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形工件包边系统软件下料返程流程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平板形工件进行侧边包贴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许多平板形产品生产线中,都有一道对平板形工件进行侧边包贴的工序,尤其是电路板生产企业。这类生产工序是:用专用胶带将平板形工件全周边包贴起来。目前该类工序均为人工完成,其结果是包贴状态一致性差,且有不等部位的偏贴、褶皱、漏隙等缺陷。对于通常的大、重板件,人工操作困难更大。这对于相关产品生产线是个严重影响流程的瓶颈,掣肘整个生产过程自动化。这就亟待研发一种能够保证包贴状态一致性且取代重体力人工操作的自动化方法,以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包贴状态一致性差,偏贴、褶皱、漏隙等缺陷和人工包贴操作笨重等困难,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板形工件包边系统软件下料返程流程,分为下料杆回缩流程和下料臂内摆流程两段。下料杆回缩流程为:1:下料杆缩→下料吸盘触压低位;2:下料杆缩;下料吸盘触压低位;3:如果RMTB值减小到RMTB=下料杆上缩到位磁敏电阻最小值RMTB0,即下料杆上缩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形工件包边系统软件下料返程流程,分为下料杆回缩流程和下料臂内摆流程两段,其特征是:/n板形工件包边系统软件下料杆回缩流程为:/nStp B2-1.1:J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形工件包边系统软件下料返程流程,分为下料杆回缩流程和下料臂内摆流程两段,其特征是:
板形工件包边系统软件下料杆回缩流程为:
StpB2-1.1:JSB2上电→下料高压继电器常闭接点JSB2-2吸断→JT4掉电→JT4-2释放开断,JT4-1合通,同时,下料杆触压信号sB值减小到sB=0→下料杆给定上缩位移信号dBR赋值0→LCPTB工作→JT3上电→JT3-1吸合,同时JT3-2吸断;——下料杆缩→sB值增大→JSB2掉电——下料吸盘触压低位;
StpB2-1.2:——下料杆缩;——下料吸盘触压低位;
StpB2-1.3:如果RMTB值减小到RMTB=下料杆上缩到位磁敏电阻最小值RMTB0,即下料杆上缩到位,→结束;否则,→StpF2-1.2;
板形工件包边系统软件下料臂内摆流程为:
StpB2-2.1:下料杆上缩到位磁敏电阻值减小到RMTB=下料杆上缩到位磁敏电阻最小值RMTB0,→下料臂给定摆角信号βR赋值为下料臂摆角取料位信号β1值;——下料臂内摆,→下料臂摆角反馈信号β值增大;
StpB2-2.2:如果β值增大到β=β1,即下料臂内摆到位,→结束;否则,下料臂继续内摆,→β值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形工件包边系统软件下料返程流程,其特征是:
在板形工件包边系统操作、控制电路中:
下料臂逆变触发模块Gβ右框中对应于上料臂逆变触发模块Gα左框中的A相正极触发信号下拉电阻RAP0的一端、B相正极触发信号下拉电阻RBP0的一端、C相正极触发信号下拉电阻RCP0的一端、A相负极触发信号下拉电阻RAN0的一端、B相负极触发信号下拉电阻RBN0的一端和C相负极触发信号下拉电阻RCN0的一端分别连接到控制器芯片U的PD2、PD3、PD4、PD5、PD6和PD7引脚;上料臂摆角反馈信号接线端Pα通过上料臂摆角反馈信号耦合电阻RPF连接到控制器芯片U的PA2引脚;下料臂摆角反馈信号接线端Pβ通过下料臂摆角反馈信号耦合电阻RPB连接到控制器芯片U的PA3引脚;上料杆上缩到位信号光耦LCTF的输出端正极连接到控制器芯片U的PA4引脚,上料杆上缩到位信号光耦LCTF的输出端负极接地;下料杆上缩到位信号光耦LCTB的输出端正极连接到控制器芯片U的PA5引脚,下料杆上缩到位信号光耦LCTB的输出端负极接地;上料杆触压信号接线端PSF连接到控制器芯片U的PA6引脚;下料杆触压信号接线端PSB连接到控制器芯片U的PA7引脚;上料臂摆角取、放料位信号接线端PαN连接到控制器芯片U的PC7引脚;下料臂摆角取、放料位信号接线端PβN连接到控制器芯片U的PA6引脚;A相正极触发信号下拉电阻RAP0的一端、B相正极触发信号下拉电阻RBP0的一端、C相正极触发信号下拉电阻的一端、A相负极触发信号下拉电阻的一端、B相负极触发信号下拉电阻的一端和C相负极触发信号下拉电阻的一端分别连接到控制器芯片U的PC5、PC4、PC3、PC2、PC1和PC0引脚,A相正极触发信号下拉电阻RAP0的另一端、B相正极触发信号下拉电阻RBP0的另一端、C相正极触发信号下拉电阻的另一端、A相负极触发信号下拉电阻的另一端、B相负极触发信号下拉电阻的另一端和C相负极触发信号下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A相正驱动光耦LCAP、B相正驱动光耦LCBP、C相正驱动光耦LCCP、A相负驱动光耦LCAN、B相负驱动光耦LCBN和C相负驱动光耦LCCN的输入端正极;A相正驱动光耦LCAP、B相正驱动光耦LCBP、C相正驱动光耦LCCP、A相负驱动光耦LCAN、B相负驱动光耦LCBN和C相负驱动光耦LCCN的输入端负极均接地;馈带机构操控信号光耦LCPW的输入端正极、下料杆上缩操控信号光耦LCPTB的输入端正极、上料杆下伸操控信号光耦LCNTF的输入端正极和上料杆上缩操控信号光耦LCPTF的输入端正极分别通过馈带机构操控信号下拉电阻RPW、下料杆上缩操控信号下拉电阻RRPB、上料杆下伸操控信号下拉电阻RNTF和上料杆上缩操控信号下拉电阻RPTF连接到控制器芯片U的PB3、PB2、PB1和PB0引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形工件包边系统软件下料返程流程,其特征是:
在下料杆伸缩电机的放大-驱动-执行电路中:
下料杆运行控制系统上缩放大环节APTB由以下料杆上缩运行开关MOSFETQPTB为核心的PWM调功电路组成;
下料杆上缩操控信号光耦LCPTB的输出端正极连接到下料杆上缩操控信号第一触发二极管DPTB1的负极,下料杆上缩操控信号光耦LCPTB的输出端负极接地;系统工作电源正极端EP同时连接到下料杆上缩操控信号偏流电阻RPTBb的一端、下料杆上缩运行开关栅偏压电阻RPTBg的一端和下料杆上缩运行开关MOSFETQPTB的漏极;下料杆上缩操控信号偏流电阻RPTBb的另一端与的下料杆上缩操控信号第一触发二极管DPTB1的正极和下料杆上缩操控信号第二触发二极管DPTB2的正极同时连接,下料杆上缩运行开关栅偏压电阻RPTBg的另一端与下料杆上缩运行开关MOSFETQPTB的删极连接;下料杆上缩运行开关耦合电阻RPTBc跨接在下料杆上缩运行开关MOSFETQPTB的删极和下料杆上缩运行开关触发三级管TPTB的集电极之间;下料杆上缩操控信号第二触发二极管DPTB2的负极与下料杆上缩运行开关触发三级管TPTB的基极连接;下料杆上缩运行开关触发三级管TPTB的发射极接地;下料杆上缩运行驱动续流稳压管DPTB的负极与下料杆上缩运行开关MOSFETQPTB的源极连接,下料杆上缩运行驱动续流稳压管DPTB的正极接地;下料杆上缩运行驱动滤波电感LPTB跨接在下料杆上缩运行驱动续流稳压管DPTB的负极和下料杆上缩运行驱动滤波电容CPTB的正极之间;下料杆上缩运行驱动滤波电容CPTB的负极接地;下料杆上缩运行隔离继电器分压电阻RPTBJ的一端连接到下料杆上缩运行驱动滤波电容CPTB的正极,另一端同时连接到下料杆上缩运行隔离继电器续流稳压管DPTBJ的负极和下料杆上缩运行隔离继电器电磁线圈JT3的一端;下料杆上缩运行隔离继电器续流稳压管DPTBJ的正极和下料杆上缩运行隔离继电器电磁线圈JT3的另一端同时接地;
下料杆上缩运行隔离继电器第一常开接点JT3-1与下料杆下伸运行隔离继电器第一常闭接点JT4-1串联;该串联支路跨接在下料杆上缩运行驱动滤波电容CPTB的正极和下料杆伸缩电机定子绕组LTB的一端之间;下料杆伸缩电机定子绕组LTB的另一端接地;
下料杆运行控制系统下伸放大环节ANTB由以下料臂摆角取、放料位继电器常开接点Jβ-1和下料高压继电器常闭接点JSB2-2核心的开关电路组成;
下料杆上缩运行隔离继电器第二常闭接点JT3-2与下料杆下伸运行隔离继电器第二常开接点JT4-2串联;该串联支路再与下料杆下伸运行第一降压稳压管DNTB1串联;下料杆下伸运行第一降压稳压管DNTB1的正极同时与下料杆下伸运行第二降压稳压管DNTB2的负极及下料杆下伸运行驱动滤波电容CNTB的正极连接;下料杆下伸运行第二降压稳压管DNTB2的正极与下料杆下伸运行驱动滤波电容CNTB的负极连接;
下料杆下伸运行第一降压稳压管DNTB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宪宝,屈百达,佟艳芬,韩开旭,赵荣阳,
申请(专利权)人:北部湾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