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751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颈椎保护装置,包括颈部支撑体和后脖支撑体,颈部支撑体一体成型,后端开口一端与后脖支撑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后脖支撑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颈部支撑体的主体为弹力布套,弹力布套内分隔为三个独立空腔,依次为上部支撑体、中部支撑体和下部支撑体,上部支撑体和中部支撑体为规则的环状,下部支撑体前端向下为圆弧凸起,上部支撑体和下部支撑体周向凸起于中部支撑体。能稳定有效的保护颈椎,有益于颈椎患者康复和保护甲状腺,同时体积较小,可卷起收纳,便于携带;颈椎需要保护的人群随时随地使,造价成本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A protective device for cervical sp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椎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及生活用品
,具体的涉及一种颈椎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颈椎,指颈椎骨,位于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颈椎共有七块颈椎骨组成,除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外,其他颈椎之间都夹有一个椎间盘,加上第七颈椎和第一胸椎之间的椎间盘,颈椎共有6个椎间盘。除第1、第2颈椎结构有所特殊外,其余颈椎与胸、腰段椎骨大致相似,均由椎体、椎弓、突起(包括横突、上下关节突和棘突)等基本结构组成。椎体在前,椎弓在后,两者环绕共同形成椎孔。所有的椎孔相连就构成了椎管,脊髓就容纳其中。颈椎又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目前,得颈椎病的人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目前治疗颈椎的辅助治疗器具很多,诸如颈托、颈枕等,能起到制动和保护颈椎,减少神经的磨损,减轻椎间关节创伤性反应,并有利于组织水肿的消退和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作用;颈椎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颈椎保护装置,一方面体积较大(如颈托)只能在医院等医疗机构辅助使用,且因其比较显眼也不适合于生活工作中;另一方面,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颈枕等,也因体积较大,出门在外不适合携带,长期使用;对此,目前并无一款能解决上述问题的颈椎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颈椎保护装置,能稳定有效的保护颈椎,有益于颈椎患者康复,同时体积较小,可卷起收纳,便于携带;颈椎需要保护的人群随时随地使,造价成本低廉,适合推广使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颈椎保护装置,包括颈部支撑体和后脖支撑体,颈部支撑体一体成型,后端开口一端与后脖支撑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后脖支撑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颈部支撑体的主体为弹力布套,弹力布套内分隔为三个独立空腔,依次为上部支撑体、中部支撑体和下部支撑体,上部支撑体和中部支撑体为规则的环状,下部支撑体前端向下为圆弧凸起,上部支撑体和下部支撑体周向凸起于中部支撑体,上部支撑体为弹力布套上端空腔内置柱状规则的硅胶管,中间支撑体为中间空腔及内置的充气囊和防辐射隔层,下部支撑体为下端空腔内置前端为圆弧凸起的空心硅胶垫;所述后脖支撑体为棉质垫体或充气垫体,与颈部支撑体通过强力魔术贴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上部支撑体的硅胶管直径为1-1.5cm,中部支撑体的充气囊为若干规格相同的管状球囊,右侧安装充放气阀从充气囊腔穿出。进一步的,所述防辐射隔层位于中间支撑体靠近外壁区域,防辐射隔层为单独腔道。进一步的,所述后脖支撑体一端的外侧设有魔术贴,与之对应的颈部支撑体的一端设有匹配的魔术贴实现粘合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弹力布套内侧缝合有柔性布料。进一步的,所述充气囊的外壁与充气囊腔内壁粘连,充气囊为长方形充气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颈椎保护装置,使用时对充气囊进行初步的预充气,通过后脖支撑体与颈部支撑体粘合固定将整个装置固定在颈部位置,颈部支撑体的上部支撑体、中部支撑体和下部支撑体分别实现对上下部抵住和中部的支撑,佩戴后适当充气调整至舒适范围,上部支撑体、中部支撑体和下部支撑体的硅胶管、充气囊和空心硅胶垫共同形成一个稳定、有效的颈椎保护装置,大小可通过魔术贴和充气囊进行调整,弹力布套的内外侧分别缝合柔性布料和无纺布佩戴舒适,抗污能力强;同时在携带时,充气囊放气后,可将弹力布套整体对折后卷起,卷起后的颈椎保护装置,体积不会超过1立方分米,不占空间,重量很轻,便于携带,患者可以随时携带并使用;并且在弹力布套的夹层中放置防辐射层易于保护甲状腺,同时颈椎保护装置在使用时简单、小巧,美观方便;能稳定有效的保护颈椎,有益于颈椎患者康复,同时体积较小,可卷起收纳,便于携带;颈椎需要保护的人群随时随地使,造价成本低廉,适合推广使用。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颈椎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颈部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颈部支撑体的内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颈部支撑体及防辐射隔层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颈部支撑体,2-后脖支撑体,3-下部支撑体,4-中部支撑体,5-上部支撑体,6-硅胶管,7-充气囊,8-空心硅胶垫,9-充放气阀,10-防辐射隔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颈椎保护装置,包括颈部支撑体1和后脖支撑体2,颈部支撑体1一体成型,后端开口一端与后脖支撑体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后脖支撑体2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为强力魔术贴,即在后脖支撑体的外侧设有魔术贴,通过颈部支撑体的内侧设有匹配的魔术贴进行粘合,通常情况下,颈部支撑体的魔术贴为毛面;通过魔术贴将颈部支撑体1和后脖支撑体2闭合为闭环,并稳定佩戴在颈部位置实现颈椎保护;所述颈部支撑体1的主体为弹力布套,弹力布套内分隔为三个独立空腔,依次为上部支撑体5、中部支撑体4和下部支撑体3,上部支撑体5和中部支撑体4为规则的环状,下部支撑体3前端向下为圆弧凸起,上部支撑体5和下部支撑体3周向凸起于中部支撑体4,上部支撑体5为弹力布套上端空腔内置柱状规则的硅胶管6,中间支撑体4为中间空腔及内置的充气囊7和防辐射隔层10,下部支撑体3为下端空腔内置前端为圆弧凸起的空心硅胶垫8;所述上部支撑体5的硅胶管直径为1-1.5cm,中部支撑体4的充气囊为若干规格相同的管状球囊,右侧安装充放气阀从充气囊腔穿出。上下端通过硅胶管及空心硅胶垫体进行支撑,中间通过充气囊进行充气支撑,上下端与下巴和肩、前胸接触位置支撑性较好,而中间的气囊支撑方便收纳;所述防辐射隔层位于中间支撑体靠近外壁区域,防辐射隔层为单独腔道,防辐射隔层的作用在于保护甲状腺;所述弹力布套内侧缝合有柔性布料。进一步的,所述充气囊的外壁与充气囊腔内壁粘连,充气囊为长方形充气囊。使用时:对充气囊进行初步的预充气,通过后脖支撑体与颈部支撑体粘合固定将整个装置固定在颈部位置,颈部支撑体的上部支撑体、中部支撑体和下部支撑体分别实现对上下部抵住和中部的支撑,佩戴后适当充气调整至舒适范围,上部支撑体、中部支撑体和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椎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颈部支撑体和后脖支撑体,颈部支撑体一体成型,后端开口一端与后脖支撑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后脖支撑体可拆卸连接;/n所述颈部支撑体的主体为弹力布套,弹力布套内分隔为三个独立空腔,依次为上部支撑体、中部支撑体和下部支撑体,上部支撑体和中部支撑体为规则的环状,下部支撑体前端向下为圆弧凸起,上部支撑体和下部支撑体周向凸起于中部支撑体,上部支撑体为弹力布套上端空腔内置柱状规则的硅胶管,中间支撑体为中间空腔及内置的充气囊和防辐射隔层,下部支撑体为下端空腔内置前端为圆弧凸起的空心硅胶垫;/n所述后脖支撑体为棉质垫体或充气垫体,与颈部支撑体通过强力魔术贴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颈部支撑体和后脖支撑体,颈部支撑体一体成型,后端开口一端与后脖支撑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后脖支撑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颈部支撑体的主体为弹力布套,弹力布套内分隔为三个独立空腔,依次为上部支撑体、中部支撑体和下部支撑体,上部支撑体和中部支撑体为规则的环状,下部支撑体前端向下为圆弧凸起,上部支撑体和下部支撑体周向凸起于中部支撑体,上部支撑体为弹力布套上端空腔内置柱状规则的硅胶管,中间支撑体为中间空腔及内置的充气囊和防辐射隔层,下部支撑体为下端空腔内置前端为圆弧凸起的空心硅胶垫;
所述后脖支撑体为棉质垫体或充气垫体,与颈部支撑体通过强力魔术贴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保护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富松杨洋高正梅张小亮张雄卫胡培琼郑啟颖袁雨明大丽杨静琪卢新歌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昆钢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