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装置、管路连接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7499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6:00
本申请公开阀装置及管路连接结构,阀装置包括阀体及阀杆,阀体包括阀口、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通通道,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连通通道,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容纳腔部及第二容纳腔部,第一容纳腔部及第二容纳腔部与第一连通通道导通,第一容纳腔部设有密封件,第二容纳腔部设有弹性组件和螺母组件,弹性组件包括弹性元件和垫圈,垫圈与螺母组件相抵,弹性元件在轴向方向与垫圈及螺母组件相抵;阀装置包括连接管,连接管依次通过螺母组件、弹性元件、垫圈、第一容纳腔部与密封件相抵,弹性元件弹性夹持连接管。阀装置能够提升阀体与接管间的密封可靠性。

A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valve device and pipe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阀装置、管路连接结构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2月19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811556600.0、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阀装置、管路连接结构”的中国专利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阀装置、管路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分体式空气调节设备分为室内机和室外机,两机之间由制冷剂管路连接,在管路连接中常常使用截止阀。如图1所示的截止阀100包括接管端101、与接管端101连接的接管螺母102、扩口喇叭式连接管103,接管螺母102螺纹连接于截止阀接管端101的端部,由接管螺母102的内圆锥密封面121将扩口喇叭式连接管103的喇叭面压紧在接管端101的外圆锥密封面111上形成锥面密封,通过两个锥面压紧扩口喇叭式连接管103实现面接触密封。采用该种技术方案,需采用较大的扭矩实现连接管103与阀体之间的面接触密封,较大的扭矩容易引起阀体变形,从而存在制冷剂泄漏的隐患。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截止阀,加强阀体与接管之间的密封可靠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阀装置,能够相对提升阀体与接管之间的密封可靠性,相对降低制冷剂泄漏的隐患。一种阀装置,包括阀体以及阀杆,所述阀体包括阀口、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通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连通通道,所述阀杆能够接近或远离所述阀口,以使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截止或导通;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容纳腔部以及第二容纳腔部,所述第一容纳腔部以及所述第二容纳腔部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导通,所述第一容纳腔部设有密封件,所述第二容纳腔部设有弹性组件和螺母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性元件和垫圈,所述垫圈与所述螺母组件相抵,所述弹性元件在轴向方向与所述垫圈以及所述螺母组件相抵;所述阀装置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依次通过所述螺母组件、所述弹性元件、所述垫圈、所述第一容纳腔部与所述密封件相抵,所述弹性元件能够弹性夹持所述连接管。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包括第二本体部、第一接头部以及第二接头部,所述第一接头部与所述第二接头部以所述第二本体部的中心轴线为准呈对称状设置;所述第二本体部设有流通通道,所述第一接头部与所述第二接头部均设有第一容纳腔部以及第二容纳腔部,所述第一容纳腔部和所述第二容纳腔部均与所述流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部设有密封件,所述第二容纳腔部设有弹性组件和螺母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性元件和垫圈,所述螺母组件与所述垫圈相抵,所述弹性元件在轴向方向与所述垫圈以及所述螺母组件相抵;所述管路连接结构用于连接连接管,连接管能够依次通过所述螺母组件、所述弹性元件、所述垫圈、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密封件相抵,所述弹性元件能够弹性夹持连接管。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阀体的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容纳腔部设置密封件,第二容纳腔部设置弹性组件以及螺母组件,该弹性组件包括弹性元件以及垫圈,在需与连接管进行配合时,连接管依次通过螺母组件、弹性元件、垫圈、第一容纳腔与密封件相抵,将弹性元件弹性夹持该连接管即可,减少了
技术介绍
中因阀体与连接管需锥面连接密封而引起制冷剂泄漏的可能性,能够相对提升阀体与连接管之间的密封可靠性,相对降低制冷剂泄漏的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截止阀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阀装置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Ⅰ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3中第一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垫圈与弹性元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中弹性元件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正视图;图9为图5中垫圈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6中螺母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6中卡扣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的正视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管路连接结构在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管路连接结构在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截止阀100、接管端101、接管螺母102、连接管103、外圆锥密封面111、内圆锥密封面121;图2-16中:阀体1、第一连接部11、第一连通通道111、第一容纳腔部112、第三台阶面1121、第二容纳腔部113、顶壁部1131、侧壁部1132、第二连接部12、第二连通通道121、阀帽13;阀杆2,连接管31、流通管32;螺母组件4,螺母41,台阶部411、槽部412、凸起部413、卡扣42、第一本体部421、卡接部422、第一台阶面4221、锥部423、第一贯通孔424、密封件5;弹性元件6,锥形本体61,翻边部62,第一缺口部631、第二缺口部632;垫圈7、第二台阶面71、第二贯通孔721、第三容纳腔部722、第一端部73、第二端部74、垫圈本体75;管路连接结构8、第二本体部81、第一接头部82、第二接头部83、流通通道811、焊接接管8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附图2-14,其中,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阀装置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Ⅰ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3中第一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垫圈与弹性元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中弹性元件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正视图;图9为图5中垫圈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6中螺母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6中卡扣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的正视图。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阀装置,如图2所示,该阀装置包括阀体1和位于阀体1的阀腔内的阀杆2,该阀体1设置有若干用于与连接管31相连的连接部,例如,图2中,该阀体1的左端设有第一连接部11,下端设有第二连接部12,其中,第一连接部11包括第一连通通道111,第二连接部12包括第二连通通道121,且第一连通通道111和第二连通通道121均与阀腔连通。同时,阀体1还包括阀口,阀杆2能够在阀腔内运动,以靠近或远离该阀口,从而使得上述第一连通通道111与第二连通通道121截止或导通,且阀腔的上部开口通过阀帽13封闭。具体地,阀杆2与阀体1螺纹连接,转动阀杆2时,在螺纹副的作用下,阀杆2能够沿阀腔轴线上下运动,以封堵或打开阀口,从而使第一连通通道111与第二连通通道121断开或导通。该阀装置应用于空调系统时,通常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以及阀杆(2),所述阀体(1)包括阀口、第一连接部(11)以及第二连接部(12),所述第一连接部(11)包括第一连通通道(111),所述第二连接部(12)包括第二连通通道(121),所述阀杆(2)能够接近或远离所述阀口,以使所述第一连通通道(111)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121)截止或导通;/n所述第一连接部(11)包括第一容纳腔部(112)以及第二容纳腔部(113),所述第一容纳腔部(112)以及所述第二容纳腔部(113)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111)导通,所述第一容纳腔部(112)设有密封件(5),所述第二容纳腔部(113)设有弹性组件和螺母组件(4),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性元件(6)和垫圈(7),所述垫圈(7)与所述螺母组件(4)相抵,所述弹性元件(6)在轴向方向与所述垫圈(7)以及所述螺母组件(4)相抵;/n所述阀装置还包括连接管(31),至少部分所述连接管(31)依次通过所述螺母组件(4)、所述弹性元件(6)、所述垫圈(7)、所述第一容纳腔部(112)与所述密封件(5)相抵,所述弹性元件(6)弹性夹持所述连接管(31)。/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9 CN 20181155660001.一种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以及阀杆(2),所述阀体(1)包括阀口、第一连接部(11)以及第二连接部(12),所述第一连接部(11)包括第一连通通道(111),所述第二连接部(12)包括第二连通通道(121),所述阀杆(2)能够接近或远离所述阀口,以使所述第一连通通道(111)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121)截止或导通;
所述第一连接部(11)包括第一容纳腔部(112)以及第二容纳腔部(113),所述第一容纳腔部(112)以及所述第二容纳腔部(113)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111)导通,所述第一容纳腔部(112)设有密封件(5),所述第二容纳腔部(113)设有弹性组件和螺母组件(4),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性元件(6)和垫圈(7),所述垫圈(7)与所述螺母组件(4)相抵,所述弹性元件(6)在轴向方向与所述垫圈(7)以及所述螺母组件(4)相抵;
所述阀装置还包括连接管(31),至少部分所述连接管(31)依次通过所述螺母组件(4)、所述弹性元件(6)、所述垫圈(7)、所述第一容纳腔部(112)与所述密封件(5)相抵,所述弹性元件(6)弹性夹持所述连接管(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组件(4)包括螺母(41)和卡扣(42),所述第一连接部(11)具有内螺纹,所述螺母(41)具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通过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的螺纹配合作用,所述螺母(41)旋入所述第二容纳腔部(113),所述卡扣(42)套设于所述螺母(41),所述卡扣(42)设有第一贯通孔(424),所述连接管(31)与所述第一贯通孔(424)相适配并穿过所述第一贯通孔(4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42)包括第一本体部(421)以及卡接部(422),所述卡接部(422)由所述第一本体部(421)朝外延伸突起,所述卡接部(422)具有第一台阶面(4221);
所述螺母(41)包括小径部和大径部,所述小径部与所述大径部通过台阶部(411)连接,所述第一本体部(421)与所述小径部相适配,所述第一台阶面(4221)与所述台阶部(411)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41)还包括凸起部(413)以及槽部(412),所述凸起部(413)以及所述槽部(412)位于所述小径部一侧,相邻两个所述凸起部(413)之间设有所述槽部(4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6)包括锥形本体(61)、翻边部(62)、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开口部,所述锥形本体(61)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第二开口部之间,所述翻边部(62)由所述第二开口部朝外延伸,所述第二开口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直径;
所述翻边部(62)在轴向方向分别与所述垫圈(7)以及所述螺母(41)相抵,所述第一开口部弹性夹持所述连接管(31)。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