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4572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第一节流装置,其中压缩机的静涡盘的内部设置有喷液通道,所述喷液通道将导入的液态制冷剂喷至压缩腔中;所述静涡盘的内部还设置有喷气通道,所述喷气通道将导入的气态制冷剂喷至压缩腔中;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喷气管路,所述喷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路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凝器还通过喷液管路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喷液通道,所述喷液管路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针对不同的运行条件和不同的运行工况选择采用喷气冷却或喷液冷却,适用多种不同的工况,提升压缩机运行效率及可靠性,增大压缩机的运行范围。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涡旋压缩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噪声低、机械效率高且运转平稳等优点。对于低压腔涡旋压缩机来说,在使用过程中,当运行工况恶劣,压缩机在较大压比工况下工作时,压缩机排气温度会偏高,较高的排气温度会降低压缩机内部润滑油粘度,进而造成运行功耗增大,导致压缩机性能的下降,同时对压缩机可靠性造成不利影响。尤其在冬季运行时,压缩机始终处于大压比下工作,会造成压缩机性能及可靠性的降低。为控制压缩机运行过程中排气温度,提高压缩机运行可靠性,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压缩机上设置喷气或喷液功能来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然而当运行工况不够恶劣时,采用喷液功能会使液体不能完全蒸发成气体,液态制冷剂稀释油膜,从而导致压缩机内部磨损,降低使用寿命;当运行工况过于恶劣时,采用喷气功能降低排气温度的效果不明显,压缩机内部润滑油粘度降低,影响压缩机润滑及密封,降低运行效率及可靠性。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尤其是涡旋压缩机)只具有单一的喷气或喷液功能,无法适应不同运行条件下的工作状况(例如不能同时适用高负荷工况和低负荷工况),导致压缩机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等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尤其是涡旋压缩机)只具有单一的喷气或喷液功能,无法适应不同运行条件下的工作状况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第一节流装置,其中所述静涡盘的内部设置有喷液通道,所述喷液通道的一端位于所述静涡盘的外表面处、能够将所述静涡盘外部的液态制冷剂导入至所述喷液通道中,所述喷液通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静涡盘的内部、并将导入的液态制冷剂喷至压缩腔中;所述静涡盘的内部还设置有喷气通道,所述喷气通道的一端位于所述静涡盘的外表面处、能够将所述静涡盘外部的气态制冷剂导入至所述喷气通道中,所述喷气通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静涡盘的内部、并将导入的气态制冷剂喷至压缩腔中;所述空调系统包括主管路和闪蒸器,所述主管路一端连通所述压缩机的低压吸气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闪蒸器的液体出口端;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喷气管路,所述喷气管路一端连通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喷气通道、另一端连通至所述闪蒸器的气体出口端,所述喷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路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凝器还通过喷液管路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喷液通道,所述喷液管路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优选地,在所述闪蒸器的进口和所述冷凝器之间还设置有并联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和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所述喷液管路上还设置有节流阀或步进阀。优选地,在所述闪蒸器的进口和所述冷凝器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支路,所述第三支路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和第三节流装置,还包括第四支路,所述第四支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冷凝器、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主管路上位于所述闪蒸器的液体出口端的位置,且所述第四支路上设置有第五控制阀,所述第四支路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述闪蒸器的液体出口端之间还设置有第六控制阀;所述喷液管路上还设置有节流阀或步进阀。优选地,所述静涡盘的外周上形成有第一切平面,所述喷液通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切平面处并朝所述静涡盘的内部延伸;所述静涡盘的外周上还形成有第二切平面,所述喷气通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切平面处并朝所述静涡盘的内部延伸;和/或,与所述喷液通道的另一端还连通设置有第一喷射口,通过所述第一喷射口将液态制冷剂喷射进所述压缩腔中;和/或,与所述喷气通道的另一端还连通设置有第二喷射口,通过所述第二喷射口将气态制冷剂喷射进所述压缩腔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切平面为至少一个,每个所述第一切平面上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喷液通道;和/或所述第二切平面为至少一个,每个所述第二切平面上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喷气通道;和/或所述第一切平面和所述第二切平面重合在一起。优选地,所述第一切平面为一个,其上设置一个所述喷液通道,所述第二切平面为一个,其上设置一个所述喷气通道;或者,所述第一切平面为一个,其上设置一个所述喷液通道,所述第二切平面为一个,其上设置两个所述喷气通道;或者,所述第一切平面为一个,其上设置一个所述喷液通道,所述第二切平面为两个,每个所述第二切平面上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喷气通道。优选地,还包括转接头,所述转接头为弯折形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切平面相接的第一部和与所述第一部弯折连接的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上设置有喷液通孔、所述喷液通孔延伸至所述第一部的内部,所述第二部上设置有第一轴向通孔,所述第一轴向通孔延伸至所述第二部的内部且与所述喷液通孔连通,所述喷液通孔能与所述静涡盘上的所述喷液通道或所述喷气通道连通。优选地,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沿其轴向在内部延伸地设置有第二轴向通孔,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或靠近另一端的位置沿径向方向设置有径向通孔,且所述径向通孔与所述第二轴向通孔连通,且所述连接杆能够插入所述转接头的所述第一轴向通孔中,使得所述径向通孔、所述第二轴向通孔和所述第一轴向通孔依次连通。优选地,当包括第一切平面和第二切平面时,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密封垫片,所述密封垫片能设置在所述转接头和所述第一切平面之间,所述密封垫片也能设置在所述转接头和所述第二切平面之间;和/或,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连接杆的外周、且位于所述转接头的所述第一轴向通孔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切平面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螺孔;所述第二切平面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螺孔;当包括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时:所述转接头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密封垫片上还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螺栓或螺钉,所述螺栓或螺钉能够同时穿过所述第一螺孔、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或同时穿过所述第二螺孔、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而将所述转接头和所述密封垫片固定至所述静涡盘上。优选地,还包括上壳体和喷射管,所述静涡盘和所述动涡盘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内,且所述喷射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连接杆的所述径向通孔中、另一端穿设出所述上壳体的外部,且所述喷射管内部具有第三轴向通孔;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容许所述喷射管穿过的喷液管通孔或喷气管通孔。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使用前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根据压缩机排气温度的高低而选择控制所述喷气管路开启还是控制所述喷液管路开启。优选地,当检测到所述排气温度低于安全范围时,控制所述喷气管路上的所述第一控制阀打开、控制所述喷液管路上的所述第四控制阀关闭;当检测到所述排气温度高于安全范围时,控制所述喷气管路上的所述第一控制阀关闭、控制所述喷液管路上的所述第四控制阀打开。优选地,当还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且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时:当检测到所述排气温度低于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01)、冷凝器(03)、蒸发器(012)和第一节流装置(010),其特征在于:压缩机的静涡盘(20)的内部设置有喷液通道(2003),所述喷液通道(2003)的一端位于所述静涡盘(20)的外表面处、能够将所述静涡盘(20)外部的液态制冷剂导入至所述喷液通道(2003)中,所述喷液通道(2003)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静涡盘(20)的内部、并将导入的液态制冷剂喷至压缩腔中;/n所述静涡盘(20)的内部还设置有喷气通道(2004),所述喷气通道(2004)的一端位于所述静涡盘(20)的外表面处、能够将所述静涡盘(20)外部的气态制冷剂导入至所述喷气通道(2004)中,所述喷气通道(2004)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静涡盘(20)的内部、并将导入的气态制冷剂喷至压缩腔中;/n所述空调系统包括主管路(A)和闪蒸器(09),所述主管路一端连通所述压缩机(01)的低压吸气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闪蒸器(09)的液体出口端;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喷气管路(B),所述喷气管路(B)一端连通所述压缩机(01)的所述喷气通道(2004)、另一端连通至所述闪蒸器(09)的气体出口端,所述喷气管路(B)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011),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路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02);所述冷凝器(03)还通过喷液管路(C)连接到所述压缩机(01)的所述喷液通道(2003),所述喷液管路(C)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0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01)、冷凝器(03)、蒸发器(012)和第一节流装置(010),其特征在于:压缩机的静涡盘(20)的内部设置有喷液通道(2003),所述喷液通道(2003)的一端位于所述静涡盘(20)的外表面处、能够将所述静涡盘(20)外部的液态制冷剂导入至所述喷液通道(2003)中,所述喷液通道(2003)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静涡盘(20)的内部、并将导入的液态制冷剂喷至压缩腔中;
所述静涡盘(20)的内部还设置有喷气通道(2004),所述喷气通道(2004)的一端位于所述静涡盘(20)的外表面处、能够将所述静涡盘(20)外部的气态制冷剂导入至所述喷气通道(2004)中,所述喷气通道(2004)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静涡盘(20)的内部、并将导入的气态制冷剂喷至压缩腔中;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主管路(A)和闪蒸器(09),所述主管路一端连通所述压缩机(01)的低压吸气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闪蒸器(09)的液体出口端;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喷气管路(B),所述喷气管路(B)一端连通所述压缩机(01)的所述喷气通道(2004)、另一端连通至所述闪蒸器(09)的气体出口端,所述喷气管路(B)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011),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路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02);所述冷凝器(03)还通过喷液管路(C)连接到所述压缩机(01)的所述喷液通道(2003),所述喷液管路(C)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闪蒸器(09)的进口和所述冷凝器(03)之间还设置有并联的第一支路(D)和第二支路(E),所述第一支路(D)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05)和第二节流装置(04),所述第二支路(E)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06);所述喷液管路(C)上还设置有节流阀或步进阀(0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闪蒸器(09)的进口和所述冷凝器(03)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支路(F),所述第三支路(F)上设置有第五控制阀(005)和第三节流装置(004),还包括第四支路(G),所述第四支路(G)的一端连接所述冷凝器(03)、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主管路(A)上位于所述闪蒸器(09)的液体出口端的位置,且所述第四支路(G)上设置有第六控制阀(006),所述第四支路(G)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述闪蒸器(09)的液体出口端之间还设置有第七控制阀(013);所述喷液管路(C)上还设置有节流阀或步进阀(08)。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涡盘(20)的外周上形成有第一切平面(2001),所述喷液通道(2003)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切平面(2001)处并朝所述静涡盘(20)的内部延伸;
所述静涡盘(20)的外周上还形成有第二切平面(2002),所述喷气通道(2004)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切平面(2002)处并朝所述静涡盘(20)的内部延伸;
和/或,与所述喷液通道的另一端还连通设置有第一喷射口(2005),通过所述第一喷射口将液态制冷剂喷射进压缩腔中;和/或,与所述喷气通道的另一端还连通设置有第二喷射口(2006),通过所述第二喷射口将气态制冷剂喷射进压缩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切平面(2001)为至少一个,每个所述第一切平面(2001)上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喷液通道(2003);和/或所述第二切平面(2002)为至少一个,每个所述第二切平面(2002)上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喷气通道(2004);和/或所述第一切平面(2001)和所述第二切平面(2002)重合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切平面(2001)为一个,其上设置一个所述喷液通道(2003),所述第二切平面(2002)为一个,其上设置一个所述喷气通道(2004);或者,所述第一切平面(2001)为一个,其上设置一个所述喷液通道(2003),所述第二切平面(2002)为一个,其上设置两个所述喷气通道(2004);或者,所述第一切平面(2001)为一个,其上设置一个所述喷液通道(2003),所述第二切平面(2002)为两个,每个所述第二切平面(2002)上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喷气通道(2004)。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转接头(24),所述转接头(24)为弯折形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切平面(2001)相接的第一部和与所述第一部弯折连接的第二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会军李立民曹贞文郭求和刘虹志马亚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