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箱式顶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7301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砂箱式顶托结构,通过将底部开口的上砂箱设置于顶部开口的下砂箱中,且在下砂箱两侧分别安装可移动的活动砂箱,并通过旋转螺栓、螺母,调整两活动砂箱之间的间距,进而改变下砂箱的内部空间大小,使下砂箱里面的砂子推动上砂箱上下移动,进而可以精确调节高支模模板底模的标高,且该顶托结构具有与高支模模板底模及高支模支撑架的接触面积大,承载能力强,制作简单,使用准确方便,安全可靠,可多次重复使用,经济性好的优点,可广泛用于需要随时调整高度的大跨度高支模支撑架的施工作业中。

A sand box type jack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砂箱式顶托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砂箱式顶托结构。
技术介绍
在建筑高支模施工领域,模板下面会设置各种类型的支撑架,支撑架的顶部采用可调螺栓式顶托来支撑高支模底板的高度,这些顶托所用的螺栓直径一般不大于48mm,螺栓式顶托的承载力不大;当高支模模板需跨越道路、河流等,高支模支撑架之间的跨度增大,作用在支撑架上的荷载也很大,这时高支模支撑架需采用钢柱来代替一般的脚手架类支撑架,可调螺栓式顶托由于承载力小已不适用于此种场合;另外高支模模板在铺设完成后,还需在模板上面进行沉降加压试验,以消除模板的沉降及支架间隙变形,此时模板的高度将降低,传统的钢结构支撑架的高度不能调整,导致试压后的高支模模板高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影响后续的混凝土浇注质量;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不希望见到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砂箱式顶托结构,所述顶托结构设置于高支模支撑架和高支模模板之间;其中,所述砂箱式顶托结构包括:下砂箱、上砂箱、第一活动砂箱、第二活动砂箱、旋转螺栓和螺母;所述下砂箱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砂箱式顶托结构,所述顶托结构设置于高支模支撑架和高支模模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箱式顶托结构包括:下砂箱、上砂箱、第一活动砂箱、第二活动砂箱、旋转螺栓和螺母;/n所述下砂箱顶部开口,所述上砂箱底部开口,且所述上砂箱设置于所述下砂箱内;/n所述下砂箱的两侧均相对开设有方孔,所述第一活动砂箱、第二活动砂箱分别可滑动的设置于2个方孔中,且所述第一活动砂箱、第二活动砂箱相对设置;/n所述第一活动砂箱、第二活动砂箱均包括筒体和分别设置于所述筒体两侧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位于所述下砂箱内部,且所述第一端板的外侧呈下斜坡面,所述第二端板位于所述下砂箱外部,且所述第二端板的尺寸大于所述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砂箱式顶托结构,所述顶托结构设置于高支模支撑架和高支模模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箱式顶托结构包括:下砂箱、上砂箱、第一活动砂箱、第二活动砂箱、旋转螺栓和螺母;
所述下砂箱顶部开口,所述上砂箱底部开口,且所述上砂箱设置于所述下砂箱内;
所述下砂箱的两侧均相对开设有方孔,所述第一活动砂箱、第二活动砂箱分别可滑动的设置于2个方孔中,且所述第一活动砂箱、第二活动砂箱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活动砂箱、第二活动砂箱均包括筒体和分别设置于所述筒体两侧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位于所述下砂箱内部,且所述第一端板的外侧呈下斜坡面,所述第二端板位于所述下砂箱外部,且所述第二端板的尺寸大于所述方孔的尺寸;
所述旋转螺栓的尾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活动砂箱的第二端板和第一端板、第二活动砂箱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螺母与所述旋转螺栓相适配,且所述螺母位于所述第二活动砂箱的第二端板外侧并旋设在所述旋转螺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箱式顶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砂箱和所述第二活动砂箱中,所述筒体临近所述第一端板的一侧焊接有挡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静
申请(专利权)人: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