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复用多功能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79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康复用多功能座椅,包括座椅靠背、坐垫、坐垫套、把手、上部外壳、脚部踏板、摆臂、转轴一、转轴二、下部外壳、调节开关;所述座椅靠背通过座椅靠背调节器连接在所述坐垫套后部,所述坐垫焊接在所述坐垫套内;所述上部外壳的上部焊接在所述坐垫套的下表面;所述把手的上部连接在所述坐垫套上,所述把手的下部连接在所述下部外壳上,所述座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把手;所述下部外壳套在所述上部外壳的下方;所述摆臂通过所述转轴二固定在所述下部外壳上,所述脚部踏板通过所述转轴一固定在所述摆臂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可以同时进行上肢和下肢的康复训练,且可以调节坐姿和卧姿两种形态。

A multifunctional chair for rehabili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康复用多功能座椅
本技术涉及康复器械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康复用多功能座椅。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加快,康复医疗行业蓬勃发展,社会对高质量的康复医疗机构和性能优良的康复医疗器械的要求日益增长。由于众多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栓塞、脑梗塞患者治疗后留有后遗症甚至瘫痪,给患者及护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辛劳;此外,一些意外事故给人们造成的瘫痪也给患者和家人带来了许多生活上的痛苦以及康复的负担;而现有的用于康复锻炼的器械多为行走器械,主要以固定的U型联体架为主,该种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在护理人员陪护的情况下才能使用,且使用过程中存有安全性差的问题,时常出现康复训练者摔倒的情况;此外,对于一些上肢存在瘫痪的患者来说,其除了锻炼腿脚之外,手臂与胳膊同样需要康复治疗,然而目前并没有能够同时锻炼与康复四肢的器械,即使有一些上下肢活动康复的机械,但往往结构较为复杂,使用中也存在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康复用多功能座椅。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康复用多功能座椅,包括座椅靠背、坐垫、坐垫套、把手、上部外壳、脚部踏板、摆臂、转轴一、转轴二、下部外壳、调节开关;所述座椅靠背通过座椅靠背调节器连接在所述坐垫套后部,所述坐垫焊接在所述坐垫套内;所述上部外壳的上部焊接在所述坐垫套的下表面;所述把手的上部连接在所述坐垫套上,所述把手的下部连接在所述下部外壳上,所述座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把手;所述下部外壳套在所述上部外壳的下方;所述摆臂通过所述转轴二固定在所述下部外壳上,所述脚部踏板通过所述转轴一固定在所述摆臂上;所述调节开关设置在所述下部外壳的侧面。将所述调节开关打开,将上部外壳向后挪动,所述上部外壳和所述下部外壳分离,所述上部外壳和下部外壳形成一个可容一人躺下的床。使用时康复病人躺在床内,使用把手上的训练器械把手和脚踏板等进行康复训练。同时在坐垫套的下表面上安装有液晶显示器,在做康复的同时可以进行一定的娱乐活动。优选的,所述把手还包括“V”型杆、坐姿训练把手、连接轴、嵌套组件一、杆一、杆二、卧姿训练把手和嵌套组件二;所述坐姿训练把手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连接轴连接在所述“V”型杆的上端和所述杆一的上端;所述杆一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嵌套组件一上;所述杆二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嵌套组件一上,所述杆二的下端通过连接转轴连接在所述卧姿训练把手上,所述卧姿训练把手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V”型杆上;所述“V”型杆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嵌套组件二上;所述把手通过嵌套组件一连接在所述坐垫套上,所述把手通过所述嵌套组件二连接在所述上部外壳上。坐姿的时候使用所述坐姿训练把手进行训练,躺在座椅内时使用所述卧姿训练把手进行训练。优选的,还包括防褥疮坐垫,所述防褥疮坐垫分别设置在所述上部外壳和所述下部外壳上。对于长期卧病在床的病人,防褥疮的结构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同时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可以同时进行上肢和下肢的康复训练,且可以调节坐姿和卧姿两种形态,使其同时适用于卧病在床的病人和病情稍轻的病人。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所述座椅的主视图。图2是所述座椅的侧面爆炸图。图3是所述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所述座椅的正面爆炸图。图5是所述座椅卧姿形态示意图。其中:1-座椅靠背、2-坐垫、3-坐垫套、4-把手、5-上部外壳、6-脚部踏板、7-摆臂、8-转轴一、9-转轴二、10-下部外壳、11-调节开关、12-防褥疮坐垫、41-“V”型杆、42-坐姿训练把手、43-连接轴、44-嵌套组件一、45-杆一、46-杆二、47-卧姿训练把手、48-嵌套组件二。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及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康复用多功能座椅,包括座椅靠背1、坐垫2、坐垫套3、把手4、上部外壳5、脚部踏板6、摆臂7、转轴一8、转轴二9、下部外壳10、调节开关11;所述座椅靠背1通过靠背座椅调节器连接在所述坐垫套3后部,所述坐垫2焊接在所述坐垫套3内;所述上部外壳5的上部焊接在所述坐垫套3的下表面;所述把手4的上部连接在所述坐垫套3上,所述把手4的下部连接在所述下部外壳10上,所述座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把手4;所述下部外壳10套在所述上部外壳5的下方;所述摆臂7通过所述转轴二9固定在所述下部外壳10上,所述脚部踏板6通过所述转轴一8固定在所述摆臂7上;所述调节开关11设置在所述下部外壳10的侧面。如图3所示,所述把手4还包括“V”型杆41、坐姿训练把手42、连接轴43、嵌套组件一44、杆一45、杆二46、卧姿训练把手(47)和嵌套组件二48;所述坐姿训练把手42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连接轴43连接在所述“V”型杆41的上端和所述杆一45的上端;所述杆一45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嵌套组件一44上;所述杆二46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嵌套组件一44上,所述杆二46的下端通过连接转轴连接在所述卧姿训练把手47上,所述卧姿训练把手47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V”型杆41上;所述“V”型杆41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嵌套组件二48上;所述把手4通过嵌套组件一44连接在所述坐垫套3上,所述把手4通过所述嵌套组件二48连接在所述上部外壳5上。如图4所示,还包括防褥疮坐垫12,所述防褥疮坐垫12分别设置在所述上部外壳5和所述下部外壳10上。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并非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各种等效变化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康复用多功能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靠背(1)、坐垫(2)、坐垫套(3)、把手(4)、上部外壳(5)、脚部踏板(6)、摆臂(7)、转轴一(8)、转轴二(9)、下部外壳(10)、调节开关(11);所述座椅靠背(1)通过座椅靠背调节器连接在所述坐垫套(3)后部,所述坐垫(2)焊接在所述坐垫套(3)内;所述上部外壳(5)的上部焊接在所述坐垫套(3)的下表面;所述把手(4)的上部连接在所述坐垫套(3)上,所述把手(4)的下部连接在所述下部外壳(10)上,所述座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把手(4);所述下部外壳(10)套在所述上部外壳(5)的下方;所述摆臂(7)通过所述转轴二(9)固定在所述下部外壳(10)上,所述脚部踏板(6)通过所述转轴一(8)固定在所述摆臂(7)上;所述调节开关(11)设置在所述下部外壳(10)的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用多功能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靠背(1)、坐垫(2)、坐垫套(3)、把手(4)、上部外壳(5)、脚部踏板(6)、摆臂(7)、转轴一(8)、转轴二(9)、下部外壳(10)、调节开关(11);所述座椅靠背(1)通过座椅靠背调节器连接在所述坐垫套(3)后部,所述坐垫(2)焊接在所述坐垫套(3)内;所述上部外壳(5)的上部焊接在所述坐垫套(3)的下表面;所述把手(4)的上部连接在所述坐垫套(3)上,所述把手(4)的下部连接在所述下部外壳(10)上,所述座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把手(4);所述下部外壳(10)套在所述上部外壳(5)的下方;所述摆臂(7)通过所述转轴二(9)固定在所述下部外壳(10)上,所述脚部踏板(6)通过所述转轴一(8)固定在所述摆臂(7)上;所述调节开关(11)设置在所述下部外壳(10)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用多功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4)还包括“V”型杆(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燕徐新烨王奇陈曦耿畅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