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感应开关的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73347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感应开关的门锁,由蓄电池、开关、第一电阻至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至第三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位器、第二电位器、发光二极管、光敏三极管、运算放大器、继电器线圈、磁吸杠杆、复位弹簧和门拉栓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组成正反馈感光电路,当环境里烟雾和粉尘急剧增加时,空气透明度变小,光敏三极管的光通量减小,其阻值增大,回路电流减小,使第一三极管截止,第二三极管导通,运算放大器输出信号使继电器线圈得电产生吸引力,磁吸杠杆动作,带动门拉栓动作,进而带动锁头脱离门框,从而及时打开门锁,提高安防效率,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A kind of door lock with automatic induction swi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感应开关的门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门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感应开关的门锁。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锁具种类繁多,大多为机械锁,更有密码锁、智能锁、电子锁等,但现有技术中。针对门锁来说,目前都是手动开启的,如果发生火灾,慌乱中不易开锁,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自动感应开关的门锁。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由蓄电池、开关、第一电阻至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至第三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位器、第二电位器、发光二极管、光敏三极管、运算放大器、继电器线圈、磁吸杠杆、复位弹簧、门拉栓、锁头和门框组成,蓄电池为12V、第一电阻为100Ω、第二电阻为400Ω、第三电阻为500Ω、第一三极管至第三三极管型号均为3DG9011、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型号均为IN4001、发光二极管型号为BT112/X、光敏三极管型号为PT5A850AC、运算放大器型号为LM358、继电器型号为JRX-13F型12V直流继电器;所述电池的正极与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同时与第一电位器的第一端、第一电位器的滑动端、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容的第一端、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开关的第二端同时与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同时与第一电位器的第二端和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同时与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同时与电容的第二端和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位器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位器的滑动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磁吸杠杆的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线圈磁吸端接触,所述磁吸杠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复位弹簧连接,所述磁吸杠杆的中部与继电器线圈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磁吸杠杆与所述门拉栓连接,所述门拉栓与所述锁头固定连接,所述锁头与所述门框扣接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自动感应开关的门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组成正反馈感光电路,当环境里烟雾和粉尘急剧增加时,空气透明度变小,光敏三极管的光通量减小,其阻值增大,回路电流减小,使第一三极管截止,第二三极管导通,运算放大器输出信号使继电器线圈得电产生吸引力,磁吸杠杆动作,带动门拉栓动作,进而带动锁头脱离门框,从而及时打开门锁,提高安防效率,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结构原理图。图中:1-继电器线圈、2-磁吸杠杆、3-复位弹簧、4-门拉栓、5-锁头、6-门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由蓄电池E、开关S、第一电阻R1至第三电阻R3、第一三极管VT1至第三三极管VT3、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位器RP1、第二电位器RP2、发光二极管LED、光敏三极管VG、运算放大器IC、继电器线圈1、磁吸杠杆2、复位弹簧3和门拉栓4组成,蓄电池E为12V、第一电阻R1为100Ω、第二电阻R2为400Ω、第三电阻R3为500Ω、第一三极管VT1至第三三极管VT3型号均为3DG9011、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型号均为IN4001、发光二极管LED型号为BT112/X、光敏三极管VG型号为PT5A850AC、运算放大器IC型号为LM358、继电器1型号为JRX-13F型12V直流继电器;所述电池E的正极与开关S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池E的负极同时与第一电位器RP1的第一端、第一电位器RP1的滑动端、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电容C的第一端、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和第三三极管VT3的发射极连接,开关S的第二端同时与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VT2的正极和继电器线圈1的第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的负极同时与第一电位器RP1的第二端和光敏三极管VG的集电极连接,光敏三极管VG的发射极同时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同时与电容C的第二端和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第二电位器RP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位器RP2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位器RP2的滑动端与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运算放大器IC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运算放大器IC的输出端与第三三极管VT3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继电器线圈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磁吸杠杆2的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线圈1磁吸端接触,所述磁吸杠杆2的另一端与所述复位弹簧3连接,所述磁吸杠杆2的中部与继电器线圈1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磁吸杠杆2与所述门拉栓4连接,所述门拉栓4与所述锁头5固定连接,所述锁头5与所述门框6扣接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本专利技术由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敏三极管VG组成正反馈感光电路,当宿舍的环境里烟雾和粉尘急剧增加时,空气透明度变小,光敏三极管VG的光通量减小,其阻值增大,回路电流减小,使第一三极管VT1截止,第二三极管VT2导通,运算放大器IC输出信号使继电器线圈1得电产生吸引力,磁吸杠杆2动作,带动门拉栓4动作,进而带动锁头5脱离门框6,从而及时打开宿舍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感应开关的门锁,其特征在于:由蓄电池、开关、第一电阻至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至第三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位器、第二电位器、发光二极管、光敏三极管、运算放大器、继电器线圈、磁吸杠杆、复位弹簧、门拉栓、锁头和门框组成,蓄电池为12V、第一电阻为100Ω、第二电阻为400Ω、第三电阻为500Ω、第一三极管至第三三极管型号均为3DG9011、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型号均为IN4001、发光二极管型号为BT112/X、光敏三极管型号为PT5A850AC、运算放大器型号为LM358、继电器型号为JRX-13F型12V直流继电器;/n所述电池的正极与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同时与第一电位器的第一端、第一电位器的滑动端、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容的第一端、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开关的第二端同时与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同时与第一电位器的第二端和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同时与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同时与电容的第二端和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位器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位器的滑动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磁吸杠杆的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线圈磁吸端接触,所述磁吸杠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复位弹簧连接,所述磁吸杠杆的中部与继电器线圈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磁吸杠杆与所述门拉栓连接,所述门拉栓与所述锁头固定连接,所述锁头与所述门框扣接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感应开关的门锁,其特征在于:由蓄电池、开关、第一电阻至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至第三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位器、第二电位器、发光二极管、光敏三极管、运算放大器、继电器线圈、磁吸杠杆、复位弹簧、门拉栓、锁头和门框组成,蓄电池为12V、第一电阻为100Ω、第二电阻为400Ω、第三电阻为500Ω、第一三极管至第三三极管型号均为3DG9011、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型号均为IN4001、发光二极管型号为BT112/X、光敏三极管型号为PT5A850AC、运算放大器型号为LM358、继电器型号为JRX-13F型12V直流继电器;
所述电池的正极与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同时与第一电位器的第一端、第一电位器的滑动端、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容的第一端、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开关的第二端同时与发光二极管的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波靳兆文虞启凯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