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锁,它包括前面板、锁体和后面板,所述锁体开有方芯孔,后面板还包括有后把手、换向器和方芯,所述换向器设置在后面板内,所述方芯一端插入方芯孔内连接锁体,方芯另一端连接换向器,所述后把手设置在后面板外连接换向器,后把手旋转带动方芯旋转,从而控制锁体的锁舌伸缩。所述后面板设置有后把手,后把手和换向器连接,所述方芯一端连接换向器,方芯另一端插入方芯孔内连接锁体,当用户扳动后把手时,后把手通过方芯带动锁舌缩入锁体内,快速解锁,而且把手带动锁舌动作为机械控制方式,当发生紧急情况或电源装置失效时,用户扳动后把手依然可以控制锁体解锁,提高电子锁安全性,实现快速解锁,方便用户进行逃生。
Electronic 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锁
本技术涉及锁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锁。
技术介绍
目前的电子锁,用户通过密码识别或指纹识别,当识别正确后,识别装置发送信号给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控制电机正转或反转,从而使电机带动锁芯正转或反转,锁芯旋转带动锁舌伸缩,实现解锁,操作十分简单。当室内的用户需要解锁或解锁时,按下相应的按钮,即可发出信号至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控制电机正转或反转,从而带动锁舌伸缩,实现上锁或解锁,操作十分简单。但是,上述操作过程需要蓄电池进行供电,若蓄电池没有电时,室外的用户仅能通过钥匙进行机械解锁,室内用户通过手动旋转旋钮对锁芯进行手动旋转进行机械解锁,若发生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蓄电池失效,用户采用机械解锁方向进行解锁逃生,但是上述机械解锁方式较慢,不利于用户快速解锁,进行逃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解锁、解锁方式简单的一种电子锁。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子锁,包括前面板、锁体和后面板,所述锁体设置在门体内腔,所述前面板上设有用于识别密码或指纹的识别装置,前面板设置在门体外侧,所述后面板上设有控制装置、驱动装置和电源装置,后面板设置在门体内侧,驱动装置和锁体的锁芯连接并带动锁芯动作,从而控制锁体的锁舌伸缩,所述识别装置、驱动装置分别连接控制装置,电源装置为识别装置、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提供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开有方芯孔,后面板还包括有后把手、换向器和方芯,所述换向器设置在后面板内,所述方芯一端插入方芯孔内连接锁体,方芯另一端连接换向器,所述后把手设置在后面板外连接换向器,后把手旋转带动方芯旋转,从而控制锁体的锁舌伸缩。所述后面板设置有后把手,后把手和换向器连接,所述方芯一端连接换向器,方芯另一端插入方芯孔内连接锁体,当用户扳动后把手时,后把手通过方芯带动锁舌缩入锁体内,实现快速解锁,而且把手带动锁舌动作为机械控制方式,当发生紧急情况或电源装置失效时,用户扳动后把手依然可以控制锁体解锁,提高电子锁的安全性,实现快速解锁或快速上锁,方便用户进行逃生。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前面板设置有前把手,所述前把手固定在前面板上。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锁芯旋转组件,所述锁芯旋转组件包括连接片和旋钮,所述连接片一端连接锁芯,连接片另一端伸出后面板外连接旋钮,所述电机和连接片连接,电机带动连接片旋转,连接片带动锁芯动作。所述电机正转过反转带动锁舌伸出或伸入锁体内,实现上锁或解锁操作,而且连接片另一端连接旋钮,用户也可以手动旋转旋钮进行解锁,操作简单,提高电子锁的安全性。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识别装置为指纹识别装置和密码识别装置。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控制装置为控制电路板,所述后面板设置有上锁开关和解锁开关,所述上锁开关、解锁开关分别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电源装置为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固定在后面板上。作为更具体的方案,还包括反锁旋钮,所述反锁旋钮设置在后面板上,反锁旋钮和锁体连接,反锁旋钮动作控制反锁锁舌伸缩。作为更具体的方案,还包括音响,所述音响和控制电路板电连接。通过设置有音响,音响播放上锁提示或解锁提示,便于用户确认锁体的状态,提高防盗效果。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前面板开有便于钥匙插入锁芯的开口,开口表面设置有遮挡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后面板设置有后把手,后把手和换向器连接,所述方芯一端连接换向器,方芯另一端插入方芯孔内连接锁体,当用户扳动后把手时,后把手通过方芯带动锁舌缩入锁体内,实现快速解锁或快速上锁,而且把手带动锁舌动作为机械控制方式,当发生紧急情况或电源装置失效时,用户扳动后把手依然可以控制锁体解锁,提高电子锁的安全性,而且快速解锁,方便用户进行逃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子锁示意图。图2为图1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子锁示意图(除前把手和前面板,且后把手分离)。图4为本技术的电子锁分解图(除前把手和前面板)。图5为本技术的电子锁另一角度分解图(除前把手和前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结合图1到图5,一种电子锁,包括前面板1、锁体2、后面板3、前把手11和后把手31。所述前面板1设置在门体外侧,前把手11固定在前面板1上,前面板1上设置有识别装置4,所述识别装置4为指纹识别装置41和密码识别装置42,而且前面板1开有便于钥匙插入锁芯21的开口12,开口12表面设置有遮挡盖13。所述锁体2设置在门体内,锁体2包括壳体22、锁舌23、反锁锁舌24和锁芯21,所述锁芯21和锁舌23连接,锁芯21动作带动锁舌23伸缩,所述壳体22开有用于控制锁舌23伸缩的方芯孔221。所述后面板3设置在门体内侧,后面板3内置有控制装置、驱动装置5、换向器6和方芯7、反锁旋钮8、音响9和电源装置。所述驱动装置5包括电机51和锁芯旋转组件52,所述锁芯旋转组件52包括连接片521和旋钮522,所述连接片521一端连接锁芯21,连接片521另一端伸出后面板3外连接旋钮522,所述电机51和连接片521连接,电机51带动连接片521旋转,从而控制锁芯21动作,锁芯21动作带动锁舌23进行伸缩,实现上锁或解锁。所述反锁旋钮8设置在后面板3上,反锁旋钮8和锁体2连接,反锁旋钮8动作控制反锁锁舌24伸缩。所述控制装置为控制电路板10,所述识别装置4、音响9和电机51分别与控制电路板10电连接,而且后面板3设置有上锁开关32和解锁开关33,所述上锁开关32、解锁开关33分别与控制电路板10电连接。所述电源装置为蓄电池100,所述蓄电池100固定在后面板3上并开有充电口,蓄电池100为识别装置4、电机51、音响9和控制电路板10供电。所述换向器6设置在后面板3内,所述方芯7一端插入方芯孔221内连接锁体2,方芯7另一端连接换向器6,所述后把手31设置在后面板3外连接换向器6,后把手31旋转带动方芯7旋转,从而控制锁体2的锁舌23伸缩。工作原理:室外的用户通过输入正确的密码或指纹识别正确后,识别装置4发出解锁信号至控制电路板10,控制电路板10控制电机51反转,连接片521跟随电机51反转,连接片521带动锁芯21动作,锁芯21动作控制锁舌23缩入锁体2内,完成解锁。室内的用户解锁时,用户按下解锁开关33,控制电路板10控制电机51反转,连接片521跟随电机51反转,连接片521带动锁芯21动作,锁芯21动作控制锁舌23缩入锁体2内,完成解锁。室内的用户上锁时,用户按下上锁开关32,控制电路板10控制电机51正转,连接片521跟随电机51正转,连接片521带动锁芯21动作,锁芯21动作控制锁舌23伸出锁体2内,完成上锁。室内的用户快速解锁时,用户扳动后把手31,后把手31带动方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锁,包括前面板、锁体和后面板,所述锁体设置在门体内腔,所述前面板上设有用于识别密码或指纹的识别装置,前面板设置在门体外侧,所述后面板上设有控制装置、驱动装置和电源装置,后面板设置在门体内侧,驱动装置和锁体的锁芯连接并带动锁芯动作,从而控制锁体的锁舌伸缩,所述识别装置、驱动装置分别连接控制装置,电源装置为识别装置、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提供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开有方芯孔,后面板还包括有后把手、换向器和方芯,所述换向器设置在后面板内,所述方芯一端插入方芯孔内连接锁体,方芯另一端连接换向器,所述后把手设置在后面板外连接换向器,后把手旋转带动方芯旋转,从而控制锁体的锁舌伸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锁,包括前面板、锁体和后面板,所述锁体设置在门体内腔,所述前面板上设有用于识别密码或指纹的识别装置,前面板设置在门体外侧,所述后面板上设有控制装置、驱动装置和电源装置,后面板设置在门体内侧,驱动装置和锁体的锁芯连接并带动锁芯动作,从而控制锁体的锁舌伸缩,所述识别装置、驱动装置分别连接控制装置,电源装置为识别装置、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提供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开有方芯孔,后面板还包括有后把手、换向器和方芯,所述换向器设置在后面板内,所述方芯一端插入方芯孔内连接锁体,方芯另一端连接换向器,所述后把手设置在后面板外连接换向器,后把手旋转带动方芯旋转,从而控制锁体的锁舌伸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设置有前把手,所述前把手固定在前面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锁芯旋转组件,所述锁芯旋转组件包括连接片和旋钮,所述连接片一端连接锁芯,连接片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近洪,
申请(专利权)人:何近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