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地用废料压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7960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所有工程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地用废料压缩装置,包括机架、油缸以及油缸供油系统,机架中空框架结构,被压物品放置于机架内,机架内水平设有活动压板,油缸竖向设置,活动压板与油缸的活塞顶杆连接并随活塞顶杆升降,油缸与活动压板构成压缩系统;所述油缸供油系统包括油泵、集线盒、配电柜、控制开关和发电机,油缸的进出油口分别通过油管与油泵的进出油口连接,油泵经配电柜、控制开关后与发电机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利用机架、液压油缸以及液压油缸连接的活动压板来完成压缩,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安全高效,经济适用,被广泛应用在施工中。

A waste compression device for construction si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地用废料压缩装置
本技术涉及所有工程建设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工地用废料压缩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的发展,铁路、公路、水利、机场、市政等各种工程都大量全面展开,因而也伴随产生大量建筑施工废料,体积庞大占据大量用地,需通过机器对废料进行压缩减容,并方便打包运输,废料压缩装置是一种能够通过液压的方式对废料进行压缩,从而方便对废料进行打包运输的设备,出料形式有翻包、人工取包等不同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实现施工现场废料的快速压缩处理,进而提供了一种工地用废料压缩装置。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地用废料压缩装置,包括机架、油缸以及油缸供油系统,机架中空框架结构,被压物品放置于机架内,机架内水平设有活动压板,油缸竖向设置,活动压板与油缸的活塞顶杆连接并随活塞顶杆升降,油缸与活动压板构成压缩系统;所述油缸供油系统包括油泵、集线盒、配电柜、控制开关和发电机,油缸的进出油口分别通过油管与油泵的进出油口连接,油泵经配电柜、控制开关后与发电机连接。所述机架包括立柱、底板和顶板,底板和顶板平行设置、三个侧面由若干竖向立柱连接支撑,顶板和底板内侧按上下位置一一对应安装有若干方钢。所述方钢之间的间距为10cm。所述油缸的缸体套设于竖向定位柱内,定位柱固定于顶板中央,定位柱两侧设有加固斜撑。本技术主要利用由立柱、底板、顶板构成的机架、通过斜撑和定位柱来固定在机架上侧的液压油缸,并且液压油缸的顶杆通过固定托来连接活动压板来完成压缩系统,通过油管一、油管二、油泵、电线一、集线盒、配电柜、控制开关、电线二和发电机来完成油缸供油系统,进而实现对工地废料的压缩包装,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安全高效,经济适用,被广泛应用在施工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面图;图中:1-立柱、2-被压物品、3-底板、4-方钢、5-活动压板、6-固定托、7-活塞顶杆、8-定位柱、9-油缸、10-斜撑、11-顶板、12-油管一、13-油管二、14-油泵、15-电线一、16-集线盒、17-配电柜、18-控制开关、19-电线二、20-发电机。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工地用废料压缩装置,主要由立柱1、底板3、顶板11构成的机架、通过斜撑10和定位柱8来固定在机架上侧的液压油缸9,并且液压油缸9的活塞顶杆7通过固定托6来连接活动压板5来完成压缩系统,通过油管一12、油管二13、油泵14、电线一15、集线盒16、配电柜17、控制开关18、电线二19和发电机20来完成油缸供油系统;所述的固定托6焊接在活动压板5上,焊接牢靠,焊缝饱满;所述方钢4按照每10cm一根分别焊接在底板3和活动压板5上,并且上下方钢4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的油管一12和油管二13分别对应油缸9和油泵14的进出油口。使用时,先将现场的废料堆置于机架内,然后启动发电机开关,利用油缸带动活动压板反复作上下运动,压缩废料,直至达到压缩体积标准,进行堆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地用废料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油缸以及油缸供油系统,机架中空框架结构,被压物品放置于机架内,机架内水平设有活动压板,油缸竖向设置,活动压板与油缸的活塞顶杆连接并随活塞顶杆升降,油缸与活动压板构成压缩系统;所述油缸供油系统包括油泵、集线盒、配电柜、控制开关和发电机,油缸的进出油口分别通过油管与油泵的进出油口连接,油泵经配电柜、控制开关后与发电机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地用废料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油缸以及油缸供油系统,机架中空框架结构,被压物品放置于机架内,机架内水平设有活动压板,油缸竖向设置,活动压板与油缸的活塞顶杆连接并随活塞顶杆升降,油缸与活动压板构成压缩系统;所述油缸供油系统包括油泵、集线盒、配电柜、控制开关和发电机,油缸的进出油口分别通过油管与油泵的进出油口连接,油泵经配电柜、控制开关后与发电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地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军邵东雪白海贞阎丽何花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