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166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7:33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总成,包括框架和座椅,所述座椅包括衬垫和衬垫罩。座椅限定了把手狭槽。可缩回把手设置在把手狭槽中,并可在缩回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操作。可缩回把手包括:纵长柔性主体,其具有与框架固定地联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第一可拉伸构件和第二可拉伸构件,其分别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可操作地联接,并被构造为拉下纵长柔性主体的一部分。可抓握织带设置在第一可拉伸构件和第二可拉伸构件之间,其中可抓握织带被构造为由使用者握持并从框架拉开,这拉伸第一可拉伸构件和第二可拉伸构件。

Vehicle seat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座椅总成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定位在车辆内部的握持把手,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越野车辆的座椅装饰集成握持把手。
技术介绍
传统的握持把手定位在车辆内,并且通常在易于乘客或驾驶员握持的地方固定到框架。不幸的是,握持把手通常是笨重的并且占据车辆舱室内的内部空间。如本文所阐述的所提出的构造需要最小舱室空间,但提供了在崎岖地形上行驶时可以抓握的坚固且可靠的握持把手。现有技术的这些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车辆座椅总成包括框架和座椅,所述座椅包括衬垫和衬垫罩。座椅限定了把手狭槽。可缩回把手设置在把手狭槽中,并可在缩回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操作。可缩回把手包括:纵长柔性主体,其具有与框架固定地联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第一可拉伸构件和第二可拉伸构件,其分别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可操作地联接,并被构造为拉下纵长柔性主体的一部分。可抓握织带设置在第一可拉伸构件和第二可拉伸构件之间,其中可抓握织带被构造为由使用者握持并从框架拉开,这拉伸第一可拉伸构件和第二可拉伸构件。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任何一者或组合:所述第一可拉伸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拉伸构件由弹性材料构成;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限制所述第一可拉伸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拉伸构件的拉伸距离;所述第一可拉伸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拉伸构件包括固定地附接到柔性主体段的可拉伸构件段,并且其中当处于未拉伸状态时,柔性主体段包括的长度大于可拉伸构件段;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铆接至所述框架;所述把手狭槽是限定在所述座椅的覆盖件中的槽腔;所述可抓握织带和覆盖件由相同的材料构造。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座椅总成包括设置在座椅的把手狭槽中的可缩回把手。可缩回把手包括:纵长柔性主体,其具有与座椅框架固定地联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第一可拉伸构件和第二可拉伸构件,其分别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可操作地联接,并被构造为拉下纵长柔性主体部分。可抓握织带设置在第一可拉伸构件和第二可拉伸构件之间。本公开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任何一者或组合:所述第一可拉伸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拉伸构件是弹性材料;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限制所述第一可拉伸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拉伸构件的拉伸距离;所述第一可拉伸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拉伸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可拉伸构件段,所述至少一个可拉伸构件段固定地附接到柔性主体段,并且其中当处于未拉伸状态时,柔性主体段包括的长度大于可拉伸构件段;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铆接至所述框架;所述把手狭槽是限定在所述座椅的覆盖件中的槽腔;所述织带和覆盖件由相同的材料构造。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座椅总成包括座椅靠背和限定把手狭槽的座椅中的一个、以及设置在把手狭槽中的可缩回把手。可缩回把手包括:纵长柔性主体,所述纵长柔性主体具有与座椅框架固定地联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第一可拉伸构件和第二可拉伸构件,其分别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可操作地联接。织带设置在第一可拉伸构件和第二可拉伸构件之间,织带被构造为由使用者从框架拉开,这拉伸第一可拉伸构件和第二可拉伸构件直到纵长柔性主体拉紧并且可缩回把手处于展开位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任何一者或组合:可缩回把手设置在相邻座椅之间;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直接固定地联接到所述框架;所述把手狭槽是限定在所述座椅的覆盖件中的槽腔;所述织带和覆盖件由相同的材料构造。在研究以下说明书和附图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和了解本公开的这些和其他方面、目标和特征。附图说明在附图中:图1是包含具有本公开的可缩回把手的车辆座椅总成的车辆的俯视透视图;图2是本公开的车辆座椅总成的俯视透视图;图3是本公开的座椅的俯视后透视图;图4是本公开的座椅的侧视图;图5是本公开的可缩回把手的示意图;图6是处于缩回位置的本公开的可缩回把手的侧视图;图7是处于延伸位置的本公开的可缩回把手的侧视图;图8是处于延伸位置的可缩回把手的侧视图;图8A是处于缩回位置的图8的可缩回把手;图9是本公开的把手的可抓握织带的局部俯视平面图;图10是本公开的把手的柔性主体的端部的俯视透视图;图11是与本公开的可缩回把手的一部分可操作地联接的座椅总成的下侧的仰视透视图;图12是延伸穿过本公开的座椅的把手狭槽的仰视透视图;图13是与本公开的把手可操作地联接的座椅的一部分的底侧透视图;图14是设置在相邻车辆座椅总成之间的本公开的把手的俯视透视图;图15是与处于向下位置的座椅和处于竖直向上升高位置的座椅相邻设置的本公开的可缩回把手;和图16是包含可缩回把手的本公开的另一车辆座椅总成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出于本文描述的目的,术语“上”、“下”、“右”、“左”、“后”、“前”、“竖直”、“水平”及其派生词应如图1中所取向的那样来与本公开关联。然而,应理解,除非明确地指出为相反,否则本公开可以采用各种替代取向。还应理解,附图中示出且在以下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装置和过程仅仅是本技术中限定的创造性概念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除非本技术另有明确说明,否则与本文公开的实施例相关的具体尺寸和其他物理特性不应被视为限制。在本文件中,诸如第一和第二、顶部和底部、右和左等的关系性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动作与另一个实体或动作区分开而没有必要要求或暗示此类实体或动作之间的任何真实的这种关系或顺序。术语“包括”、“包含”或其任何其他变型意图涵盖非排他性的包括,使得包括要素列表的过程、方法、制品或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可以包括没有明确列出或此类过程、方法、制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要素。在没有更多约束的情况下,前面有“包括......一个”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设备中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参考图1,车辆座椅总成10包括框架12和座椅14,座椅14包括衬垫16和衬垫罩18(图2)。座椅14限定把手狭槽20。可缩回把手22设置在把手狭槽20中并且可在缩回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操作。可缩回把手22包括:纵长柔性主体24,其具有与框架12固定联接的第一端部26和第二端部28;以及第一可缩回构件30和第二可缩回构件32,其分别与第一端部26和第二端部28可操作地联接,并被构造为拉下纵长柔性主体24的一部分。可抓握织带34设置在第一可拉伸构件30和第二可拉伸构件32之间,其中可抓握织带34被构造为由使用者握持并从框架12拉开,这拉伸第一拉伸构件30和第二可拉伸构件32。再次参考图1,车辆座椅总成10通常包括与座椅14可操作地联接的座椅靠背40。座椅靠背40还包括头枕42,头枕42被构造为相对于座椅靠背40进行调节。头枕42可以在头枕延伸部43上是可调节的。座椅靠背40包括座椅靠背侧垫44,所述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框架;/n座椅,其包括衬垫和衬垫罩,所述座椅限定把手狭槽;/n可缩回把手,其设置在所述把手狭槽中并且可在缩回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操作,所述可缩回把手包括:/n纵长柔性主体,其具有与所述框架固定地联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n第一可拉伸构件和第二可拉伸构件,其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可操作地联接,并被构造为拉下所述纵长柔性主体的一部分;和/n可抓握织带,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可拉伸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拉伸构件之间,其中所述可抓握织带被构造为由使用者握持并从框架拉开,这拉伸所述第一可拉伸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拉伸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530 US 15/992,8361.一种车辆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框架;
座椅,其包括衬垫和衬垫罩,所述座椅限定把手狭槽;
可缩回把手,其设置在所述把手狭槽中并且可在缩回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操作,所述可缩回把手包括:
纵长柔性主体,其具有与所述框架固定地联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第一可拉伸构件和第二可拉伸构件,其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可操作地联接,并被构造为拉下所述纵长柔性主体的一部分;和
可抓握织带,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可拉伸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拉伸构件之间,其中所述可抓握织带被构造为由使用者握持并从框架拉开,这拉伸所述第一可拉伸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拉伸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拉伸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凯文·莫祖尔凯维奇马科斯·席尔瓦·康拉德凯文·韦恩·普罗伊斯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