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血液报废信息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8076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血液报废信息管理装置,包括:多个RFID血液电子标签、RFID血液阅读器、无线通讯装置和客户端,其中,每个所述RFID血液电子标签分部安装于盛放血液的试管容器上;所述RFID血液阅读器与每个所述RFID血液电子标签无线连接;所述无线通讯装置与所述RFID血液阅读器和所述客户端分别无线连接,以将来自所述RFID血液阅读器的关于血液报废的信号传输至所述客户端;并由所述客户端进行展示呈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血袋上粘贴RFID标签后,对血袋进行快速精准的读取信息,完成报废数据采集,实现了血液实物交接,杜绝了数据丢失、遗漏等问题。

Management device of blood scrap information based on RFID electronic t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血液报废信息管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RFID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血液报废信息管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输血事业的持续发展,国家对血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总后勤部卫生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意见》。该《意见》中着重将建立血液供应保障机制和加强监督管理定为重点。血液供应保障机制中对血液加工、存储、运输、报废维度进行完整准确的监测、跟踪。其中血液报废管理也是血液信息管理的重中之重。报废血液主要产生与血液采集,血液制备、血液存储、及血液运输过程中,其中血液采集中全血的报废率为1.55%,血液运输中全血报废率为0.51%,成分血的报废率为0.90%.最主要的血液制备环节中导致血液报废原因有人为因素和设备因素。包括脂肪血(92.18%)、颜色异常(4.31%)、离心破袋(1.34%)、渗漏(0.90%)、热合不严(1.27%)、凝块(0.50%)等;血液产品有一定的保存温度及时间,而过期血液产品即为报废血液。虽然各血站对报废血液采取了一些管理方法,但是报废血液信息收集和报废血液处理不当将带来不小的错误。现血站的血液报废管理业务存在以下痛点:1、数据的核对目前采用人工手动录入,耗时耗力、容易出错;2、数据同步不能实时、及时;3、错误数据不能成为血液追溯的依据;4、防止血液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血液报废信息管理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血液报废信息管理装置,包括:多个RFID血液电子标签、RFID血液阅读器、无线通讯装置和客户端,其中,每个所述RFID血液电子标签分部安装于盛放血液的试管容器上;所述RFID血液阅读器与每个所述RFID血液电子标签无线连接;所述无线通讯装置与所述RFID血液阅读器和所述客户端分别无线连接,以将来自所述RFID血液阅读器的关于血液报废的信号传输至所述客户端;并由所述客户端进行展示呈现。进一步,所述RFID血液电子标签采用耐超低温超高射频电子标签。进一步,所述无线通讯装置采用GSM、GPRS、WCDMA通信网络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所述客户端采用个人计算机PC或移动终端。进一步,所述RFID血液阅读器采用UHF射频读写终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血液报废信息管理装置,包括多个RFID血液电子标签、RFID血液阅读器、无线通讯装置和客户端,区别于传统的血液报废,通过在血袋上粘贴RFID标签后,对血袋进行快速精准的读取信息,完成报废数据采集,实现了血液实物交接,杜绝了数据丢失、遗漏等问题。对血液报废信息进行精准化、快速化、准确化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现有血液报废信息易出错、不及时、难追溯等管理问题。相较于现有管理方式,本技术实现了血液报废信息的智能化管理,能够对血液报废过程进行把关,防止误写、漏掉、报废血液信息,也防止血液利用不充分随意报废血液导致血液浪费、污染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血液信息的安全可靠性,可解决血液在采集、制备、储存、运输等各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达到充分利用血液资源。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血液报废信息管理装置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血液报废信息管理装置,包括:多个RFID血液电子标签1、RFID血液阅读器2、无线通讯装置3和客户端4。具体的,每个RFID血液电子标签1分部安装于盛放血液的试管容器上。例如,RFID血液电子标签可以粘贴在试管容器的表面,在RFID血液电子标签中记录有与该试管容器中血液相关的数据。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RFID血液电子标签1采用耐超低温超高射频电子标签。RFID血液电子标签1中记录的电子数据包括血液的献血码、产品码、血液成分、单位、血量、ABO血型、献血者、操作者、采血日期。通过RFID血液阅读器2批量、不接触、快速扫描报废血液电子标签,进行报废数据核查,确认无误后进行批量血液状态修改,同时提交数据至客户端的报废血液数据库中。RFID血液电子标签1,符合EPCClass1Gen2(简称G2)协议V109版的电子标签(Tag)内存分为4个独立的存储区块(Bank),如表1所示。表1RFID血液阅读器2与每个RFID血液电子标签1无线连接。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RFID血液阅读器2采用UHF射频读写终端,符合国际标准(860~960MHz)。RFID血液采集终端与RFID血液标签进行空间耦合,在耦合通道内,可根据时序关系,实现数据交换。RFID血液阅读器2批量扫描血液信息,与当前血液信息状态为“报废”的数据核对无误后,进行批量血液信息状态修改为“已报废”。同时通过无线通讯装置3上传至客户端的报废血液数据库中。RFID血液阅读器2采用UHF射频读写终端,符合国际标准(860~960MHz),如表2所示。RFID血液阅读器2与RFID血液电子标签进行空间耦合,在耦合通道内,可根据时序关系,实现数据交换。工作频率标准协议最远读写距离数据传输速度受方向影响860~960MHzISO/IEC18000-6C10M快一般表2无线通讯装置3与RFID血液阅读器2和客户端1分别无线连接,以将来自RFID血液阅读器的关于血液报废的信号传输至客户端;并由客户端进行展示呈现。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无线通讯装置3采用GSM、GPRS、WCDMA通信网络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无线通讯装置的WLAN网络采用基于IEEE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允许RFID阅读器在局域网络环境中使用可以不必授权的ISM频段中的2.4GHz或5GHz射频波段进行无线连接血液报废数据库。血液报废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提高通信保密和数据安全性能。客户端1采用个人计算机PC或移动终端。在客户端中设有WEB管理系统,采用B/S架构Browser/Server(结构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血液报废信息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RFID血液电子标签、RFID血液阅读器、无线通讯装置和客户端,其中,/n每个所述RFID血液电子标签分部安装于盛放血液的试管容器上;/n所述RFID血液阅读器与每个所述RFID血液电子标签无线连接;/n所述无线通讯装置与所述RFID血液阅读器和所述客户端分别无线连接,以将来自所述RFID血液阅读器的关于血液报废的信号传输至所述客户端;并由所述客户端进行展示呈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血液报废信息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RFID血液电子标签、RFID血液阅读器、无线通讯装置和客户端,其中,
每个所述RFID血液电子标签分部安装于盛放血液的试管容器上;
所述RFID血液阅读器与每个所述RFID血液电子标签无线连接;
所述无线通讯装置与所述RFID血液阅读器和所述客户端分别无线连接,以将来自所述RFID血液阅读器的关于血液报废的信号传输至所述客户端;并由所述客户端进行展示呈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血液报废信息管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川李鑫尹祖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宏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