在所述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电容之间;所述电流互感器的次级绕组连接到漏电流转换单元,所述漏电流转换单元将所述电流互感器检测到的漏电流信号转化为第一电压;所述漏电流保护控制单元与所述漏电流转换单元相连,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并根据所述第一电压输出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控制单元的驱动控制信号。可选地,所述电流互感器包括2个初级绕组和1个次级绕组,其中1个所述初级绕组连接在所述电源正极和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一输入端子之间,另一个所述初级绕组连接在所述电源负极和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二输入端子之间;所述漏电流转换单元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整流桥;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次级绕组两端相连,所述第二整流桥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相连,所述第二整流桥的高电压输出端子与所述漏电流保护控制单元相连,所述第二整流桥的低电压输出端子连接到地。一种控制器,包括电源输入端、电流互感器、漏电流转换单元、漏电流保护控制单元、第一电阻、第一整流桥、第一电容和电机驱动控制单元;所述电源输入端用于接入电源;所述电流互感器的初级绕组串联在所述电机驱动控制单元和电机之间;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电机驱动控制单元并联,所述电机驱动控制单元用于连接所述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控制单元包括可控开关管和与所述可控开关管并联的续流二极管;所述第一电容连接在所述第一整流桥的输出侧,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在所述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电容之间;所述电流互感器的次级绕组连接到漏电流转换单元,所述漏电流转换单元将所述电流互感器检测到的漏电流信号转化为第一电压;所述漏电流保护控制单元与所述漏电流转换单元相连,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并根据所述第一电压输出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控制单元的驱动控制信号。可选地,所述电流互感器包括3个初级绕组和1个次级绕组,所述3个初级绕组分别串接在每相电机驱动回路中;所述漏电流转换单元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整流桥;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次级绕组两端相连,所述第二整流桥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相连,所述第二整流桥的高电压输出端子与所述漏电流保护控制单元相连,所述第二整流桥的低电压输出端子连接到地。可选地,所述漏电流转换单元还包括第二电容、第三电阻、第三电容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次级绕组两端相连,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三电容并联、且两端分别与地和所述第二整流桥的高电压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四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整流桥的高电压输出端子与所述漏电流保护控制单元之间。可选地,所述漏电流保护控制单元包括比较器和硬件保护单元,所述硬件保护单元包括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用于输出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芯片包括保护端口;所述比较器的比较端连接到所述漏电流转换单元的输出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所述比较器的基准端连接到一阈值电压,用于与所述第一电压进行比较,并输出比较信号至所述保护端口。可选地,所述漏电流保护控制单元包括软件保护模块;所述软件保护模块包括中央处理芯片,所述中央处理芯片包括信号接收端口,所述信号接收端口连接到所述漏电流转换单元的输出端,接收所述第一电压;所述中央处理芯片根据所述第一电压输出信号至所述控制芯片。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boost电路,所述boost电路包括电感,第一二极管和第一开关管,所述电感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整流桥的高电压输出端子,所述电感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一整流桥的低电压输出端子,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到所述第一电容的高电压端,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到开关管控制单元。可选地,所述第一电阻包括热敏电阻,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继电器;所述继电器与所述热敏电阻并联。可选地,所述电机驱动控制单元包括6个IGBT和分别与之并联的6个续流二极管组成的三相电机驱动电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在电流互感器感应的电流之和不为零时,漏电流保护控制单元可以关断所述可控开关管,从而达到保护控制器或/和电机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器,控制器有两种实现方式,两种实现方式中漏电流转换单元和漏电流保护控制单元的放置位置不同,现分别进行介绍。参照图1,第一种控制器结构可以包括:包括电源输入端、电流互感器CT1、漏电流转换单元、漏电流保护控制单元、第一电阻R1、第一整流桥DB1、第一电容E1(比如:电解电容)和电机驱动控制单元;电机驱动控制单元与电机M连接。电源输入端用于接入电源;参照图2,电源可以是中国市电电源(第一电源),电压为220V,此时,电源输入端连接到中国市电电源L-N两端;也可以是欧美日的市电电源(第二电源),此时电源输入端连接到欧美日的市电电源的L1-L2两端,电压为230V。电流互感器CT1的初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端、电流互感器、漏电流转换单元、漏电流保护控制单元、第一电阻、第一整流桥、第一电容和电机驱动控制单元;/n所述电源输入端用于接入电源;/n所述电流互感器的初级绕组串联在所述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第一整流桥的输入侧之间;/n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电机驱动控制单元并联,所述电机驱动控制单元用于连接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控制单元包括可控开关管和与所述可控开关管并联的续流二极管;/n所述第一电容连接在所述第一整流桥的输出侧,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在所述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电容之间;/n所述电流互感器的次级绕组连接到漏电流转换单元,所述漏电流转换单元将所述电流互感器检测到的漏电流信号转化为第一电压;所述漏电流保护控制单元与所述漏电流转换单元相连,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并根据所述第一电压输出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控制单元的驱动控制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端、电流互感器、漏电流转换单元、漏电流保护控制单元、第一电阻、第一整流桥、第一电容和电机驱动控制单元;
所述电源输入端用于接入电源;
所述电流互感器的初级绕组串联在所述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第一整流桥的输入侧之间;
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电机驱动控制单元并联,所述电机驱动控制单元用于连接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控制单元包括可控开关管和与所述可控开关管并联的续流二极管;
所述第一电容连接在所述第一整流桥的输出侧,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在所述电源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电容之间;
所述电流互感器的次级绕组连接到漏电流转换单元,所述漏电流转换单元将所述电流互感器检测到的漏电流信号转化为第一电压;所述漏电流保护控制单元与所述漏电流转换单元相连,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并根据所述第一电压输出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控制单元的驱动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互感器包括2个初级绕组和1个次级绕组,其中1个所述初级绕组连接在所述电源正极和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一输入端子之间,另一个所述初级绕组连接在所述电源负极和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二输入端子之间;所述漏电流转换单元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整流桥;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次级绕组两端相连,所述第二整流桥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相连,所述第二整流桥的高电压输出端子与所述漏电流保护控制单元相连,所述第二整流桥的低电压输出端子连接到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流转换单元还包括第二电容、第三电阻、第三电容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次级绕组两端相连,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三电容并联、且两端分别与地和所述第二整流桥的高电压输出端子连接;
所述第四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整流桥的高电压输出端子与所述漏电流保护控制单元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流保护控制单元包括比较器和硬件保护单元,所述硬件保护单元包括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用于输出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芯片包括保护端口;所述比较器的比较端连接到所述漏电流转换单元的输出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压;所述比较器的基准端连接到一阈值电压,用于与所述第一电压进行比较,并输出比较信号至所述保护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流保护控制单元包括软件保护模块;所述软件保护模块包括中央处理芯片,所述中央处理芯片包括信号接收端口,所述信号接收端口连接到所述漏电流转换单元的输出端,接收所述第一电压;所述中央处理芯片根据所述第一电压输出信号至所述控制芯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boost电路,所述boost电路包括电感,第一二极管和第一开关管,所述电感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整流桥的高电压输出端子,所述电感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一整流桥的低电压输出端子,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到所述第一电容的高电压端,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到开关管控制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包括热敏电阻,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继电器;所述继电器与所述热敏电阻并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控制单元包括6个IGBT和分别与之并联的6个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闰文明仇国建李桐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先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