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康康专利>正文

一种冲压下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905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冲压下模,该冲压下模包括本体;本体由固定座和成型腔组成;成型腔由两个呈“L”形状的成型板相对组成,且每个成型板交接在固定座一端面上,成型板的下端面设有一号弹簧,且一号弹簧一端固接在固定座的一端面的中心位置,一号弹簧的另一端面抵在两个成型板相互靠近的两端;通过固定座、两个成型板和一号弹簧之间的配合,使得板材在本体上冲压后,冲压得到的零件易于从本体上脱离取出。

A stamping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压下模
本专利技术属于冲压模具
,具体的说是一种冲压下模。
技术介绍
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在申请号为2013102662308中提供的一种冲压模具,板材放置在下模座上后,上模座挤压板材,同时上模座设有的压板按压板材的边缘,当板材被冲压成型后,在向上推动顶杆,顶杆再将冲压后的板材推出下模座;板材的冲压和取出过程中,板材会与下模座的侧壁之间发生摩擦,会使得板材表面受到一定的损伤,同时冲压后的板材取出还得推动顶杆将板材推出,增加生产劳动力的成本,不易板材的冲压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描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冲压下模。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冲压下模,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由固定座和成型腔组成;所述成型腔由两个呈“L”形状的成型板相对组成,且每个成型板交接在固定座一端面上,成型板的下端面设有一号弹簧,且一号弹簧一端固接在固定座的一端面的中心位置,一号弹簧的另一端面抵在两个成型板相互靠近的两端;通过固定座、两个成型板和一号弹簧之间的配合,使得板材在本体上冲压后,冲压得到的零件易于从本体上脱离取出;工作时,初始状态时,一号弹簧将成型板推开,然后将板材放置在两个成型板的上端,接着板材被按压并伸入成型腔内,最后板材被按压在成型腔内,此时板材被冲压成U形状,当板材不在被按压后,由于一号弹簧的弹力作用,一号弹簧向上顶开成型板,使得成型板绕其铰接点转动,然后成型腔的空间变大,被冲压的板材与成型板之间相互分离,此时再将冲压后的板材取出时,板材可以轻松取出,便于工人的拿取操作,减小劳动力,便于生产。优选的,所述成型板相对的侧壁上均匀开设多个一号通孔,且一号通孔通过输油管道与供油单元连通;所述供油单元用于将润滑油通过一号通孔流淌在成型板的侧壁上,供油单元固接在固定座上,且位于成型板的下方;通过一号通孔与供油单元之间的配合,实现成型板上开设的一号通孔内股出润滑油,减小板材与成型板之间的摩擦力;工作时,板材放置在成型板上冲压时,板材挤压成型板,成型板挤压供油单元,然后供油单元将润滑油通过输油管流入一号通孔内,然后润滑油经一号通孔流淌在成型板的侧壁上,当成型板的侧壁上覆盖一层润滑油后,板材与成型板的侧壁之间形成一层油膜,减小板材与成型板的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有益于板材在成型腔的冲压滑动。优选的,所述供油单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储油囊,储油囊内装有润滑油,储油囊通过输油管与一号通孔连通,壳体上端面对称设有U形架,U形架之间设有按压块,按压块通过二号弹簧连接在U形架内,按压块的下端穿过壳体并贴附在储油囊上;通过供油单元,实现储油囊内润滑油流淌在成型板的侧壁上;工作时,成型板绕其铰接点转动后,成型板的下端按压按压块,然后按压块的下端挤压壳体内的储油囊,接着储油囊的润滑油从输油管股入一号通孔内,最后润滑油从一号通孔内流淌在成型板的侧壁上,使得成型板的侧壁上附有润滑油,减小板材与成型板之间的摩擦力。优选的,每个所述成型板的内直角处开设集油槽,集油槽连通成型板内开设的二号通孔;所述二号通孔一孔端与集油槽连通,二号通孔的另一孔端位于按压块的上方;所述按压块内开设一号空腔,一号空腔与储油囊连通,一号空腔内的下部分侧壁上固接一号杆,一号杆的中间位置设有二号杆,二号杆上设有橡胶材质制成的挡块,二号杆与最近的挡块之间设有三号弹簧;通过集油槽、二号通孔和按压块之间的配合,实现润滑油的回收再利用;工作时,被冲压后的板材从成型腔内取出后,板材的表面粘附有部分润滑油,而成型板的侧壁粘附的润滑油就会顺着成型板的侧壁流入集油槽内,然后润滑油再沿着二号通孔流入到一号空腔内,最后润滑油流入到储油囊内,使得润滑油的再次利用,若储油囊内的润滑油不够用时,可将外界的润滑油倒入集油槽内,最后润滑油流入储油囊内;当成型板挤压按压块时,成型板挤压挡块,靠近成型板的挡块堵住二号通孔,同时,挡块按压二号杆向下运动,使得靠近一号杆的挡块封堵住一号空腔的下端,此时按压块可以将储油囊内足够的润滑油股入成型板的侧壁上。优选的,每个所述成型板的上端直角处开设四分之一圆的一号槽,一号槽内设有辊轮,辊轮铰接在一号槽的侧壁上,辊轮的两端设有挡板;通过辊轮和挡板之间的配合,便于板材的放置和板材的滑动;工作时,将板材放置在成型板的上端,并使得板材的两侧边嵌入在相邻挡板之间,然后在对板材进行冲压,由于板材贴附在辊轮上,因此当板材被冲压时,板材与辊轮之间发生滚动摩擦,从而减小板材与成型板之间的摩擦力。优选的,所述成型板内开设三号通孔,且三号通孔一孔端通过输油管连通储油囊,三号通孔一孔端连通一号槽;通过三号通孔和一号槽之间的配合,使得辊轮转动时,辊轮表面粘附上润滑油,减小板材与辊轮的摩擦力;工作时,按压块挤压储油囊,储油囊内的润滑油经输油管股入三号通孔内,然后润滑油股入一号槽内;当辊轮转动时,辊轮表面粘附上润滑油,使得辊轮与板材之间形成一层油膜,再次减小板材与辊轮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板材有益于向成型腔内滑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冲压下模,通过将本体分成两个可转动的成型板,板材冲压成型后,在一号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一号弹簧向上顶开成型板,使得成型板绕其铰接点转动,然后成型腔的空间变大,被冲压的板材与成型板之间相互分离,此时再将冲压后的板材取出时,板材可以轻松取出,便于工人的拿取操作,减小劳动力,便于生产。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冲压下模,成型板绕其铰接点转动后,成型板的下端按压按压块,然后按压块的下端挤压壳体内的储油囊,接着储油囊的润滑油从输油管股入一号通孔内,最后润滑油从一号通孔内流淌在成型板的侧壁上,使得成型板的侧壁上附有润滑油,减小板材与成型板之间的摩擦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本体1、固定座11、一号弹簧111、成型腔12、成型板2、一号通孔21、集油槽22、二号通孔221、一号槽23、辊轮231、挡板232、三号通孔24、供油单元3、壳体31、储油囊311、U形架312、按压块4、二号弹簧41、一号空腔42、一号杆421、二号杆422、挡块423、三号弹簧42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冲压下模,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由固定座11和成型腔12组成;所述成型腔12由两个呈“L”形状的成型板2相对组成,且每个成型板2交接在固定座11一端面上,成型板2的下端面设有一号弹簧111,且一号弹簧111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压下模,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由固定座(11)和成型腔(12)组成;所述成型腔(12)由两个呈“L”形状的成型板(2)相对组成,且每个成型板(2)交接在固定座(11)一端面上,成型板(2)的下端面设有一号弹簧(111),且一号弹簧(111)一端固接在固定座(11)的一端面的中心位置,一号弹簧(111)的另一端面抵在两个成型板(2)相互靠近的两端;通过固定座(11)、两个成型板(2)和一号弹簧(111)之间的配合,使得板材在本体(1)上冲压后,冲压得到的零件易于从本体(1)上脱离取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压下模,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由固定座(11)和成型腔(12)组成;所述成型腔(12)由两个呈“L”形状的成型板(2)相对组成,且每个成型板(2)交接在固定座(11)一端面上,成型板(2)的下端面设有一号弹簧(111),且一号弹簧(111)一端固接在固定座(11)的一端面的中心位置,一号弹簧(111)的另一端面抵在两个成型板(2)相互靠近的两端;通过固定座(11)、两个成型板(2)和一号弹簧(111)之间的配合,使得板材在本体(1)上冲压后,冲压得到的零件易于从本体(1)上脱离取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压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板(2)相对的侧壁上均匀开设多个一号通孔(21),且一号通孔(21)通过输油管道与供油单元(3)连通;所述供油单元(3)用于将润滑油通过一号通孔(21)流淌在成型板(2)的侧壁上,供油单元(3)固接在固定座(11)上,且位于成型板(2)的下方;通过一号通孔(21)与供油单元(3)之间的配合,实现成型板(2)上开设的一号通孔(21)内股出润滑油,减小板材与成型板(2)之间的摩擦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冲压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单元(3)包括壳体(31);所述壳体(31)内设有储油囊(311),储油囊(311)内装有润滑油,储油囊(311)通过输油管与一号通孔(21)连通,壳体(31)上端面对称设有U形架(312),U形架(312)之间设有按压块(4),按压块(4)通过二号弹簧(41)连接在U形架(312)内,按压块(4)的下端穿过壳体(31)并贴附在储油囊(311)上;通过供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康康王成张维
申请(专利权)人:孙康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