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混合料粘附性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7396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沥青混合料粘附性检测装置,包括反应箱、箱盖、搅拌装置、隔板和加热装置,所述反应箱底部设置有振动装置,所述振动装置包括支撑所述反应箱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下端设置有带动所述支撑座上下振动的凸轮机构,所述凸轮机构设置在底座内部并由电机带动转动;所述隔板包括从上至下水平设置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和倾斜设置的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靠近地面的一端底部设置有用于接收第三隔板滚落的物料的下料管,所述反应箱箱壁上设置有控制下料管开闭的挡板,所述反应箱外壁下方设置有带开关的排水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更加稳定,测量结果更精准的有益效果。

A testing device for adhesion of asphalt mix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混合料粘附性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沥青混合料检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沥青混合料粘附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沥青混合料是由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沥青与矿料的粘结力与粘附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粘结力越强,沥青混合料抵抗水破坏和交通荷载作用的能力也越强,因此可以说沥青与矿料的粘结力与它们间的粘附性有着重要的关系。沥青与矿料粘附性试验是根据沥青粘附在粗集料表面的薄膜在一定温度下,受水的作用产生剥离的程度,以判断沥青与集料表面的粘附性能。目前常用于检测沥青混合料粘附性的方法有水煮法和水浸法,对于最大径粒大于13.2mm的集料采用水煮法,对于最大径粒小于或等于13.2mm的集料采用水浸法。现有检测装置检测沥青混合料粘附性的最小径粒要求为9mm,但是大径粒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橡胶颗粒粒径大小在1.18-4.9mm之间,采用传统的粘附性检测装置检测出的结果不够准确,目前也有检测大粒径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粘附性的检测装置但结构不够稳定,物料在反应箱内测量导致实验结果测量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混合料粘附性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检测装置不稳定、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沥青混合料粘附性检测装置,包括圆柱形反应箱、可开合的箱盖、设置在反应箱内部的搅拌装置、隔板和设置在反应箱外壁的加热装置,所述反应箱底部设置有振动装置,所述振动装置包括支撑所述反应箱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下端设置有带动所述支撑座上下振动的凸轮机构,所述凸轮机构设置在底座内部并由电机带动转动;所述隔板包括从上至下水平设置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和倾斜设置的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靠近地面的一端底部设置有用于接收第三隔板滚落的物料的下料管,所述反应箱箱壁上设置有控制下料管开闭的挡板,所述反应箱外壁下方设置有带开关的排水管。进一步的,如图2-3所示,所述凸轮机构包括端面正对设置的两个凸轮,两凸轮通过设置在二者凸起端之间的铰接轴连接,所述铰接轴铰接连接杆一端且连接杆也位于两凸轮之间,所述连接杆另一端铰接在顶杆底面的凹槽中,所述顶杆为圆形凸台结构且在背离凸轮的一端沿中心轴设置有空腔,所述支撑座底面中心处设置有与所述凸台的凸起轴套接的圆筒,所述圆筒内设置有与所述圆筒同轴的纵截面呈倒置T型的固定杆,固定杆上部直径小于下部且其下部可以在所述空腔内自由上下滑动而其上部位于空腔内却不能通过空腔的腔口,所述固定杆的上部周面缠绕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空腔内并套在固定杆的上部以使顶杆在向下运动时可压缩第一弹簧,而向上运动时在第一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加快上升,两凸轮相互背离的一端端面上均垂直地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底座内部,其中一根转轴与所述电机的主轴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底座靠其四角的底面下方均设置有空心的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内部设置有伸出第一定位柱顶端的第二弹簧,所述支撑座底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正对的自由端设有盲孔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弹簧伸出第一定位柱的一端伸入所述盲孔内而可伸缩地卡在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隔板与所述下料管相接处设置有凵形的缺口,所述缺口下方设有用于接收从缺口所漏下物料的所述下料管的进料口,所述挡板通过插入缺口而将所述第三隔板以上箱体空腔与下料管之间的连通口封闭,所述下料管穿过所述支撑座底面,所述底座对应下料管的位置设置有称重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板设置有若干排水孔,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设置有若干筛孔,所述第二隔板的筛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三隔板筛孔直径,所述排水孔直径大于所述筛孔直径。进一步的,倾斜设置的所述第三隔板的倾斜角为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沥青混合料粘附性检测装置,通过凸轮机构带动支撑所述反应箱的支撑座使所述检测装置实现上下振动,操作简单,振动效果明显,便于物料的筛选。通过在所述底座和支撑座之间设置第二弹簧,对振动机构起到定位的作用,使所述检测装置结构更加稳定。通过倾斜设置的第三隔板与下料管相接,便于对筛选出的物料进行下料后测量,使测量效果更精准,且称重装置设置在反应箱外部可延长称重装置的使用寿命,稳定性更好,便于称重装置的校准。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沥青混合料粘附性检测装置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为振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为凸轮机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为挡板拉出状态示意图。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反应箱1、搅拌装置2、隔板3、振动装置4、电机5、下料管6、挡板7、箱盖8、底座9、排水管10、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2、称重装置13、第一隔板31、第二隔板32、第三隔板33、支撑座41、凸轮机构42、圆筒411、固定杆412、第一定位柱91、第二定位柱413、凸轮421、铰接轴422、连接杆423、顶杆424、转轴42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沥青混合料粘附性检测装置,包括圆柱形反应箱1、可开合的箱盖8、设置在反应箱1内部的搅拌装置2、隔板3和设置在反应箱1外壁的加热装置,所述反应箱1底部设置有振动装置4,所述振动装置4包括支撑所述反应箱1的支撑座41,所述支撑座41下端设置有带动所述支撑座41上下振动的凸轮421机构42,所述凸轮421机构42设置在底座9内部并由电机5带动转动;所述隔板3包括从上至下水平设置的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和倾斜设置的第三隔板33,所述第三隔板33靠近地面的一端底部设置有用于接收第三隔板33滚落的物料的下料管6,所述反应箱1箱壁上设置有控制下料管6开闭的挡板7,所述反应箱1外壁下方设置有带开关的排水管10。通过凸轮421机构42带动支撑所述反应箱1的支撑座41使所述检测装置实现上下振动,结构简单,振动效果明显,便于物料的筛选。通过隔板3的设置对物料进行筛选,将倾斜设置的第三隔板33与下料管6相接,用挡板7控制下料管6的开闭,便于对筛选出的物料进行下料收集后进行测量,使测量效果更精准,且无需将称重装置13设置在反应箱1内部,延长了称重装置13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如图2-3所示,所述凸轮421机构42包括端面正对设置的两个凸轮421,两凸轮421通过设置在二者凸起端之间的铰接轴422连接,所述铰接轴422铰接连接杆423一端且连接杆423也位于两凸轮421之间,所述连接杆423另一端铰接在顶杆424底面的凹槽中,所述顶杆424为圆形凸台结构且在背离凸轮421的一端沿中心轴设置有空腔,所述支撑座41底面中心处设置有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沥青混合料粘附性检测装置,包括圆柱形反应箱(1)、可开合的箱盖(8)、设置在反应箱(1)内部的搅拌装置(2)、隔板(3)和设置在反应箱(1)外壁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箱(1)底部设置有振动装置(4),所述振动装置(4)包括支撑所述反应箱(1)的支撑座(41),所述支撑座(41)下端设置有带动所述支撑座(41)上下振动的凸轮机构(42),所述凸轮机构(42)设置在底座(9)内部并由电机(5)带动转动;所述隔板(3)包括从上至下水平设置的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和倾斜设置的第三隔板(33),所述第三隔板(33)靠近地面的一端底部设置有用于接收第三隔板滚落的物料的下料管(6),所述反应箱(1)箱壁上设置有控制下料管(6)开闭的挡板(7),所述反应箱(1)外壁下方设置有带开关的排水管(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混合料粘附性检测装置,包括圆柱形反应箱(1)、可开合的箱盖(8)、设置在反应箱(1)内部的搅拌装置(2)、隔板(3)和设置在反应箱(1)外壁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箱(1)底部设置有振动装置(4),所述振动装置(4)包括支撑所述反应箱(1)的支撑座(41),所述支撑座(41)下端设置有带动所述支撑座(41)上下振动的凸轮机构(42),所述凸轮机构(42)设置在底座(9)内部并由电机(5)带动转动;所述隔板(3)包括从上至下水平设置的第一隔板(31)和第二隔板(32)和倾斜设置的第三隔板(33),所述第三隔板(33)靠近地面的一端底部设置有用于接收第三隔板滚落的物料的下料管(6),所述反应箱(1)箱壁上设置有控制下料管(6)开闭的挡板(7),所述反应箱(1)外壁下方设置有带开关的排水管(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粘附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机构(42)包括端面正对设置的两个凸轮(421),两凸轮(421)通过设置在二者凸起端之间的铰接轴(422)连接,所述铰接轴(422)铰接连接杆(423)一端且连接杆(423)也位于两凸轮(421)之间,所述连接杆(423)另一端铰接在顶杆(424)底面的凹槽中,所述顶杆(424)为圆形凸台结构且在背离凸轮(421)的一端沿中心轴设置有空腔,所述支撑座(41)底面中心处设置有与所述凸台的凸起轴套接的圆筒(411),所述圆筒(411)内设置有与所述圆筒(411)同轴的纵截面呈倒置T型的固定杆(412),固定杆(412)上部直径小于下部且其下部可以在所述空腔内自由上下滑动而其上部位于空腔内却不能通过空腔的腔口,所述固定杆(412)的上部周面缠绕有第一弹簧(11),所述第一弹簧(11)位于所述空腔内并套在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国陈玉洁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