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6436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扩大双开门式冷藏库在物品进出时的宽度。在关闭纵向设置有密封柱的第一扇门而打开第二扇门的状态下,密封柱位于由第一扇门向第二扇门不凸出的后退位置上时存在于第一扇门上;在关闭第一扇门和第二扇门的状态下,密封柱的一部分向第二扇门凸出的状态时存在于第一扇门的背部,由密封柱和第一扇门、第二扇门构成对冷藏库的密封。(*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左右具有两扇门并能双开门、即具有可以从中间向左右分开的两扇门的冷藏库。现有的具有从中间向左右分开的两扇门的冷藏库已知有日本技术公开1987年第63692号所示的结构,其构成概况如图8、9、10所示。也就是说,在门A打开的状态下,密封柱21系放置在置放件22内。如果接下来把门A关上,则密封柱21的接合部21A从导向槽23的靠门A一侧的入口进入导向槽23内,接着在防冲击档块24的曲面24A上与拐角部相碰并在导向槽内转动。这样,密封柱21即可作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且密封柱21前面与开口25对齐即构成门A、B的密封垫片26的磁化面,从而将开口25密封。如将门A打开,则密封柱21沿凸部27的曲面27A顺时针转动并被放置在置放件22内。然而在上述的已有结构中,当将门A关紧而将门B打开的情况下,由于密封柱21与门A的前面平行而使开口25变窄,其结果是在门B开足状态下,会使物品出入冷藏库内时的面积变小,密封柱21成了累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以往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冷藏库的结构为外侧具有通过铰链轴支承在冷藏库上构成一对门的第一扇门和第二扇门,在第一扇门关闭而第二扇门打开的状态下,纵向设置在第一扇门打开侧的密封柱位于不从第一扇门向第二扇门凸出的第一扇门的后退位置;在第一扇门关闭后关闭第二扇门的情况下,通过装在第二扇门上的操作体连动,使所述密封柱的一部分朝向第二扇门凸出,当所述第一扇门、第二扇门和密封柱前进到对存放室进行密封的位置;在第一扇门打开的情况下,密封柱位于不向第二扇门凸出的第一扇门的后退位置。上述专利技术中,其特点在于将密封柱的前进或后退可相对于第一扇门作转动。上述专利技术中,其特点在于将密封柱的前进或后退可相对于第一扇门作滑动。上述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在密封柱驱动装置内的连动杠杆的一端形成有与装在第二扇门上的操作体相碰的作用部,在所述连动杠杆上形成从其作用部穿过转动中心到另一端的驱动销滑动长孔,插入所述驱动销滑动长孔的驱动销通过在密封柱驱动装置的下壳体件形成的驱动销导向槽插入密封柱上部的凸轮槽,并可使密封柱转动。上述专利技术中,其特点在于,连动杠杆被转动自如地置放在密封柱驱动装置的壳体内,连动杠杆的作用部从所述壳体凸出并配置在与第二扇门的操作体相接触的位置上,连动杠杆的驱动销配置在插入密封柱上部的凸轮槽的位置并将所述壳体固定在冷藏库上部。上述专利技术中,其特点在于,为使第二扇门有误时不能关闭,在与装在第二扇门的操作体相碰的作用部上设置有与第二扇门的操作体接触用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通过上述构成,本专利技术在第一扇门关闭状态下打开第二扇门时,装在第一扇门上的密封柱不向第二扇门方向凸出,位于第一扇门的后退位置。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壳体固定在冷藏库上部而将起前述作用的密封柱驱动装置配置在适当位置。本专利技术在有误情况下关门时第一扇门与第二扇门之间因级差而形成空档,可提醒使用者对门的开闭进行矫正。对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双开门式冷藏库的第一扇门和第二扇门状态的概略俯视图。图2为同一冷藏库的密封柱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表示同一冷藏库的密封柱驱动装置内的连动杠杆部分与装在密封柱上端的导向体的关系的俯视图。图4为同一冷藏库的导向体部分的要部立体图。图5为以处在密封柱驱动装置内的状态说明同一冷藏库的第一扇门与第二扇门关系的要部俯视图。图6为以处在密封柱驱动装置内的状态说明同一冷藏库的第一扇门与第二扇门处于不同关系时的要部俯视图。图7为以处在密封柱驱动装置内的状态说明同一冷藏库的第一扇门与第二扇门处于另一种不同关系时的要部俯视图。图8为以往冷藏库的带有密封柱的门的立体图。图9为表示同一冷藏库的开口部分的主视图。图10为表示同一冷藏库的门部分的剖面图。以下结合附图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图1中,冷藏库1的存放室可通过一对双开门式的门开闭,该一对门的第一扇门和第二扇门各自的外侧通过铰链轴支承在冷藏库1上。在上述第一扇门2的开放端一侧装有向第二扇门2一侧进退状转动的密封柱4。该密封柱4的动作为在如图1(a)所示第一扇门打开状态下该密封柱4在内侧转动位置即不从第一扇门2的开放端凸出的后退位置,该后退位置可保持图1(b)所示的第一扇门2关闭而第二扇门3打开的状态。另外,这是由于密封柱4处在上述后退位置时受到未图示的加力装置施力的缘故。接下来关闭第二扇门3,此时与该关闭动作连动并配置在置放库上方内面的密封柱驱动装置(后面详述)即与密封柱4朝后退位置所施加的力抗衡,并将密封柱4转动到如图1(c)所示向第二扇门3一侧凸出的前进位置,在第一扇门2和第二扇门3之间进行可靠的密封。而在取出存放室内的物品时,一打开第二扇门如图1(d)所示,就可通过密封柱驱动装置使密封柱4再次转动到后退位置;而在第一扇门2打开时,即使第二扇门3关闭,密封柱4也转动到后退位置,如图1(e)所示。因此,在打开第一扇门2和第二扇门3中的任一扇或两扇门的情况下,密封柱4均在第一扇门2的后退位置,可以扩大存放室的开口。图2表示前述密封柱驱动装置5的结构。即在壳体7上设置有中间被轴支承的连动杠杆6,壳体7由上壳体件7a和下壳体件7b结合而成。而在下壳体件7b上形成有连动杠杆6的中间轴支承的轮毂8和根据该连动杠杆6的转动轨迹向内侧倾斜的驱动销导向槽9。前述密封柱驱动装置5配置在存放室上方内面靠第一扇门2开闭一侧,并通过加强板10将上壳体件7a固定在上室壁面1a上。连动杠杆6一端靠壳体7外面形成作用部11,另一端则位于壳体7内形成驱动销滑动长孔12。13为贯通前述驱动销滑动长孔12和驱动销导向槽9并向下壳体件7b下方凸出的驱动销,其上端形成有以固定在连动杠杆6上为目的的大直径头部14。连动杠杆6通过弹簧15受到顺时针方向的力,在其自由状态时,将作用部11设定在位于第二扇门3的开闭动作范围内。因此,第二扇门3一关闭,则设在该第二扇门3上作为操作体的凸起16即顶压作用部11从图3(a)所示状态变为(c)所示状态,与弹簧15抗衡,并如图3(c)所示将连动杠杆6朝逆时针方向转动。由于该连动杠杆6朝逆时针方向转动,驱动销13一面拨动滑动长孔12,一面沿着驱动销导向槽9移动。而密封柱4则在后退转动位置上形成被放入第一扇门2的存放室17的状态,其上端设置有一体状的导向体18。而且与第二扇门3的开闭连动而与移动驱动销导向槽9的驱动销13的移动轨迹相对抗,并在导向体18上形成凸轮槽19。因此,当连动杠杆6在图3(a)状态时,导向体1 8如图3(b)所示与连动杠杆6正交,如图4所示将装在导向体18下部的密封柱4位于后退位置并放入第一扇门的存放室17。而当连动杠杆6在图3(c)状态时,导向体18如图3(d)所示平行于连动杠杆6,而装在导向体18下部的密封柱4则转动到朝第二扇门3侧凸出的前进位置。还有,图3(b)、(d)中虚线所示小圆圈为密封柱4转动的支点。如上所述,在图1(a)、(b)、(d)所示状态中,由于从第二扇门3凸状设置的凸起16为不顶压作用部11的状态,故在图3(a)和(b)所示状态时,密封柱4在第一扇门2的后退位置;而在图1(c)所示状态时,从第二扇门3凸状设置的凸起16顶压作用部11,形成图3(c)和(d)所示状态,密封柱4转动到朝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外侧具有通过铰链轴支承在冷藏库上构成一对门的第一扇门和第二扇门,在第一扇门关闭而第二扇门打开的状态下,纵向设置在第一扇门打开侧的密封柱位于不从第一扇门向第二扇门凸出的第一扇门的后退位置;在第一扇门关闭后关闭第二扇门的情况下,通过装在第二扇门上的操作体连动使所述密封柱的一部分朝向第二扇门凸出,当所述第一扇门、第二扇门和密封柱前进到对存放室进行密封的位置;在第一扇门打开的情况下,密封柱位于不向第二扇门凸出的第一扇门的后退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地辰男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冷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