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复合原木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800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复合原木门,包括门框和铰接于所述门框的门扇,所述门框与所述门扇铰接的一面内凹有若干空槽,所述空槽底部沿水平方向开有垂直于所述空槽长度方向的通槽,所述通槽两端均贯通所述门框,所述空槽内固定连接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驱动件与功能件,所述驱动件包括传动件以及驱动所述传动件转动的旋钮,所述旋钮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件的两端,所述传动件两端的所述旋钮通过所述通槽伸出所述门框,所述功能件包括套筒以及固定杆,所述套筒螺纹连接于所述传动件,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筒远离所述传动件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门扇开启角度可固定的效果。

New composite original wooden d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复合原木门
本技术涉及原木门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复合原木门。
技术介绍
复合原木门,是指以木材、胶合材等为主要料复合制成的实型体或接近实型体,面层为木质单板贴面或其他覆面材料的门。复合原木门的门芯多以松木、杉木或进口填充材料等粘合而成,外贴密度板和实木木皮,经高温热压后制成,并用实木线条封边。一般高级的实木复合门,其门芯多为优质白松,表面则为实木单板。由于白松密度小、重量轻,且较容易控制含水率,因而成品门的重量都较轻,也不易变形、开裂。另外,实木复合门还具有保温、耐冲击、阻燃等特性。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人们在使用门的过程中,会希望将门保持在一个部分开启的状态,即“虚掩”的状态,而由于门的质量较轻,难以固定“虚掩”的角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门扇开启角度可固定的新型复合实木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复合原木门,包括门框和铰接于所述门框的门扇,所述门框与所述门扇铰接的一面内凹有若干空槽,所述空槽底部沿水平方向开有垂直于所述空槽长度方向的通槽,所述通槽两端均贯通所述门框,所述空槽内固定连接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驱动件与功能件,所述驱动件包括传动件以及驱动所述传动件转动的旋钮,所述旋钮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件的两端,所述传动件两端的所述旋钮通过所述通槽伸出所述门框,所述功能件包括套筒以及固定杆,所述套筒螺纹连接于所述传动件,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筒远离所述传动件的一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门框内开有若干空槽和通槽,在通槽内设置由传动件和驱动传动件转动的旋钮,使得能够通过旋钮带动传动件转动,通过在传动件螺纹连接有套筒,以及在套筒远离传动件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杆,能够使得传动件在转动时,通过螺纹带动套筒往远离传动件的方向运动,进而带动固定杆往远离空槽的方向运动且延伸出空槽,并通过固定杆延伸出空槽抵接于门扇,对门扇开启的角度进行固定,进而能够通过控制固定杆从空槽内的伸出量,能够在门扇开启的不同角度进行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件包括横向转轴、横向锥齿轮、纵向转轴以及纵向锥齿轮,所述横向转轴与所述横向锥齿轮的轴线重合,且所述横向转轴穿过所述横向锥齿轮,所述旋钮固定连接于所述横向转轴的两端,所述横向转轴的两端通过所述通槽伸出所述门框外,所述纵向锥齿轮与所述横向锥齿轮啮合,所述纵向转轴与所述纵向锥齿轮轴线重合,所述纵向转轴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纵向锥齿轮,所述纵向转轴远离所述纵向锥齿轮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套筒。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带动横向转轴两端的旋钮转动,带动横向转轴沿轴向转动,从而带动横向转轴上的横向锥齿轮转动,通过横向锥齿轮的转动,带动啮合于横向锥齿轮的纵向锥齿轮转动,使得纵向转轴转动,进而能够带动固定杆伸出门框外,抵接于门扇,起到了在需要对门扇开启的角度进行固定时,操作人员只需转动旋钮,即可带动固定杆抵接于门扇,便于操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纵向转轴远离所述纵向锥齿轮的一端攻有外螺纹,所述套筒为一端封闭的管状,所述套筒内部攻有外螺纹,所述纵向转轴远离所述纵向锥齿轮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套筒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纵向转轴远离纵向锥齿轮的一端攻有外螺纹,套筒为一端封闭的管状,套筒内部攻有外螺纹,使得纵向转轴远离纵向锥齿轮的一端螺纹连接于套筒内,有利于对功能件的位置进行精确的调节,从而使得门扇的开启角度得到精确的调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铰接于所述固定架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固定杆铰接于固定架,使得固定杆与固定架的位置关系可调节,方便调节固定杆与门扇的位置关系,使得门扇开启到合适角度时能得到固定杆的固定,从而有利于扩大固定杆的应用范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门扇铰接于所述门框的一侧边开有定位孔,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固定杆的铰接点的一端活动连接若干定位块,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块适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门扇靠近门框的一面开有若干垂直于门扇靠近门框一面的定位孔,固定杆远离固定杆与固定架铰接点的一端活动连接若干定位块,定位孔内开有与定位块适配的定位槽,使得定位杆与门扇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得到固定,从而有利于提升定位杆对门扇位置固定的稳固性,进而有利于提升门扇的防风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架中部凹有容纳所述固定杆的空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固定架中部凹有容纳固定杆的空腔,使得固定杆可以收纳到固定架中,有利于减少功能件的体积,使得空槽的容积得到控制,有利于降低空槽对门框稳固性的影响,同时使得固定杆与固定架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块为两端带有凸起的条状立方体,所述固定杆中部凹有滑槽,所述固定杆侧壁开有若干通孔,所述定位块位于滑槽内且所述定位块两端的凸起通过所述通孔伸出所述固定杆外。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固定杆中部凹有滑槽,在固定杆侧壁开有若干通孔,定位块为两端带有凸起的条状立方体,定位块位于滑槽内且定位块两端的凸起通过通孔伸出固定杆,使得操作者通过按压定位块上的凸块即可操纵固定杆对门扇进行固定或者解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块对称设置于所述固定杆内,相对两块定位块之间设有弹性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定位块对称设置于固定杆内,使得功能件的体积得到控制,使得空槽的容积得到控制,有利于降低空槽对门框稳固性的影响,在相对两块定位块之间设有弹性件,使得相对两块定位块可以实现同步运动,方便操作者进行操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驱动件与功能件的互相配合,使得门扇的防风性能得到提升,使得门扇在开启时均可以得到固定;2.通过包括横向转轴、横向锥齿轮、纵向转轴以及纵向锥齿轮在内的转动件与旋钮的相互配合,使得操作者可以在门框外通过调整旋钮的位置来调整功能件的位置,操作方便,提升了操作体验;3.通过设置于固定杆内两端带有凸起的长条状立方体固定块,使得操作者通过按压定位块上的凸块即可操纵固定杆对门扇进行固定或者解锁,简单便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固定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门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门框;2、门扇;21、定位孔;3、空槽;4、通槽;5、调节组件;6、驱动件;7、功能件;71、套筒;72、固定架;721、空腔;73、固定杆;731、滑槽;732、定位块;733、弹性件;734、通孔;8、旋钮;9、传动件;91、横向转轴;92、横向锥齿轮;93、纵向转轴;94、纵向锥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复合原木门,包括门框1和铰接于门框1的门扇2。该门扇2是通过松木、杉木或进口填充材料等粘合而成,外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复合原木门,包括门框(1)和铰接于所述门框(1)的门扇(2),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1)与所述门扇(2)铰接的一面内凹有若干空槽(3),所述空槽(3)底部沿水平方向开有垂直于所述空槽(3)长度方向的通槽(4),所述通槽(4)两端均贯通所述门框(1),所述空槽(3)内固定连接有调节组件(5),所述调节组件(5)包括驱动件(6)与功能件(7),所述驱动件(6)包括传动件(9)以及驱动所述传动件(9)转动的旋钮(8),所述旋钮(8)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件(9)的两端,所述传动件(9)两端的所述旋钮(8)通过所述通槽(4)伸出所述门框(1),所述功能件(7)包括套筒(71)以及固定杆(73),所述套筒(71)螺纹连接于所述传动件(9),所述固定杆(73)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筒(71)远离所述传动件(9)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复合原木门,包括门框(1)和铰接于所述门框(1)的门扇(2),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1)与所述门扇(2)铰接的一面内凹有若干空槽(3),所述空槽(3)底部沿水平方向开有垂直于所述空槽(3)长度方向的通槽(4),所述通槽(4)两端均贯通所述门框(1),所述空槽(3)内固定连接有调节组件(5),所述调节组件(5)包括驱动件(6)与功能件(7),所述驱动件(6)包括传动件(9)以及驱动所述传动件(9)转动的旋钮(8),所述旋钮(8)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件(9)的两端,所述传动件(9)两端的所述旋钮(8)通过所述通槽(4)伸出所述门框(1),所述功能件(7)包括套筒(71)以及固定杆(73),所述套筒(71)螺纹连接于所述传动件(9),所述固定杆(73)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筒(71)远离所述传动件(9)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复合原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9)包括横向转轴(91)、横向锥齿轮(92)、纵向转轴(93)以及纵向锥齿轮(94),所述横向转轴(91)与所述横向锥齿轮(92)的轴线重合,且所述横向转轴(91)穿过所述横向锥齿轮(92),所述旋钮(8)固定连接于所述横向转轴(91)的两端,所述横向转轴(91)的两端通过所述通槽(4)伸出所述门框(1)外,所述纵向锥齿轮(94)与所述横向锥齿轮(92)啮合,所述纵向转轴(93)与所述纵向锥齿轮(94)轴线重合,所述纵向转轴(93)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纵向锥齿轮(94),所述纵向转轴(93)远离所述纵向锥齿轮(94)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套筒(71)。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若青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万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