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下电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临域本申请涉及充放电控制技术临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下电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电动车在使用过程中一些突出问题也体现出来。其中电动汽车起动和熄火,进行高压上下电时出现的接触器粘连故障、电磁干扰等就属于频繁出现的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传统的技术方案一般是在主正接触器两端并联一个预充电路,预充电路包括预充电阻和预充接触器。高压上电时,先闭合主负接触器和预充接触器,高压电池通过预充电路对高压逆变器中的直流母线电容预充电升压。接触器内侧和外侧电压达到允许偏差范围内时再闭合接触器,接触器闭合瞬间产生的瞬间电流会被限制在接触器所能承受的范围内。高压下电时,利用单向DCDC变换器把电压稳定的高压电池能量降压给12V蓄电池充电,保障电动汽车在高压上电完成之后在运行过程中各控制器的正常工作。上述传统的技术方案虽然利用预充电阻大大降低了高压上电时的瞬间电流,但是传统的技术方案仍存在缺陷,其至少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预充时间不能过长和预充电阻的分压作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下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整车控制器、双向DCDC变换器以及电容,所述整车控制器与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通信连接,所述电容与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电连接,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连接第一电源设备;/n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向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发送上下电指令;/n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用于当所述上下电指令为上电指令时,对所述第一电源设备输出的第一电压升压,使得所述第一电源设备给所述电容充电,当所述上下电指令为下电指令时,对所述电容两端的第二电压降压,使得所述电容进行放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下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整车控制器、双向DCDC变换器以及电容,所述整车控制器与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通信连接,所述电容与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电连接,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连接第一电源设备;
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向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发送上下电指令;
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用于当所述上下电指令为上电指令时,对所述第一电源设备输出的第一电压升压,使得所述第一电源设备给所述电容充电,当所述上下电指令为下电指令时,对所述电容两端的第二电压降压,使得所述电容进行放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第二电源设备、第一电压传感器、第二电压传感器以及与所述第二电源设备连接的接触器,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整车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电池模块与所述电容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压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第二电源设备的第三电压,所述第二电压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电容两端的第二电压;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用于采集所述第二电压以及所述第三电压,并在所述第二电压等于所述第三电压时,关闭所述接触器,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所述接触器关闭的第一通知信息;
所述整车控制器还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第一通知信息时,向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发送停止对所述第一电压升压的指令,使得所述第一电源设备停止对所述电容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用于接收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下电指令,断开所述接触器,并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所述接触器断开的第二通知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包括正接触器以及负接触器,所述正接触器与所述第二电源设备的正极连接,所述负接触器与所述第二电源设备的负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所述第一电源设备;
所述第一电源设备用于当所述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瑞恒,张舟,刘颖,吴一龙,王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