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6042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冷藏库,在电力需求高峰期降低耗电功率,可有助于需求电力的平均化。依次用管道将压缩机22、凝结器23、减压装置25、第一冷却器26、第二冷却器27连接成环形。第二冷却器27由蓄冷剂29和蒸发管31构成。控制装置32根据库内温度和设定温度来控制压缩机22的运转,而且在电力需求高峰期关掉压缩机22。(*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于超市或便利商店等店铺内的冷藏、冷冻商品陈列柜等冷藏库。例如特公平1-179884号公报(F25D21/08)或特开平8-136107号公报(F25D16/00)所示,现有的这种冷藏库的结构是,具有在库内容纳低温物品的贮藏室和冷气循环回路,在该冷气循环回路中配设蓄冷剂而进行冷却。并且,在除霜时送风机运转,由蓄冷剂的溶解潜热所冷却的空气在贮藏室内循环,使贮藏室内保持规定的温度。即,这种冷藏库在冷却器除霜时,因冷却运转停止而无法冷却贮藏室内。因此,在冷气循环回路中配设蓄冷剂,在冷却运转过程中使蓄冷剂结冻,而在冷却器除霜时利用蓄冷剂冷却循环中的空气,从而冷却贮藏室内。可是,在夏季的白天等,由于气温上升,一般家庭和工厂或店铺等更会使冷气机满载运转,高峰期的电力需求也上升。因此,为了促进电力的高效利用,希望消除该电力需求的高峰而使其平均化,可是商品陈列柜常年都在运转的超市或便利商店等从未考虑过对该电力需求的平均化对策。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藏库,可在电力需求的高峰期降低电力消耗,有助于使电力需求平均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藏库,用构成冷却装置的冷却器冷却贮藏室而成,所述冷藏库包括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库内温度、或在贮藏室内循环的冷气温度与设定温度来控制所述冷却装置;以及蓄冷剂,可进行热交换地设置在所述冷却器中;而且,所述控制装置在电力需求高峰期间控制所述冷却装置停止运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结构,在用构成冷却装置的冷却器来冷却贮藏室的冷藏库中,包括依据库内温度、或在贮藏室内循环的冷气温度与设定温度来控制该冷却装置的控制装置;以及可进行热交换地设置在该冷却器热中的蓄冷剂;而且,控制装置在电力需求高峰期间控制该冷却装置停止运转,因此,在电力需求高峰期可利用蓄冷剂的溶解潜热来保持贮藏室的冷却能力,并使冷却装置停止而有助于电力需求的平均化。尤其是在冷却装置停止期间也进行冷却器的除霜,所以还可以省略除霜加热器等特殊的除霜装置。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冷藏库,在电力需求高峰期间,当库内温度或在贮藏室内循环的冷气温度达到高于设定温度上限值的规定高温时,控制装置还可以控制所述冷却装置开始运转。利用上述结构,在电力需求尖峰期间,当库内温度或在贮藏室内循环的冷气温度达到高于设定温度上限值的规定高温时,控制装置控制该冷却装置开始运转,因此,在冷却装置停止期间,当库内温度等上升到该高温时,冷却装置开始运转,重新开始利用冷却器的冷却运转。从而,在冷却装置停止期间,因物品频繁地出入贮藏室等而导致库内温度异常上升时,也能够可靠地冷却贮藏室。再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冷藏库,在上述电力需求高峰期间,在冷却装置开始运转后,当库内温度或在贮藏室内循环的冷气温度达到高于设定温度下限值的规定低温时,控制装置还可以控制该冷却装置停止运转。根据上述结构,在所述电力需求高峰期间,在冷却装置开始运转后,当库内温度或在贮藏室内循环的冷气温度达到高于设定温度下限值的规定低温时,控制装置还可以控制该冷却装置停止运转,因此,能够将因异常温升所引起的冷却装置的运转抑制到最小限度,并且,可将在电力需求高峰期间的用电增加量抑制到最小限度。此外,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冷藏库中,所述冷却器包括设于通道内的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用管道将压缩机、凝结器、减压装置、所述第二冷却器及所述第一冷却器依次连接成环形,构成致冷剂回路,并在所述第二冷却器中设置蓄冷剂,且配置于所述通道内的冷气下游。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冷却器包括设于通道内的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用管道将压缩机、凝结器、减压装置、该第二冷却器及该第一冷却器依次连接成环形,构成致冷剂回路,并在该第二冷却器中设置蓄冷剂,并配置于该通道内的冷气下游,因此,通过使经减压装置减压的致冷剂最初流入第二冷却器,而使第二冷却器的温度降低最多,还可以稳定且可靠地使蓄冷剂结冻。尤其是第二冷却器位于第一冷却器的冷气下游,因此,循环冷气中的水分被第一冷却器除去,并能将对蓄冷剂的着霜抑制到最小限度。另外,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冷藏库中,所述冷却器包括设于通道内的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剂、用管道将压缩机、凝结器、减压装置、所述第二冷却器及所述第一冷却器依次连接成环形,构成致冷剂回路,并在所述第二冷却器中设置致冷剂,并配置于所述通道内的冷气上游。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冷却器包括设于通道内的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用管道将压缩机、凝结器、减压装置、该第二冷却器及该第一冷却器依次连接成环形,构成致冷剂回路,并在该第二冷却器中设置蓄冷剂,且配置于该通道内的冷气上游侧,因此,通过使经减压装置减压的致冷剂最初流入第二冷却器,而使第二冷却器的温度降低最多,还可稳定且可靠地使蓄冷剂结冻。尤其是第二冷却器位于第一冷却器的冷气上游,所以冷却贮藏室后的温度高的冷气吹到蓄冷剂,可促进蓄冷剂的着霜溶解。附图的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冷藏库的主视图;图2是冷藏库的纵向剖面图;图3是冷却装置的致冷剂回路图;图4是表示压缩机的动作与库内温度变化的时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冷藏库的纵向剖面图。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冷藏库的主视图,图2是冷藏库的纵向剖面图,图3是冷却装置的致冷剂回路图。本实施例的冷藏库10是所谓的リ-チィン型商品陈列柜,由前面开口的绝热箱体11构成。绝热箱体11的前面开口可由对开的玻璃门18、18自由开闭地封闭。而且,在绝热箱体11的内侧以规定的间隔安装隔板12,隔板12的内侧成为贮藏室15。在贮藏室15中以规定的间隔架设有多个搁板17,在该搁板17上陈列并冷藏有商品。此外,20是用于照明贮藏室15的荧光灯,被安装在贮藏室15的两侧。19、19是用于开闭玻璃门18、18的把手。在该隔板12与绝热箱体11之间构成通道14。在该通道14内的下部纵向设置有构成冷却装置21一部分的第一冷却器26(鳍管型),而且在与第一冷却器26保持规定距离的上方,将第二冷却器27纵向设置于通道14内。在第二冷却器27上方的通道14内的上部设置有送风机28,从下方的通道14内吸入冷气后向前方的贮藏室15排出冷气而形成循环。即,第二冷却器27被配置于通道14内的第一冷却器26的冷气下游。此外,该送内机28在冷藏库10的运转过程中一直运转,16是排水孔。在绝热箱体11的下方设有机械室30,在机械室30内设置构成冷却装置21的一部分的往复型、旋转型、或涡旋型等压缩机22、凝结器23及凝结器用送风机24等。此时,在机械室30的前面设有凝结器23,在该凝结器23和压缩机22之间设有吸入型凝结器用送风机24。另一方面,冷却装置21的致冷剂回路如图3所示,是用管道将压缩机22的排出口、凝结器23、减压装置25(膨胀阀或毛细管道)、第二冷却器27及第一冷却器26、压缩机22的吸进口依次连接成环形而构成。所述第二冷却器27包括连接在减压装置25与第一冷却器26之间的蒸发管31和为与其进行热交换而设置的蓄冷剂29,该蓄冷剂29可从蒸发管31上拆卸下来。在此,蓄冷剂29可使用例如日本轻金属公司的产品チルファスト(商品名称)等,能够通过在规定时间内冷却而结冻、储存冷热。然后,利用蓄冷剂29融解时的潜热可将周围环境冷却到规定的温度。利用由电脑等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藏库,用构成冷却装置的冷却器冷却贮藏室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库包括: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库内温度、或在贮藏室内循环的冷气温度与设定温度来控制所述冷却装置;以及蓄冷剂,可进行热交换地设置在所述冷却器中;而且,所述控制装置在电力需求高峰期间控制所述冷却装置停止运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口刚后藤清和相良寿夫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