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道路路面结构合建的永久基坑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72129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与道路路面结构合建的永久基坑支撑结构。它包括路面结构,传力装置;所述路面结构和所述传力装置布置在基坑一侧;所述路面结构位于第一道混凝土支撑上方;所述传力装置位于结构顶板与所述路面结构之间;所述第一道混凝土支撑两侧分别设有围护结构;所述传力装置包括砖墙和塑性混凝土层;所述砖墙与所述塑性混凝土层呈间隔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方案将道路通行区域反复倒改的问题;具有不拆除临时路面结构,减小对现有交通影响的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与道路路面结构合建的永久基坑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

A permanent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road pavemen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道路路面结构合建的永久基坑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工程领域,适用于道路下方的车站基坑在开挖过程中,为满足道路通行要求,在基坑上方设置与道路路面结构合建的支撑结构,待车站建设完工后,通过设置支撑传力装置、回填素混凝土等措施,不拆除正在通行中的合建道路路面结构和支撑,从而减小对现有交通影响;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与道路路面结构合建的永久基坑支撑结构。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的与道路路面结构合建的永久基坑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在建设过程中,车站常选址于交通干道下方。车站主体工程在建设时,常用的方法有明挖法、盖挖法、暗挖法等,其中明挖法具有地层适应性强、施工工期短、施工质量好、投资费用低等特点,常常被选用在车站主体工程的施工工法中。明挖法对现有交通影响大,基坑敞开开挖期间,道路交通常常需要疏解到基坑外侧。若基坑外侧车辆通行宽度不足时,常在基坑上方设置临时路面,以解决道路通行需求(如图1-图4所示)。待基坑建设完工后,第一次部分回填土方,将地面交通疏解到回填区域,场地狭小时需占用施工场地,拆除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与道路路面结构合建的永久基坑支撑结构,包括路面结构(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力装置(7);/n所述路面结构(1)和所述传力装置(7)布置在基坑(6)一侧;/n所述路面结构(1)位于第一道混凝土支撑(2)上方;/n所述传力装置(7)位于结构顶板(22)与所述路面结构(1)之间;/n所述第一道混凝土支撑(2)两侧分别设有围护结构(21);/n所述传力装置(7)包括砖墙(3)和塑性混凝土层(5);所述砖墙(3)与所述塑性混凝土层(5)呈间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道路路面结构合建的永久基坑支撑结构,包括路面结构(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力装置(7);
所述路面结构(1)和所述传力装置(7)布置在基坑(6)一侧;
所述路面结构(1)位于第一道混凝土支撑(2)上方;
所述传力装置(7)位于结构顶板(22)与所述路面结构(1)之间;
所述第一道混凝土支撑(2)两侧分别设有围护结构(21);
所述传力装置(7)包括砖墙(3)和塑性混凝土层(5);所述砖墙(3)与所述塑性混凝土层(5)呈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道路路面结构合建的永久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砖墙(3)位于所述第一道混凝土支撑(2)下方、且位于所述结构顶板(22)上方;
有微膨胀混凝土(4)填充在所述第一道混凝土支撑(2)与所述砖墙(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与道路路面结构合建的永久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性混凝土层(5)回填在所述路面结构(1)下方、且回填在所述结构顶板(22)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与道路路面结构合建的永久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有第一次回填土方(23)分层回填在基坑(6)内远离路面结构(1)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与道路路面结构合建的永久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结构(1)为钢筋混凝土板;
所述第一道混凝土支撑(2)为梁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与道路路面结构合建的永久基坑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依次浇筑主体结构底板、中板,拆除相应的第三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敏董志超郭晓刚姚劲松陈容文石湛彭朋罗欣宇张峥龙敏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