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中山专利>正文

一泵多井深基坑管井同步抽排降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48489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12:08
一种一泵多井深基坑管井同步抽排降水装置,其目的是用一台潜水泵对井群进行高效同步抽排,减少潜水泵的使用数量,简化电线排布和排水管路的架设,提高潜水泵的抽水效率,降低深基坑管井同步抽排的能耗。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主井中放入潜水泵,在副井中设置底部带有单向阀的副井取水管,副井取水管的上端接有集水容器,底部设有封水部件的虹吸出水管伸入副井中,虹吸条件形成管通过阀门与集水容器相连,虹吸出水管的上端也与集水容器相连,这样,潜水泵抽出的水经阀门注入集水容器中,集水容器、副井取水管和虹吸出水管能排出其管内中的空气,在主井与副井之间形成虹吸通道,实现用一只潜水泵对所有井群进行同步抽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地下室施工抽水装置。
技术介绍
: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首先对需要挖掘的地下土层进行抽水作业,排除待开挖区域内土方中的水份,使被挖掘土方处于相对干燥状态,才便于对土方顺利挖掘,即使挖掘至预定深度后仍需持续进行抽水作业,使地下静态水位处于施工地表以下较低水位,才能进行混凝土地板的浇制和固化,防止地下水位过高对底板造成挤压、破坏。现有施工作业中,必须在待挖掘的区域内间隔地打出若干个排水深井,形成井群,在每口深井中分别安装潜水栗,不间断同步抽水,从而控制地下静态水位,确保待挖掘区域以下土质的相对干燥,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塌方,造成人员伤亡、增加施工难度。这种传统的地下水抽排方式不仅需要的潜水栗数量多,供电线路,排管路用量大,架设麻烦,而且要保证所有潜水栗都有要连续不停地运转,当井内的水位下降到特定深度后,潜水栗就会转入非满负荷工作状态直至脱水空转,直到井内水位因渗透回升时水栗才会重新进入抽吸状态,这样不仅耗费大量能源,而且会降低潜水栗的使用寿命,增加施工投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对井群的高效同步抽排,减少潜水栗的使用数量,简化电线排布和排水管路的架设,提高潜水栗的抽水效率,降低深基坑管井同步抽排的能耗,本技术提供了一栗多井深基坑管井同步抽排降水装置。本技术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栗多井深基坑管井同步抽排降水装置,包括潜水栗和抽水管,潜水栗安装在抽水管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潜水栗和抽水管的结合体放置在主井A内,在抽水管的上端连接出水分配器,在出水分配器上设有总出水口,在虹吸条件形成管的管路中设有阀门,虹吸条件形成管的一端与出水分配器相通连,虹吸条件形成管的另一端与集水容器密封连接,副井取水管与集水容器相连,副井取水管伸入副井内,在副井取水管的底端接有单向阀,单向阀的通过方向为只能从副井取水,不能向副井排水,虹吸出水管一端与集水容器相连,虹吸出水管另一端伸入主井A内,在虹吸出水管伸入主井部分的底端设有封水部件。进一步,在单向阀的吸水端设有过滤网罩。进一步,封水部件的设置位置高于副井中单向阀的位置。进一步,封水部件为U形管体。进一步,封水部件为S形管体。进一步,阀门为手动球阀。进一步,所述的抽水管、虹吸条件形成管、副井取水管和虹吸出水管为抗吸瘪管体。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启动潜水栗开始抽水,主井内的水经潜水栗、抽水管从出水分配器排出,主井内的水位将逐渐降低,打开阀门使虹吸条件形成管处于畅通状态,从主井中抽出的水经出水分配器、虹吸条件形成管输入集水容器中,由于在副井取水管的底端设有单向阀,因此集水容器中水在流入并充填副井取水管与虹吸出水管的过程中就能排出其管内中的空气,当副井取水管与虹吸出水管注满水后关闭阀门,此时由于在主井与副井之间存在水位差,并且连接两井之间的副井取水管与虹吸出水管之间充满水,即在主井与副井之间形成了虹吸通道,副井的水面高度有向主井A水面高度接近的趋势,主井A和副井中的排水最终都由放置在主井A内的潜水栗完成,由于虹吸出水管管体在主井部分底端设有封水部件,由于封水部件在高度方向设有弯头封水结构,即使主井水位降到潜水栗的位置也能维持副井取水管与虹吸出水管之间水的充盈,也就维持了产生虹吸现象的条件。当虹吸条件短暂出现失效时,只要打开阀门重新补水就能恢复虹吸条件,再关闭阀门即可。本技术能使副井内的水不断流入主井中,通过一台潜水栗就能连续满负荷对主井和副井进行同步抽吸,既能提高潜水栗的抽水效率,大幅度降低群井单独抽吸的电能消耗,而且潜水栗和电线的投入费用最少,潜水栗的使用寿命有保证,不会出现因缺水干烧现象。只要保证潜水栗连续抽水就能使主副井的水面高度维持在人们预定的高度,确保地表以下预定深度的土层维持相对干燥状态,便于土方挖掘作业顺利开展,完成挖掘后,因为抽水作业在持续进行,虽然井体的深度减小了,但井体内水位仍处于人们预定的高度,所以刚刚浇铸的底板,在凝固前也不会经受水的挤压而被破坏原有结构。应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井群中的其它副井与主井之间均采用本技术的连接结构,这样就能实现用一只潜水栗对所有井群进行同步抽水。从而实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一个口主井与一口副井之间连接结构;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一个口主井与二口及二口以上副井之间连接结构;图中:1-潜水栗;2-抽水管;3-出水分配器;31-总出水口; 4-虹吸条件形成管;5_阀门;6-集水容器;7-副井取水管;8-单向阀;9-虹吸出水管;10-封水部件;11-过滤网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举例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栗多井深基坑管井同步抽排降水装置,如图1所示,它是一栗双井抽排降水装置,它由潜水栗1、抽水管2、出水分配器3、虹吸条件形成管4、阀门5、集水容器6、副井取水管7、单向阀8、虹吸出水管9和封水部件1组成,潜水栗I安装在抽水管2的底端,潜水栗I和抽水管2的结合体放置在主井A内,在抽水管2的上端连接出水分配器3,在出水分配器3上设有总出水口 31,在虹吸条件形成管4的管路中设有阀门5,虹吸条件形成管4的一端与出水分配器3通连,虹吸条件形成管4的另一端与集水容器6密封连接,副井取水管7与集水容器6相连,副井取水管7伸入副井B内,在副井取水管7的底端接有单向阀8,单向阀8的通过方向为只能从副井B取水,不能向副井B排水,虹吸出水管9 一端与集水容器6相连,虹吸出水管9另一端伸入主井A内,在虹吸出水管9伸入主井部分的底端设有封水部件10,封水部件10的设置位置高于副井中单向阀8的位置。实施例2:如图2所示,它是一栗多井抽排降水装置,即潜水栗I能同时对主井A、副井B和副井C进行抽排降水,其实质是实施例1的多井叠加。副井C与主井A之间虹吸供水结构与副井B与主井A之间虹吸供水结构相同,副井B和副井C的虹吸条件形成管4均与出水分配器3相连。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很多,在此不逐个罗列,只要在主井与副井之间采用一栗双井虹吸相连结构的同步抽排水方案均属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栗多井深基坑管井同步抽排降水装置,包括潜水栗(I)和抽水管(2),潜水栗(I)安装在抽水管(2)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潜水栗(I)和抽水管(2)的结合体放置在主井A内,在抽水管(2)的上端连接出水分配器(3),在出水分配器(3)上设有总出水口(31),在虹吸条件形成管(4)的管路中设有阀门(5),虹吸条件形成管(4)的一端与出水分配器(3)相通连,虹吸条件形成管(4)的另一端与集水容器(6)密封连接,副井取水管(7)与集水容器(6)相连,副井取水管(7)伸入副井内,在副井取水管(7)的底端接有单向阀(8),单向阀(8)的通过方向为只能从副井取水,不能向副井排水,虹吸出水管(9) 一端与集水容器(6)相连,虹吸出水管(9)另一端伸入主井A内,在虹吸出水管(9)伸入主井部分的底端设有封水部件(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栗多井深基坑管井同步抽排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单向阀(8)的吸水端设有过滤网罩(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栗多井深基坑管井同步抽排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封水部件(1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泵多井深基坑管井同步抽排降水装置,包括潜水泵(1)和抽水管(2),潜水泵(1)安装在抽水管(2)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潜水泵(1)和抽水管(2)的结合体放置在主井A内,在抽水管(2)的上端连接出水分配器(3),在出水分配器(3)上设有总出水口(31),在虹吸条件形成管(4)的管路中设有阀门(5),虹吸条件形成管(4)的一端与出水分配器(3)相通连,虹吸条件形成管(4)的另一端与集水容器(6)密封连接,副井取水管(7)与集水容器(6)相连,副井取水管(7)伸入副井内,在副井取水管(7)的底端接有单向阀(8),单向阀(8)的通过方向为只能从副井取水,不能向副井排水,虹吸出水管(9)一端与集水容器(6)相连,虹吸出水管(9)另一端伸入主井A内,在虹吸出水管(9)伸入主井部分的底端设有封水部件(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中山
申请(专利权)人:徐中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