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的交通锥自动取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7177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交通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的交通锥自动取放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前方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前端设置有驱动盘,所述驱动盘上设置有对称的弹簧杆,所述弹簧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锥形块,所述安装板的前端右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筒,所述收集筒的下部滑动连接有活动卡。该基于智能交通的交通锥自动取放装置,通过设置收取机构,配合锥形块固定交通锥,驱动盘带动锥形块存放交通锥至收集筒中,再配合活动卡利用卡层,间歇释放交通锥,从而达到了提高了交通锥收取时的稳定性、自动快捷的释放交通锥且方便维护的效果。

An automatic pick-up and release device of traffic cone based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的交通锥自动取放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锥
,具体为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的交通锥自动取放装置。
技术介绍
智能交通是在交通领域中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其中,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布局前期和后期的修整维护阶段,需要配合使用到一种叫交通锥的道路交通设备,其用于进行工程、发生事故时提醒路人,以保证工程人员及道路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并且在交通改道、人流和车群分隔或汇合时也可配合使用。现有的道路交通锥在收取时,一般都是将收取机构设置在车体上,由车体带动沿道路逐一收取,但由于收取机构在接触到交通锥时无合适的固定装置,导致车体在行驶时,受不稳定因素影响,如车体震动、外界大风时,交通锥均可能会发生掉落情况,从而影响收取机构的收取效率,并且在遭遇紧急情况,需要对道路释放交通锥时,部分装置需要配合人工辅助,将交通锥由辅助人员投放到释放机构上,这样一来则影响了工作效率,而部分无需人工辅助的释放机构,其结构复杂,在后期维护方面较为困难。专利技术内容(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的交通锥自动取放装置,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前方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的前端设置有驱动盘(3),所述驱动盘(3)上设置有对称的弹簧杆(4),所述弹簧杆(4)上且位于远离驱动盘(3)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杆(5),所述弹簧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锥形块(6),所述锥形块(6)的表面设置有光敏电阻(7),所述锥形块(6)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动块(8),所述活动块(8)上设置有磁铁(9),所述锥形块(6)的内腔侧壁上设置有电磁铁(10),所述电磁铁(10)和磁铁(9)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1),所述锥形块(6)的内腔上部和下部均滑动连接有撑杆(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的交通锥自动取放装置,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前方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的前端设置有驱动盘(3),所述驱动盘(3)上设置有对称的弹簧杆(4),所述弹簧杆(4)上且位于远离驱动盘(3)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杆(5),所述弹簧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锥形块(6),所述锥形块(6)的表面设置有光敏电阻(7),所述锥形块(6)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动块(8),所述活动块(8)上设置有磁铁(9),所述锥形块(6)的内腔侧壁上设置有电磁铁(10),所述电磁铁(10)和磁铁(9)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1),所述锥形块(6)的内腔上部和下部均滑动连接有撑杆(12),所述安装板(2)的前端中部固定安装有弧形杆(13),所述安装板(2)的前端上部设置有触发块(14),所述触发块(14)的内腔设置有金属弹片(15),所述安装板(2)的前端右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6),所述伸缩杆(16)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筒(17),所述收集筒(17)的下部滑动连接有活动卡(18),所述活动卡(18)的内腔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对称的卡层(19),所述活动卡(18)的后端设置有连接柄(20),所述连接柄(20)上设置有第二弹簧(21),所述收集筒(1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波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徽腾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