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装置、制冷剂循环系统和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的
,具体而言,涉及控制装置、制冷剂循环系统和电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变容压缩机在制冷设备的生产制造中得到了越加广泛的使用。相关技术存在的不足是,变容压缩机的控制装置复杂,导致其生产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剂循环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器。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设于制冷剂循环系统中,适于控制制冷剂循环系统的变容压缩机,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制冷剂流路,设于制冷剂循环系统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第二制冷剂流路,设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并与第一制冷剂流路并联设置;第一节流元件,设于第一制冷剂流路中;第二节流元件,设于第二制冷剂流路中;第一阀门,设于第二制冷剂流路中,以控制第二制冷剂流路导通或断开;变容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于制冷剂循环系统中,适于控制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的变容压缩机,所述控制装置包括:/n第一制冷剂流路,设于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n第二制冷剂流路,设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路并联设置;/n第一节流元件,设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路中;/n第二节流元件,设于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中;/n第一阀门,设于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中,以控制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导通或断开;/n变容控制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变容压缩机的变容控制口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于制冷剂循环系统中,适于控制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的变容压缩机,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制冷剂流路,设于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
第二制冷剂流路,设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路并联设置;
第一节流元件,设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路中;
第二节流元件,设于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中;
第一阀门,设于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中,以控制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导通或断开;
变容控制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变容压缩机的变容控制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节流元件设于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中靠近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所述第一阀门设于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中靠近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或
所述第二节流元件设于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中靠近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所述第一阀门设于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中靠近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容控制管路与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相连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和所述第一阀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装置储液器,设于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储液器设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和所述第一阀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储液器的有效容积小于或等于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具有的制冷剂充注总量对应的制冷剂过冷液体积的3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控制装置储液器处于非工作状态并且所述第一阀门处于导通状态,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具有第一合理制冷剂充注量;
当所述控制装置储液器处于非工作状态并且所述第一阀门处于断开状态,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具有第二合理制冷剂充注量;
所述控制装置储液器的有效容积为所述第一合理制冷剂充注量与所述第二合理制冷剂充注量的差值对应的制冷剂过冷液体积的80%至1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三通管件,所述第一制冷剂流路和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通过所述第一三通管件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相连;
第二三通管件,所述第一制冷剂流路和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通过所述第二三通管件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
第三三通管件,所述变容控制管路通过所述第三三通管件与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门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区永东,廖四清,曾令华,杨宇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