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降水水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322802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6 0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坑降水水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水井,水井上安装贯通水井侧壁的过水钢套管,水井的外侧通过钢筋安装固定有透水钢板,透水钢板罩于过水钢套管的外侧,且透水钢板与水井的外壁之间为封闭式结构,透水钢板上开设有透水孔,透水钢板的外侧依次铺设土工纤维布、鹅卵石、土工纤维布和碎石过滤层。以解决现有常规的施工现场排水方法,其施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施工周期较长,针对周围场地被比邻建筑覆盖的场地施工较为不便,且影响比邻建筑的结构安全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排水施工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坑降水水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施工现场治水结构及方法,属于排水施工领域。
技术介绍
常规的施工现场治水以排堵为主。排水便是修建排水盲沟或者使用管井抽走地下水。排水盲沟的修建需要有一定的水压力或者人工制造排水坡度,对于大面渗水且现场施工面较大的地方排水盲沟的施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堵水(制造止水帷幕)和管井降水则需要沿基坑周围埋设井点管,该施工方法周期较长,且针对周围场地被比邻建筑覆盖的场地施工较为不便。且大量的地下水被抽走排出后。该区域的地下水浮力会下降,周围的建筑和地下管线便会产生不均匀沉降,影响比邻建筑的结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降水水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常规的施工现场排水方法,其施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施工周期较长,针对周围场地被比邻建筑覆盖的场地施工较为不便,且影响比邻建筑的结构安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基坑降水水井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开挖降水基坑;步骤二:水井结构施工,在降水基坑的基础上施工水井,在水井底板面标高上h的位置安装贯通水井侧壁的过水钢套管,h根据水井施工地面基面与水井底板高度差而定;步骤三:安装透水钢板,在水井的外侧安装透水钢板,透水钢板罩于过水钢套管的外侧,且透水钢板与水井的外壁之间为封闭式结构,透水钢板上开设有透水孔;步骤四:铺设过滤层,在透水钢板的外侧铺设土工纤维布,土工纤维布上铺设鹅卵石,在铺设好的鹅卵石上再次铺设土工纤维布,鹅卵石上的土工纤维布上再铺设碎石过滤层;步骤五:安装抽水设备,抽水设备的抽水端伸至水井的底部,用于将渗入水井内的水抽入蓄水池或排至河道。前述施工方法中,为保证滤水效果,在水井底板面标高上1m的位置分布安装间距150mm直径为100mm的过水钢套管,同时,在过水钢套管的外围安装一排用于固定透水钢板的钢筋,结构更为稳固牢靠;前述施工方法中,透水钢板为槽底开有透水孔的槽钢,透水钢板沿水井外壁的圆周方向围合固定于过水钢套管的外侧,水井为方形井道结构,透水钢板的加工方法为:a.按照井道尺寸将槽钢切割为4份,钢板两端切成斜状;b.使用电焊机点穿钢板成透水孔,直径小于40mm,可以不均匀分布,但是在保证透水的同时又不会有大量的碎石进入水井砼结构;c.水井施工完毕后将槽钢与预留在水井1上的钢筋焊接,同时在槽钢钢板斜口连接处进行剖口焊。进一步优选地,透水钢板所用槽钢的型号为14b,即高度140mm、腿宽60mm,腰厚8mm;前述施工方法中,鹅卵石铺设高度为1m,按照1:1.5的坡度进行放坡,碎石过滤层的铺设厚度为0.4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坑降水水井结构,包括水井,水井上安装贯通水井侧壁的过水钢套管,水井的外侧通过钢筋安装固定有透水钢板,透水钢板罩于过水钢套管的外侧,且透水钢板与水井的外壁之间为封闭式结构,透水钢板上开设有透水孔,透水钢板的外侧依次铺设土工纤维布、鹅卵石、土工纤维布和碎石过滤层;前述水井结构中,在水井底板面标高上1m的位置分布安装间距150mm直径为100mm的过水钢套管;前述水井结构中,透水钢板为槽底开有透水孔的槽钢,透水钢板沿水井1外壁的圆周方向围合固定于过水钢套管的外侧,施工简单方便,结构稳固,滤水效果好;前述水井结构中,透水钢板所用槽钢的型号优选14b,即高度140mm、腿宽60mm,腰厚8mm;前述水井结构中,为保证过滤效果,鹅卵石铺设高度为1m,按照1:1.5的坡度进行放坡,碎石过滤层的铺设厚度为0.4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述降水结构及方法适用于土层水渗透系数在0.5~1m/d的区域,施工方法不同于井点降水施工方法、盲沟或明沟排水法。无需埋设井点降水管,或大面积的开挖排水沟槽,对地下水不进行强行抽取,施工方法简单实用,周期短,不会影响比邻建筑的结构安全;地下水经自由渗透后抽入蓄水池,能够进行循环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通过附图对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参照附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坑降水水井结构,包括水井1,水井1为方形井道结构,水井底板面标高上1m的位置分布安装间距150mm直径为100mm的过水钢套管2,过水钢套管2贯通水井侧壁,水井1的外侧通过钢筋安装固定有透水钢板3,透水钢板3为槽底开有透水孔31的槽钢,透水钢板3沿水井1外壁的圆周方向围合固定于过水钢套管2的外侧,且透水钢板3与水井1的外壁之间为封闭式结构,透水钢板3所用槽钢的型号为14b,即高度140mm、腿宽60mm,腰厚8mm,透水钢板3的外侧依次铺设土工纤维布4、鹅卵石5、土工纤维布4和碎石过滤层6,鹅卵石5铺设高度为1m,按照1:1.5的坡度进行放坡,碎石过滤层6的铺设厚度为0.4m,水井1的井道内安装有检修爬梯7。其施工方法如下:步骤一:开挖降水基坑;步骤二:水井结构施工,在降水基坑的基础上施工水井1,在水井底板面标高上1m的位置分布安装间距150mm直径为100mm的过水钢套管2,过水钢套管2贯通水井1的侧壁,同时,在过水钢套管2的外围安装一排用于固定透水钢板3的钢筋;步骤三:安装透水钢板,在水井1的外侧安装透水钢板3,透水钢板3为槽底开有透水孔31的槽钢,透水钢板3所用槽钢的型号为14b,即高度140mm、腿宽60mm,腰厚8mm,透水钢板3沿水井1外壁的圆周方向围合固定于过水钢套管2的外侧,且透水钢板3与水井1的外壁之间为封闭式结构;透水钢板3的加工方法为:a.按照井道尺寸将槽钢切割为4份,钢板两端切成斜状;b.使用电焊机点穿钢板成透水孔31,直径小于40mm,可以不均匀分布,但是在保证透水的同时又不会有大量的碎石进入水井砼结构;c.水井施工完毕后将槽钢与预留在水井1上的钢筋焊接,同时在槽钢钢板斜口连接处进行剖口焊。步骤四:铺设过滤层,在透水钢板3的外侧铺设土工纤维布4,土工纤维布4上铺设鹅卵石5,在铺设好的鹅卵石5上再次铺设土工纤维布4,鹅卵石5上的土工纤维布4上再铺设碎石过滤层6,鹅卵石5铺设高度为1m,按照1:1.5的坡度进行放坡,碎石过滤层6的铺设厚度为0.4m;步骤五:安装抽水设备,抽水设备的抽水端伸至水井1的底部,用于将渗入水井1内的水抽入蓄水池或排至河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坑降水水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坑降水水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开挖降水基坑;步骤二:水井结构施工,在降水基坑的基础上施工水井(1),在水井底板面标高上h的位置安装贯通水井侧壁的过水钢套管(2);步骤三:安装透水钢板,在水井(1)的外侧安装透水钢板(3),透水钢板(3)罩于过水钢套管(2)的外侧,且透水钢板(3)与水井(1)的外壁之间为封闭式结构,透水钢板(3)上开设有透水孔(31);步骤四:铺设过滤层,在透水钢板(3)的外侧铺设土工纤维布(4),土工纤维布(4)上铺设鹅卵石(5),在铺设好的鹅卵石(5)上再次铺设土工纤维布(4),鹅卵石(5)上的土工纤维布(4)上再铺设碎石过滤层(6);步骤五:安装抽水设备,抽水设备的抽水端伸至水井(1)的底部,用于将渗入水井(1)内的水抽入蓄水池或排至河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降水水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开挖降水基坑;步骤二:水井结构施工,在降水基坑的基础上施工水井(1),在水井底板面标高上h的位置安装贯通水井侧壁的过水钢套管(2);步骤三:安装透水钢板,在水井(1)的外侧安装透水钢板(3),透水钢板(3)罩于过水钢套管(2)的外侧,且透水钢板(3)与水井(1)的外壁之间为封闭式结构,透水钢板(3)上开设有透水孔(31);步骤四:铺设过滤层,在透水钢板(3)的外侧铺设土工纤维布(4),土工纤维布(4)上铺设鹅卵石(5),在铺设好的鹅卵石(5)上再次铺设土工纤维布(4),鹅卵石(5)上的土工纤维布(4)上再铺设碎石过滤层(6);步骤五:安装抽水设备,抽水设备的抽水端伸至水井(1)的底部,用于将渗入水井(1)内的水抽入蓄水池或排至河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坑降水水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井底板面标高上1m的位置分布安装间距150mm直径为100mm的过水钢套管(2),同时,在过水钢套管(2)的外围安装一排用于固定透水钢板(3)的钢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坑降水水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透水钢板(3)为槽底开有透水孔(31)的槽钢,透水钢板(3)沿水井(1)外壁的圆周方向围合固定于过水钢套管(2)的外侧,水井(1)为方形井道结构,透水钢板(3)的加工方法为:a.按照井道尺寸将槽钢切割为4份,钢板两端切成斜状;b.使用电焊机点穿槽钢钢板成透水孔(31),直径小于40mm;c.水井施工完毕后将槽钢与预留在水井1上的钢筋焊接,同时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巍苏伟王立军刘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