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控制装置和空气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8201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力控制装置和空气调节装置,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壳体、静触点件、动触点件、推杆和簧片,壳体上开设有通孔;静触点件设置在壳体内,静触点件被配置为适于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动触点件可运动的设置在壳体内,动触点件被配置为适于与外部电源相连接;推杆自通孔伸入壳体,推杆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推动动触点件,以使外部电源导通;簧片,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动触点件设置在簧片上,簧片为导电的弹性件,能够带动动触点件运动后复位;其中,动触点件位于推杆组件的运动路径上,该方案缩短了动触点件位置所在的簧片的长度,弹性行程受到限制,避免簧片有难以恢复的形变或轻微形变,而导致动触点件与静触点件接触不良的现象。

Pressure control and air conditio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控制装置和空气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力控制装置及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压力控制器是通过断开压力值、接通压力值的切换用于空调器的硬保护器件,低压压力控制器在大气压是断开状态,在空调器中压力控制器的推杆在受到外力时会对簧片进行推动,使得簧片带动动触点与静触点进行接触而接通起到保护功能。当推杆在瞬间受到较大地外力冲击,簧片产生难以恢复的形变或轻微形变,进而形成触点接触不良或断开压力值、接通压力值漂移的现象,然而,簧片破损等隐性缺陷不容易第一时间检出,且目前国内主流低压压力控制器厂家通过接通全检,对于簧片轻微变形不能保证完全检出,降低了压力控制器在空调器中使用时的可靠性,降低压力控制器本应具有的保护特性,同时在行业内低压压力控制器簧片形变是质量提升的重大难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力控制装置。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鉴于上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开设有通孔;静触点件,设置在壳体内,静触点件被配置为适于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动触点件,可运动的设置在壳体内,动触点件被配置为适于与外部电源相连接;簧片,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动触点件设置在簧片上,簧片为导电的弹性件,能够带动动触点件运动后复位;推杆,推杆自通孔伸入壳体,推杆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推动动触点件,以使外部电源导通;其中,动触点组件位于推杆组件的运动路径上。本技术提供的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壳体、静触点件、动触点件、推杆和簧片,动触点件设置在簧片上,由于动触点件位于推杆组件的运动路径上,当推杆受到外力作用时,推杆可以对动触点件所在位置的簧片直接推动,使簧片带动动触点件与静触点件的接触。另外,由于动触点件设置在簧片上,且动触点件位于推杆组件的运动路径上,因此相当于缩短了动触点件位置所在的簧片的长度,簧片长度缩短,弹性行程受到限制,当外界瞬间高压冲压,推杆不会冲击打翻簧片,从而使簧片不因受到冲击而产生变形,避免簧片有难以恢复的形变或轻微形变,而导致动触点件与静触点件接触不良的现象,进而提高压力控制器在空调器中使用时的可靠性,延长压力控制器的使用寿命,解决压力控制器簧片难以恢复的形变或轻微形变的质量提升难关。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簧片包括加强段;加强段的抗变形度大于簧片的其他部分。在该技术方案中,簧片包括加强段,由于推杆受到外力作用时直接推动动触点件所在位置的簧片,使簧片带动动触点往复运动,当受到外界瞬间高压冲压时,推杆会对该位置簧片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在簧片上设置加强段,保证该位置簧片不会因受到的冲击力而容易产生变形,进一步提高压力控制器器件的稳定性。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簧片一端固定设置在壳体内部,簧片弯折后位于推杆的上方,动触点件位于簧片的自由端;加强段位于簧片的折弯处。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簧片的一端需要位于固定于壳体内,且簧片需要支撑动触点件位于推杆的上方,故簧片必然需要折弯。将在簧片的弯折处进行抗变形力的强化处理,使弯折部分为加强段,能够保证簧片在反复收到冲击后,仍保持原有的弯折形状与位置,也即保证了动触点件与静触点件之间的距离,不会因为推杆反复冲击而缩短,从而影响压力控制装置的工作精度。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壳体还包括:壳体本体,壳体本体的端部具有第一开口;第一插片和第二插片,均自第一开口插入壳体本体,静触点件设置在第一插片上,簧片设置在第二插片上;第一内盖,避让第一插片与第二插片,封盖在壳体本体的第一开口处。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开口能够将器件安装于壳体本体内,第一插片对静触点件起到承载作用,实现对静触点件的安装,第二插片对簧片起到承载作用,实现对簧片的安装,第一内盖关闭第一开口,使得外部器件不易进入壳体本体内,且第一内盖避让第一插片和第二插片,避免在安装第一内盖时对第一插片和第二插片造成碰撞。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压力控制装置还包括:弹性膜片,设置于壳体的外部并支撑推杆,弹性膜片与壳体之间具有间隙。在该技术方案中,压力控制装置还包括弹性膜片,弹性膜片设置于壳体外部并支撑推杆,防止推杆从弹性膜片中脱出,当外力作用于弹性膜片上,弹性膜片推动推杆向上运动,进而使推杆带动动触点件与静触点件相接触,其中,弹性膜片与壳体之间设置有间隙,保证了推杆具有被推动的行程。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压力控制装置还包括:盖体,盖设在弹性膜片的外部,盖体上设置有安装孔;导气管,导气管设置在安装孔内,安装孔用于连接外部气源,固定件,固定件的两端设置有开口;固定件自盖体的外部套设在盖体及至少部分壳体的外部,部分固定件压设在盖体上。在该技术方案中,压力控制装置还包括盖体、导气管和固定件,导气管能够朝向弹性膜片吹送气体,导气管内吹送的气体能够对弹性膜片进行推动,限位凸台带动推杆对动触点件进行推动,使动触点件与静触点件的接触,从而实现压力控制装置的压力控制功能。另外,固定件的两端设置开口,开口能够用于实现对器件的安装,固定件能够对盖体和壳体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盖体和壳体与其它部件发生碰撞而出现损坏,固定件还能够对盖体和壳体起到固定作用,提高压力控制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壳体本体还包括第二开口,壳体还包括:第二内盖,第二内盖设置于第二开口处,第二内盖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压板,盖设在第二内盖的外部,并与壳体本体相连接,压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其中,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并限定出通孔。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开口能够将器件安装于壳体本体内,第二内盖关闭第二开口,使得外部器件不易进入壳体本体内,第二内盖可以直接安装于壳体本体上,也可以固定在压板上,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以形成供推杆穿过的通孔,从而使得推杆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稳定地移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壳体还包括:安装槽,沿壳体本体周向延伸设置在壳体本体的第二开口处;搭接件,凸出设置在第二内盖的侧壁的周向上,搭接件搭接在安装槽内;密封件,设置在壳体本体、压板及第二内盖限定出的空间内。在该技术方案中,安装槽对搭接件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第二内盖朝向壳体本体内侧移动,密封件对压板和第二内盖与壳体本体之间的间隙起到密封作用,避免壳体本体内的部件受到腐蚀或氧化而发生损坏,另一方面,密封件还能够对压板、第二内盖和壳体三者具有挤压的趋势,进而将提高压板、第二内盖和壳体的连接稳定性。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压力控制装置还包括:外壳,外壳套设在固定件及壳体的外部;导线,穿过外壳上的导线孔分别与动触点件及静触点件相连接;密封胶,充满在外壳内部。在该技术方案中,外壳对固定件和壳体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固定件和壳体发生损坏,密封胶能够对外壳内的器件起到密封作用,避免外壳内的部件出现腐蚀或氧化,延长压力控制装置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压力控制装置,因此本技术提供的空气调节装置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通孔;/n静触点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静触点件被配置为适于与外部电源相连接;/n动触点件,可运动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动触点件被配置为适于与所述外部电源相连接;/n簧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动触点件设置在所述簧片上,所述簧片为导电的弹性件,能够带动所述动触点件运动后复位;/n推杆,所述推杆自所述通孔伸入所述壳体,所述推杆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所述动触点件,以使所述外部电源导通;/n其中,所述动触点组件位于所述推杆组件的运动路径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通孔;
静触点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静触点件被配置为适于与外部电源相连接;
动触点件,可运动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动触点件被配置为适于与所述外部电源相连接;
簧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动触点件设置在所述簧片上,所述簧片为导电的弹性件,能够带动所述动触点件运动后复位;
推杆,所述推杆自所述通孔伸入所述壳体,所述推杆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所述动触点件,以使所述外部电源导通;
其中,所述动触点组件位于所述推杆组件的运动路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簧片包括加强段;
所述加强段的抗变形度大于所述簧片的其他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簧片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簧片弯折后位于所述推杆的上方,所述动触点件位于所述簧片的自由端;
所述加强段位于所述簧片的折弯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
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的端部具有第一开口;
第一插片和第二插片,均自所述第一开口插入所述壳体本体,所述静触点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插片上,所述簧片设置在所述第二插片上;
第一内盖,避让所述第一插片与所述第二插片,封盖在所述壳体本体的第一开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控制装置还包括:
弹性膜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并支撑所述推杆,所述弹性膜片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间隙。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龙颖黄万海冯园黎显池许长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