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7140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5:14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轨道,包括辨别件,与轨道的轨枕固定;其中,所述辨别件的上侧沿所述轨道间隔排列有多个第一辨别区,所述第一辨别区沿所述轨道的长度小于所述轨道的轨枕之间的间距。本申请实施例的轨道,解决因轨道的轨枕间距过大导致行驶的磁悬浮列车测速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A kind of orb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
本申请涉及电力机车
,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
技术介绍
磁悬浮列车的传感器计数轨枕测速方法,根据无损检测原理,利用金属的涡流效应或不同的电磁特性,采用涡流式传感器或变磁阻式传感器检测轨道的周期性结构,从而实现里程和速度检测。传感器安装于列车车厢底部,传感器线圈通有一定频率的交变电流。当传感器经过金属轨枕时,由于涡流效应的影响,线圈的电感量、阻抗和品质因数等参数都将发生变化。检测出这些参数的变化即可实现轨枕计数。但是,传感器计数轨枕测速方法的测速精确程度受轨枕间距限制。在磁悬浮列车低速行驶的情况下,列车通过轨枕数目少,此时测得的平均速度与列车瞬时速度相差较大。因此,因轨道的轨枕间距过大导致行驶的磁悬浮列车测速不准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
技术介绍
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没有形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轨道,以解决因轨道的轨枕间距过大导致行驶的磁悬浮列车测速不准确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包括:辨别件,与轨道的轨枕固定;其中,所述辨别件的上侧沿所述轨道间隔排列有多个第一辨别区,所述第一辨别区沿所述轨道的长度小于所述轨道的轨枕之间的间距。本申请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申请实施例的轨道包括与轨道的轨枕固定的辨别件,辨别件的上侧沿轨道间隔排列有多个第一辨别区,第一辨别区沿所述轨道的长度小于所述轨道的轨枕之间的间距。与
技术介绍
相比,由于第一辨别区沿所述轨道的长度小于所述轨道的轨枕之间的间距,本申请实施例的的轨道和磁悬浮列车配合进行测速时,测速的精确程度不再受到轨枕之间的间距的限制,可以根据对测速精确程度的需要,设置第一辨别区沿所述轨道的长度,从而为对行驶的磁悬浮列车进行精确的测速提供了条件。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测速系统与轨道和磁悬浮列车固定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测速系统的辨别件与轨道固定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测速系统的时间获取装置的激光器,成像透镜和光电探测器的位置推导原理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测速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测速系统的测速过程的流程图;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测速系统的时间获取装置的激光器,成像透镜和光电探测器的位置示意图;图7为安装有本申请实施例的测速系统的磁悬浮列车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辨别件,110第一辨别区,120第二辨别区,131带孔薄条,132无孔薄条,140齿槽条,200时间获取装置,210激光器,211第一光斑,212第二光斑,220成像透镜,230光电探测器,231第一感光区,232第二感光区,240获取单元,250滤光片,260准直透镜,300处理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一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测速系统与轨道和磁悬浮列车固定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测速系统的辨别件与轨道固定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测速系统,用于测量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包括:辨别件100,用于与轨道固定,所述辨别件的上侧沿所述轨道间隔排列有多个第一辨别区110,所述第一辨别区110沿所述轨道的长度小于所述轨道的轨枕之间的间距;其中,单个所述第一辨别区沿所述轨道的长度为第一位移;时间获取装置200,用于固定在所述列车底部以获取通过所述第一位移的时间;处理单元30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移和通过所述第一位移的时间,计算第一速度。本申请实施例的测速系统包括辨别件,时间获取装置和处理单元。辨别件在与轨道固定后,辨别件的上侧沿轨道间隔排列有多个第一辨别区,第一辨别区沿所述轨道的长度小于所述轨道的轨枕之间的间距,单个所述第一辨别区沿所述轨道的长度为第一位移;时间获取装置固定在列车的底部以获取通过第一位移的时间;处理单元根据第一位移和通过第一位移的时间,计算第一速度。与
技术介绍
相比,由于第一辨别区沿所述轨道的长度小于所述轨道的轨枕之间的间距,本申请实施例的测速系统在进行测速时,测速的精确程度不再受到轨枕之间的间距的限制,可以根据对测速精确程度的需要,设置第一辨别区沿所述轨道的长度,从而能够对行驶的磁悬浮列车进行精确的测速。实施中,图3为图1所示的测速系统的时间获取装置的激光器,成像透镜和光电探测器的位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时间获取装置200包括:激光器210,用于向所述辨别件发射激光;成像透镜220和光电探测器230,设置位置为当所述列车悬浮在预设高度范围的额定高度时,第一光斑211经所述成像透镜220清晰成像于所述光电探测器230的感光面;其中,所述第一光斑211是所述激光在所述第一辨别区110形成的光斑;获取单元240,用于在所述列车悬浮在预设高度范围内行驶时,获取同一第一辨别区的所述第一光斑成像于第一感光区231的起止时刻之间的时间,作为通过所述第一位移的时间;其中,所述第一感光区231是所述列车悬浮在所述预设高度范围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时,所述第一光斑经所述成像透镜成像于所述光电探测器的感光面形成的像点及像点之间区域。列车悬浮的预设高度范围如可以是10±4毫米,额定高度就是设计的标准高度为10毫米。在确定激光发射器,成像透镜和光电探测器的位置时,先确定激光发射器的位置,激光器发射的激光在所述第一辨别区形成第一光斑;成像透镜和光电探测器的位置为当所述列车悬浮在10毫米的额定高度时,第一光斑经成像透镜汇聚清晰成像于所述光电探测器的感光面。在激光发射器,成像透镜和光电探测器的位置确定后,第一感光区是所述列车悬浮在10-4毫米和10+4毫米时,第一光斑经所述成像透镜成像于所述光电探测器的感光面形成的两个像点及两个像点之间区域。这样,就能保证所述列车在悬浮10±4毫米内行驶时,第一光斑在经成像透镜汇聚后都成像于第一感光区;获取单元获取的同一第一辨别区的所述第一光斑成像于第一感光区的起止时刻之间的时间,作为通过所述第一位移的时间。为了测速,获取单元需要获取同一第一辨别区的所述第一光斑成像于第一感光区的起止时刻之间的时间;为了获取同一第一辨别区的所述第一光斑成像于第一感光区的起止时刻之间的时间,获取单元需要对第一辨别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n辨别件,与轨道的轨枕固定;/n其中,所述辨别件的上侧沿所述轨道间隔排列有多个第一辨别区,所述第一辨别区沿所述轨道的长度小于所述轨道的轨枕之间的间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辨别件,与轨道的轨枕固定;
其中,所述辨别件的上侧沿所述轨道间隔排列有多个第一辨别区,所述第一辨别区沿所述轨道的长度小于所述轨道的轨枕之间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辨别区之间的区域是第二辨别区;
所述第一辨别区与所述第二辨别区具有高度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辨别区沿所述轨道的长度小于所述轨枕之间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辨别件包括带孔薄条和无孔薄条;
所述带孔薄条固定在所述轨道的轨枕的上表面;
所述无孔薄条固定在所述轨枕的下表面且与所述带孔薄条相对而置,所述无孔薄条中与所述带孔薄条中的孔相对的位置为所述第一辨别区,所述带孔薄条的孔之间为所述第二辨别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孔薄条的孔是沿所述轨道的长圆孔,所述长圆孔的长度大于等于100毫米小于等于150毫米,所述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耿庆厚高明李颖华任百峰刘钊刘曰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