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空式双线轨道梁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分体式真空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886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镂空式双线轨道梁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分体式真空管道,管道本体具有气密性真空管道腔,轨道梁体结构包括:第一轨道,第一轨道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二轨道,第二轨道包括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和第二轨道用于供列车双向通行;各个侧壁均包括外层侧壁和内层侧壁,在所述外层侧壁和内层侧壁之间形成沿各个侧壁长度方向的侧壁空腔,电气线圈设置在内层侧壁上,在所述外层侧壁上间隔设置有通风窗口,所述通风窗口与所述侧壁空腔连通。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双线管道线路电气线圈温升过高、建设成本高、占地面积大及施工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Hollow double track beam structure and its separated vacuum pipe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镂空式双线轨道梁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分体式真空管道
本技术涉及磁悬浮真空管道交通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镂空式双线轨道梁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分体式真空管道。
技术介绍
对于高速运行的大众交通工具而言,无论飞机还是高铁,其运行的主要阻力都是空气阻力,空气阻力限制了速度的提升,也形成了巨大的能耗,为了提升运行速度人们早已提出了真空管道+磁悬浮的概念,为了降低车辆运行的空气阻力,将车辆封闭在真空管道内运行以消除空气阻力,同时采用磁悬浮技术代替车轮和钢轨以消除机械摩擦阻力。所谓真空管道,实际上并不是绝对的真空状态,而是有一定的密度的空气存在于管道之内的,车辆在管道内运行仍然存在空气动力学作用,而且考虑到真空管道的建设成本,管道的断面积不可能比列车的断面积大的太多,这样列车在管道内高速运行时存在“阻塞”效应(业内将列车的断面积与管道的断面积之比称为阻塞比),阻塞效应的存在使得列车在真空管道内运行时受到较大的空气阻力,并且列车运行速度较高时在列车前方对空气进行压缩从而产生热量,这些热量会导致管道和列车表面温度升高,进而影响相关电器设备和机械结构的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镂空式双线轨道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式双线轨道梁体结构与管道上部结构相连接以形成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具有气密性真空管道腔,所述镂空式双线轨道梁体结构包括:/n第一轨道(10),所述第一轨道(10)包括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n第二轨道(20),所述第二轨道(20)包括第三侧壁(21)和第四侧壁(22),所述第一侧壁(11)、所述第二侧壁(12)、所述第三侧壁(21)和所述第四侧壁(22)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轨道(10)和所述第二轨道(20)用于供列车双向通行;/n其中,各个所述侧壁均包括外层侧壁(101)和内层侧壁(102),在所述外层侧壁(101)和所述内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镂空式双线轨道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式双线轨道梁体结构与管道上部结构相连接以形成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具有气密性真空管道腔,所述镂空式双线轨道梁体结构包括:
第一轨道(10),所述第一轨道(10)包括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
第二轨道(20),所述第二轨道(20)包括第三侧壁(21)和第四侧壁(22),所述第一侧壁(11)、所述第二侧壁(12)、所述第三侧壁(21)和所述第四侧壁(22)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轨道(10)和所述第二轨道(20)用于供列车双向通行;
其中,各个所述侧壁均包括外层侧壁(101)和内层侧壁(102),在所述外层侧壁(101)和所述内层侧壁(102)之间形成沿各个所述侧壁长度方向的侧壁空腔(100a),电气线圈设置在所述内层侧壁(102)上,在所述外层侧壁(101)上间隔设置有通风窗口(100b),所述通风窗口(100b)与所述侧壁空腔(100a)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镂空式双线轨道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10)与所述第二轨道(20)间隔设置,所述镂空式双线轨道梁体结构还包括连接盖板(30),所述连接盖板(30)沿所述镂空式双线轨道梁体结构的长度方向连续设置,所述连接盖板(30)用于连接所述第二侧壁(12)的上部以及所述第三侧壁(21)的上部,所述第一轨道(10)、所述连接盖板(30)、所述第二轨道(20)以及所述管道上部结构共同围成所述气密性真空管道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镂空式双线轨道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式双线轨道梁体结构还包括多个轨底联系梁(40),多个所述轨底联系梁(40)均位于所述镂空式双线轨道梁体结构的下部且沿所述镂空式双线轨道梁体结构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各个所述轨底联系梁(40)均位于所述第一轨道(10)和所述第二轨道(20)之间以用于增强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的抗扭转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镂空式双线轨道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侧壁包括多个所述通风窗口(100b),多个所述通风窗口(100b)沿各个所述侧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外层侧壁(101)上,多个所述通风窗口(100b)均与所述侧壁空腔(100a)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镂空式双线轨道梁体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刚毛凯张艳清李少伟张娜刘骁薄靖龙任晓博李萍余笔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