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交通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减缓车辆正向冲撞护栏顶部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一级防撞板、二级防撞板、固定管、内套管、外套管、地桩和地轨,所述地轨设于地面之下,所述二级防撞板通过地桩安装在地轨上,所述一级防撞板固连在内套管的端部,所述外套管固定在二级防撞板的后侧,所述内套管穿过二级防撞板后伸入进外套管中,直至伸入进固定管中,所述固定管的最前端伸入进外套管中,所述固定管的后端连接普通的道路护栏,本装置相比现有技术,能够以较大的碰撞接触面积堆车辆速度进行减缓,并且在车辆冲击护栏端部时,防撞板的面积能够随之增大,分摊所受压力,再配合弹力的作用下,避免车辆被贯穿或者撕裂,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
A device for slowing down the vehicle's forward impact on the top of guardrail and its use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缓车辆正向冲撞护栏顶部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
,具体地说就是一种减缓车辆正向冲撞护栏顶部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简介:交通事故一直是人们不愿面对的,却又无法忽视的一件事,随着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交通事故率也不断增长,现如今有很多都与护栏有关,护栏虽然可以隔开对向车流或防止车辆飞驶出车道,避免一部分交通事故,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由护栏引起的事故,有一些事故的车辆由于驾驶不当,直接撞上了护栏的端部,由于护栏是固定在地上的,车辆直接撞在护栏端部,巨大的冲撞力会使护栏穿透车辆,直接将车撕裂成两半,造成极其严重的损伤,虽然现在有一部分路边护栏的起始部位向外侧弯折一部分来避免这种情况,但效果不甚理想,并且路道路中央的护栏没有办法采用这种结构,隐患依旧存在;引用:如公开号为CN108643083A所公开的一种减缓正面冲击的护栏,,包括防撞板、支撑杆、六棱固定架、立柱、弹簧、前挡板、后挡板、护栏板、套管、地轨、地轨滑块、地轨弹簧和地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撞板的内侧固连若干中间带固连有前挡板的圆柱状支撑杆,前挡板的前端的支撑杆穿过一个六棱固定架,支撑杆的后端依次穿过带孔的后挡板、六棱固定架和套管,在支撑杆上的前挡板和后挡板之间安装有弹簧,在六棱固定架的内部固连有带筋的立柱,在六棱固定架的两侧固定有护栏板,在第一个立柱的下端设有地轨,地轨中安装有固定连接在立柱上的地轨滑块,在地轨内部、地轨滑块的后侧安装有地轨弹簧,从第二个立柱开始立柱下方固定连接有长锥形带螺纹的地桩,所述的套管后端固定连接在六棱固定架上;专利技术构思:上述专利技术的方案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正面冲撞护栏对车辆造成的损伤,但是由于防撞板的面积较小,如果车速太快,护栏端部还是有可能穿透车辆的,而这块防撞板在实际应用上不可能做的面积太大,尤其是横向的宽度,如果太长的话会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所以需要一种在正常情况下面积较小,但在车辆冲击护栏端部时,防撞板的面积能够随之增大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缓车辆正向冲撞护栏顶部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缓车辆正向冲撞护栏顶部的装置,包括一级防撞板、二级防撞板、固定管、内套管、外套管、地桩和地轨,所述的地轨设于地面之下,所述的二级防撞板通过地桩安装在地轨上,所述的一级防撞板固连在内套管的端部,所述的外套管固定在二级防撞板的后侧,所述的内套管穿过二级防撞板后伸入进外套管中,直至伸入进固定管中,所述的固定管的最前端伸入进外套管中,所述的固定管的后端连接普通的道路护栏;所述的内套管外侧设有第一弹簧挡板,所述的固定管的内部设有第二弹簧挡板,所述的第一弹簧挡板与第二弹簧挡板间安装有一级缓冲弹簧,所述的外套管外侧设有第三弹簧挡板,所述的固定管的外部设有第四弹簧挡板,所述的第三弹簧挡板与第四弹簧挡板间安装有二级缓冲弹簧,所述的固定管在第四弹簧挡板的后侧位置通过地桩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的二级防撞板包括第一接触板、第二接触板、第三接触板和第四接触板,所述的第一接触板与第二接触板均固连在加固背板上,所述的第一接触板与第二接触板之间形成一个第一缝隙,所述的第三接触板上设有第二缝隙,所述的第四接触板上设有第三缝隙,所述的第三接触板通过第一折叶与第二折叶分别与第一接触板和第二接触板连接,所述的第四接触板通过第三折叶与第四折叶分别与第一接触板和第二接触板连接,所述的第二接触板与加固背板上均设有前后通透的管口,所述的管口中安装内套管;所述的内套管上靠近一级防撞板的部位设有朝上的滑槽,所述的滑槽内安装有第一支杆装置,所述的外套管上侧设有第二支杆装置,所述的第二缝隙内设有第三支杆装置,所述的第三缝隙内设有第四支杆装置,所述的第一支杆装置与第三支杆装置间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的第一支杆装置与第四支杆装置间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的第二支杆装置与第三支杆装置间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的第二支杆装置与第四支杆装置间连接有第四连杆。作为优化,所述的第一支杆装置包括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所述的上限位板与下限位板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的转轴上安装有上轴套和下轴套,所述的上轴套和下轴套上通过偏心连接块分别固连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的第一支杆装置的下侧固连有滑块,所述的第一支杆装置通过滑块安装在滑槽内;所述的第二支杆装置包括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所述的上限位板与下限位板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的转轴上安装有上轴套和下轴套,所述的上轴套和下轴套上通过偏心连接块分别固连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的上轴套与下轴套上均固连有偏心连接块,所述的偏心连接块包括固定连接部位、悬空部位和过渡部位,所述的固定连接部位固连在上轴套或下轴套上,所述的悬空部位不与上轴套或下轴套碰触,所述的过渡部位包括一个过渡斜面,过渡部位后端用于连接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或第四连杆。作为优化,所述的上轴套上的偏心连接块的过渡部位的后端,与下轴套上的偏心连接块的过渡部位的后端的高度相同。作为优化,所述的第三支杆装置包括上侧限位板和下侧限位板,所述的上侧限位板与下侧限位板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的转轴上安装有上侧轴套和下侧轴套,所述的上侧轴套和下侧轴套上分别固连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的第四支杆装置的结构与第三支杆装置相同,第四支杆装置的上侧轴套和下侧轴套上分别固连第二连杆和第四连杆。作为优化,所述的地轨中安装有固定连接在地桩上的地轨滑块,在地轨内部、地轨滑块的后侧安装有地轨弹簧。作为优化,所述的一级缓冲弹簧从常态到被压缩到极限的长度大于一级防撞板到二级防撞板的距离长度加上二级缓冲弹簧从常态到被压缩到极限的长度,所述的地轨弹簧从常态到被压缩到极限的长度大于二级缓冲弹簧从常态到被压缩到极限的长度。作为优化,所述的固定管的端处到加固背板的距离长度大于二级缓冲弹簧从常态到被压缩到极限的长度。作为优化,所述的第一缝隙、第二缝隙和第三缝隙的宽度均相同,所述的第三连杆穿过第一缝隙连接到第三支杆装置上,所述的第四连杆穿过第一缝隙连接到第四支杆装置上。一种减缓车辆正向冲撞护栏顶部的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本装置整体安装到普通护栏的端部,固定管至少通过3个地桩固定在地上;b.当有车辆撞击护栏的端部时,车辆前端首先接触到一级防撞板;c.车辆推动一级防撞板和内套管向后运动,此时第一支杆装置在滑槽内滑动,位置不变,第一弹簧挡板随内套管向后运动,一级缓冲弹簧产生弹力对车辆速度进行初步的减缓;d.当一级防撞板运动到第一支杆装置处时,一级防撞板带动第一支杆装置向后运动,第一支杆装置推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向后运动,推力进而作用在第三支杆装置和第四支杆装置上,二级防撞板上的第三接触板和第四接触板向两边张开,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随之向两侧张开;e.当一级防撞板运动到紧贴二级防撞板时,第三接触板和第四接触板旋转度与第一接触板平行,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共线,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支撑在第三支杆装置和第四支杆装置上,为二级防撞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缓车辆正向冲撞护栏顶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防撞板、二级防撞板、固定管、内套管、外套管、地桩和地轨,所述的地轨设于地面之下,所述的二级防撞板通过地桩安装在地轨上,所述的一级防撞板固连在内套管的端部,所述的外套管固定在二级防撞板的后侧,所述的内套管穿过二级防撞板后伸入进外套管中,直至伸入进固定管中,所述的固定管的最前端伸入进外套管中,所述的固定管的后端连接普通的道路护栏;/n所述的内套管外侧设有第一弹簧挡板,所述的固定管的内部设有第二弹簧挡板,所述的第一弹簧挡板与第二弹簧挡板间安装有一级缓冲弹簧,所述的外套管外侧设有第三弹簧挡板,所述的固定管的外部设有第四弹簧挡板,所述的第三弹簧挡板与第四弹簧挡板间安装有二级缓冲弹簧,所述的固定管在第四弹簧挡板的后侧位置通过地桩固定在地面上;/n所述的二级防撞板包括第一接触板、第二接触板、第三接触板和第四接触板,所述的第一接触板与第二接触板均固连在加固背板上,所述的第一接触板与第二接触板之间形成一个第一缝隙,所述的第三接触板上设有第二缝隙,所述的第四接触板上设有第三缝隙,所述的第三接触板通过第一折叶与第二折叶分别与第一接触板和第二接触板连接,所述的第四接触板通过第三折叶与第四折叶分别与第一接触板和第二接触板连接,所述的第二接触板与加固背板上均设有前后通透的管口,所述的管口中安装内套管;/n所述的内套管上靠近一级防撞板的部位设有朝上的滑槽,所述的滑槽内安装有第一支杆装置,所述的外套管上侧设有第二支杆装置,所述的第二缝隙内设有第三支杆装置,所述的第三缝隙内设有第四支杆装置,所述的第一支杆装置与第三支杆装置间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的第一支杆装置与第四支杆装置间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的第二支杆装置与第三支杆装置间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的第二支杆装置与第四支杆装置间连接有第四连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缓车辆正向冲撞护栏顶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防撞板、二级防撞板、固定管、内套管、外套管、地桩和地轨,所述的地轨设于地面之下,所述的二级防撞板通过地桩安装在地轨上,所述的一级防撞板固连在内套管的端部,所述的外套管固定在二级防撞板的后侧,所述的内套管穿过二级防撞板后伸入进外套管中,直至伸入进固定管中,所述的固定管的最前端伸入进外套管中,所述的固定管的后端连接普通的道路护栏;
所述的内套管外侧设有第一弹簧挡板,所述的固定管的内部设有第二弹簧挡板,所述的第一弹簧挡板与第二弹簧挡板间安装有一级缓冲弹簧,所述的外套管外侧设有第三弹簧挡板,所述的固定管的外部设有第四弹簧挡板,所述的第三弹簧挡板与第四弹簧挡板间安装有二级缓冲弹簧,所述的固定管在第四弹簧挡板的后侧位置通过地桩固定在地面上;
所述的二级防撞板包括第一接触板、第二接触板、第三接触板和第四接触板,所述的第一接触板与第二接触板均固连在加固背板上,所述的第一接触板与第二接触板之间形成一个第一缝隙,所述的第三接触板上设有第二缝隙,所述的第四接触板上设有第三缝隙,所述的第三接触板通过第一折叶与第二折叶分别与第一接触板和第二接触板连接,所述的第四接触板通过第三折叶与第四折叶分别与第一接触板和第二接触板连接,所述的第二接触板与加固背板上均设有前后通透的管口,所述的管口中安装内套管;
所述的内套管上靠近一级防撞板的部位设有朝上的滑槽,所述的滑槽内安装有第一支杆装置,所述的外套管上侧设有第二支杆装置,所述的第二缝隙内设有第三支杆装置,所述的第三缝隙内设有第四支杆装置,所述的第一支杆装置与第三支杆装置间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的第一支杆装置与第四支杆装置间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的第二支杆装置与第三支杆装置间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的第二支杆装置与第四支杆装置间连接有第四连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缓车辆正向冲撞护栏顶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杆装置包括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所述的上限位板与下限位板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的转轴上安装有上轴套和下轴套,所述的上轴套和下轴套上通过偏心连接块分别固连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的第一支杆装置的下侧固连有滑块,所述的第一支杆装置通过滑块安装在滑槽内;
所述的第二支杆装置包括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所述的上限位板与下限位板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的转轴上安装有上轴套和下轴套,所述的上轴套和下轴套上通过偏心连接块分别固连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
所述的上轴套与下轴套上均固连有偏心连接块,所述的偏心连接块包括固定连接部位、悬空部位和过渡部位,所述的固定连接部位固连在上轴套或下轴套上,所述的悬空部位不与上轴套或下轴套碰触,所述的过渡部位包括一个过渡斜面,过渡部位后端用于连接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或第四连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缓车辆正向冲撞护栏顶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轴套上的偏心连接块的过渡部位的后端,与下轴套上的偏心连接块的过渡部位的后端的高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缓车辆正向冲撞护栏顶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支杆装置包括上侧限位板和下侧限位板,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秀龙,
申请(专利权)人:胡玉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