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接触式涡轮传动自发电智能配水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油田注水开采领域中的配水器。
技术介绍
在油田,油藏按层分布,各层吸水效果差异很大,只有分层注水才能解决各层注水不均衡问题。分层注水工艺进入了智能测调时代,以“桥式偏心+钢管电缆直读测调”为主体的智能化分层注水技术,在油田注水中已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了注水井测调效率,缩短了测调时间。但是,目前的分层注水工艺技术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测调周期逐年缩短、层间矛盾加剧以及无法进行油藏模拟等,因此,技术人员致力于发展智能化分层注水技术,扩大注入水的波及体积,提高注水驱油效率,实现对注水层的精细控水。目前,国内无预置电缆模式下的智能化分层注水工艺主要有二种:第一种是可投捞式实时监测分层注水工艺,主要适用于直井分层注水,配水器可投捞更换,发生故障或更换电池时无须起管柱;第二种是可充电式分层注水工艺,可以下入充电设备对电池进行充电,不需要投捞配水器,实现了连续监测、加密测调同期等功能。在这二种工艺下,目前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在配水过程中,电力供应不足,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接触式涡轮传动自发电智能配水器,包括上接头(1)、外套筒(2)以及下接头(9),其特征在于:/n所述配水器还包括发电机总成(3)、主体(4)、堵塞器外套筒(5)、导线管(6)、磁耦合堵塞器总成(7)以及堵塞器外壳(8);/n其中,所述发电机总成包括注水头(10)、导流体(11)、发电机舱(12)、发电机(13)、旋叶(14)以及测内压力计(15);其中导流体(11)分别与注水头(10)、发电机舱(12)采用o型圈的插套连接,旋叶(14)与发电机(13)采用螺纹连接,发电机总成(3)内部设有水道和电路管线,安装时导流口(107)与发电机舱流道(104)相对应,注水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接触式涡轮传动自发电智能配水器,包括上接头(1)、外套筒(2)以及下接头(9),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水器还包括发电机总成(3)、主体(4)、堵塞器外套筒(5)、导线管(6)、磁耦合堵塞器总成(7)以及堵塞器外壳(8);
其中,所述发电机总成包括注水头(10)、导流体(11)、发电机舱(12)、发电机(13)、旋叶(14)以及测内压力计(15);其中导流体(11)分别与注水头(10)、发电机舱(12)采用o型圈的插套连接,旋叶(14)与发电机(13)采用螺纹连接,发电机总成(3)内部设有水道和电路管线,安装时导流口(107)与发电机舱流道(104)相对应,注水头电路槽(201)与发电机舱电路槽(202)相对应;发电过程中,水流从注水头(10)上的网口(102)进入由注水头(10)与导流体(11)、旋叶(14)构成的腔体内部,带动旋叶(14)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13)发电;
编码器(305)放置在发电机舱(12)内部用于监测发电机(13)转速从而计算流经旋叶(14)水流量;测内压力计(15)采用o型圈的密封方式,插套在注水头(10)上,测内压力计(15)侧端面(302)与通讯管道(304)相对应,以使得压力波通过通讯管道(304)进行传输;
所述磁耦合堵塞器总成(7)包括上压头(716)、堵塞器主体(715)、钛合金轴(714)、永磁片固定套(717)、联轴器(713)、十字槽半沉头螺钉(718)、高扭矩直流电机外壳(712)、阀套(701)、内六角花形半沉头螺钉(702)、阀芯(704)、胶圈(703)、金属挡圈(705)、传动轴(707)、减速器(709)、高扭矩直流电机(710)、绝对值编码器(711)以及永磁铁(708);其中,磁耦合传动装置中,堵塞器主体(715)与钛合金轴(714)采用螺纹连接,并用o形圈组(706)实现静密封;永磁片固定套(717)的六个安装孔中依次各装有1个,并用强力胶封装固定,一端通过联轴器(713)与减速器输出轴(724)连接,永磁片固定套(717)的套孔套放在钛合金轴(714)上,二者为间隙配合;在堵塞器主体(715)中,永磁轴(708)和传动轴(707)采用榫卯结构连接,传动轴(707)设有卯孔,永磁轴(708)一端设有榫轴;上压头(716)与堵塞器主体(715)采用螺纹连接,堵塞器主体(715)和阀套(701)采用过渡配合,阀套(701)上端与胶圈(703)侧嵌套配合,金属挡圈(705)与胶圈(7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扬,任福深,姜民政,王宝金,陈双庆,安岩,方天成,陈素丽,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