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坑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系统以及用于该基坑支护系统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城市进行地下结构作业时,为减少基坑的开挖区域,均需要设置支护系统,以减少对基坑周围其他建筑物的影响,但由于城市内建筑密度越来越大,交通拥挤,场地狭小,地质条件可选性差,深基坑邻近既有建筑物非常普遍,使得深基坑支护型式选择受到限制。桩加内支撑的支护结构以及桩墙加内支撑的支护结构可以有效控制变形,但是挖土不方便,造价高,工期长。桩加锚杆之类的支护结构,挖土方便,造价低,施工便捷,但是由于很多地方限制锚杆出红线,不允许使用。地面水平锚拉桩是指在距基坑外侧一定距离处的土体稳定区内施工锚桩,在支护桩背面挖沟槽或自然地坪以上拉上拉杆,其一端与支护桩上的冠梁连接,另一端与锚桩上的冠梁连接,通过连接紧固件对拉杆施加一定的预应力,将基坑上部土体作用于支护桩上的土压力的一部分传给锚桩的一种支护结构型式。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使用灵活、占用施工净空少等优点。但是由于水平拉锚桩只能设置在浅层地基,且只能设置一层,锚桩提供的水平拉力不大,会
【技术保护点】
1.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基坑边缘的由内侧桩所形成的支护墙和位于该支护墙的背离基坑一侧的复合桩,该复合桩包括旋喷桩和位于旋喷桩内的管墩,该管墩为预制式中空管墩,该管墩具有一沿竖直方向延伸且用于喷浆管通过的管墩孔;在支护墙与复合桩之间设置有锚索,该锚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该管墩上,该锚索的另一端穿过支护墙后连接在围檩上;该锚索由围檩沿倾斜方向向下延伸并连接到管墩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基坑边缘的由内侧桩所形成的支护墙和位于该支护墙的背离基坑一侧的复合桩,该复合桩包括旋喷桩和位于旋喷桩内的管墩,该管墩为预制式中空管墩,该管墩具有一沿竖直方向延伸且用于喷浆管通过的管墩孔;在支护墙与复合桩之间设置有锚索,该锚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该管墩上,该锚索的另一端穿过支护墙后连接在围檩上;该锚索由围檩沿倾斜方向向下延伸并连接到管墩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两个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在旋喷桩内的管墩,相邻的两个管墩由连接部连接在一起;每一连接部至少包括两根沿竖直方向延伸且环绕旋喷桩的中心轴线布置的连接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连接部为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呈筒状的钢筋笼,该钢筋笼的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主筋形成为连接杆;
或该连接杆由型钢制作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高度方向上,至少有一个管墩位于基坑的底面的设定深度之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
锚索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为15-70°。
6.基坑支护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用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基坑支护系统的施工,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锚索的两端分别称为管墩端和围檩端;
施工内侧桩,形成支护墙,将锚索的围檩端随内侧桩的施工同步布置到地下,并使锚索的围檩端穿过支护墙后、位于支护墙的朝向基坑内部方向的一侧;
将锚索的管墩端固定在管墩上,利用钢套管将连接有锚索的管墩下沉到地下的设定深度,完成管墩的下沉后,移除钢套管,施工旋喷桩,管墩和旋喷桩形成复合桩;
当仅设置有一个管墩时,在下沉管墩时,钢套管的下端面抵压在该管墩上;
当设置有至少两个管墩时,在下沉管墩时,利用钢套管依次对各管墩进行下沉,或将该至少两个管墩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管墩部,利用钢套管对该管墩部进行下沉;在下沉管墩部时,钢套管套在该该管墩部上、且钢套管的下端面抵压在该管墩部的位于最下端的管墩上;
(2)将连接有锚索的围檩称为锚索围檩;
当仅设置有一道锚索围檩时,该步骤(2)包括如下分步骤进行:
(2.11)开挖基坑,当到达锚索围檩的施工标高时,暂停基坑的开挖,然后施工锚索围檩,对锚索进行张拉,并将完成张拉的锚索固定到锚索围檩上;
(2.12)继续基坑的开挖,直到完成基坑的开挖;
当设置有至少两道锚索围檩时,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仁民,刘飞,王建兰,刘小波,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合南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