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疗急诊外科颈部固定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方固定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内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有颈部承托板,所述颈部承托板为U形,所述颈部承托板和所述槽口底面之间连接有若干根减震弹簧,所述支撑座的顶侧开设有两个槽孔,其中一个所述槽孔内穿设固定有第一绑带,另一个所述槽孔内穿设固定有第二绑带,所述基板上方还固定有头部承托罩;医疗急诊外科颈部固定器在使用时,可以将患者的颈部放入到颈部承托板上的U形开口内,将患者的头部放置到头部承托罩内,在固定躺卧患者的颈部时较为方便和快捷,能够避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
A kind of neck fixator in medical emergency surg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疗急诊外科颈部固定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护理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疗急诊外科颈部固定器。
技术介绍
在急救时对一些摔伤或者抽搐严重的患者,需要在防止患者不受二次伤害的前提下对患者施救。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将患者颈部进行固定。现有公开号为CN209203680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可调式急诊外科颈部固定装置,包括后脑托垫,所述后脑托垫下方与后颈托垫相连,且后颈托垫底部与背部托垫连接在一起,所述后颈托垫左侧外壁安装有卡带,且卡带左侧与固定卡扣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卡扣下方安装有胸部托垫,且胸部托垫与背部托垫上方均设有通气孔。上述的这种可调式急诊外科颈部固定装置,通过套筒、调节手轮与螺纹丝的设置可进行高低角度调节,具有使用灵活的优点,但是上述的这种可调式急诊外科颈部固定装置依旧存在一些缺点,如:一、在固定患者颈部时需要将后脑托垫和后颈托垫转动,然后用复杂的手段进行固定,当患者躺卧时,在使用时较为不便;二、在患者颈部固定时,若是发生震动等情况,上述的这种可调式急诊外科颈部固定装置难免会因为缺乏减震能力导致患者二次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疗急诊外科颈部固定器,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医疗急诊外科颈部固定器,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方固定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内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有颈部承托板,所述颈部承托板为U形,所述颈部承托板和所述槽口底面之间连接有若干根减震弹簧,所述支撑座的顶侧开设有两个槽孔,其中一个所述槽孔内穿设固定有第一绑带,另一个所述槽孔内穿设固定有第二绑带,所述第一绑带上具有毛面,所述第二绑带上具有与所述毛面相互粘合的勾面,所述基板上方还固定有头部承托罩,所述头部承托罩包括四分之一的圆球罩部和与所述圆球罩部一体成型的支撑环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医疗急诊外科颈部固定器在使用时,可以将患者的颈部放入到颈部承托板上的U形开口内,将患者的头部放置到头部承托罩内,之后用第一绑带的毛面和第二绑带的勾面粘合固,故在固定躺卧患者的颈部时较为方便和快捷,当患者躺卧时,使用时极为不便;此外,在患者颈部固定后,颈部承托板和槽口底面之间的减震弹簧能够为颈部承托板和患者的颈部进行减震,能够避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较佳的,所述颈部承托板的底部固定有若干根导向柱,所述支撑座内嵌设固定有与所述导向柱相互配合的导向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向柱与导向环的配合能够为颈部承托板的竖直震动进行导向,提高减震结构的稳定性。较佳的,所述第一绑带的一端在穿过其中一个所述槽孔后用若干个暗扣锁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利用暗扣将第一绑带固定在槽孔能够方便第一绑带的拆卸。较佳的,所述第二绑带的一端在穿过其中一个所述槽孔后缝合固定在所述第二绑带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绑带采用缝合的方式固定牢靠稳定。较佳的,所述颈部承托板的内壁固定有U形的第一软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软垫能够提高使用时患者颈部的舒适性。较佳的,所述头部承托罩中的圆球罩部和支撑环部表面分别固定有第二软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软垫能够提高使用时患者头部的舒适性。较佳的,所述第二软垫的两端侧分别伸出所述颈部承托板的端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软垫长度设置的比颈部承托板长能够避免颈部承托板对患者皮肤造成擦伤。较佳的,所述支撑座和所述头部承托罩分别通过内六角螺栓安装固定在所述基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内六角螺栓能够方便的实现支撑座和头部承托罩的安装固定。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医疗急诊外科颈部固定器在使用时,可以将患者的颈部放入到颈部承托板上的U形开口内,将患者的头部放置到头部承托罩内,之后用第一绑带的毛面和第二绑带的勾面粘合固,故在固定躺卧患者的颈部时较为方便和快捷,当患者躺卧时,使用时极为不便;此外,在患者颈部固定后,颈部承托板和槽口底面之间的减震弹簧能够为颈部承托板和患者的颈部进行减震,能够避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附图说明图1是医疗急诊外科颈部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医疗急诊外科颈部固定器的结构剖视图之一;图3是医疗急诊外科颈部固定器的结构剖视图之二。附图标记:1、基板;2、支撑座;3、槽口;4、颈部承托板;5、减震弹簧;6、槽孔;7、第一绑带;8、第二绑带;9、毛面;10、勾面;11、头部承托罩;12、圆球罩部;13、支撑环部;14、导向柱;15、导向环;16、暗扣;17、第一软垫;18、第二软垫;19、内六角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考图1、图2和图3,一种医疗急诊外科颈部固定器,包括基板1,为了利用固定器实现对患者颈部的良好固定,在基板1上方固定有支撑座2,其中支撑座2上开设有槽口3,在槽口3内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有颈部承托板4,颈部承托座用于颈部放置,其中颈部承托板4为U形以提高颈部放置的稳定性;为了提高对颈部的减震效果,在颈部承托板4和槽口3底面之间连接有两根减震弹簧5,减震弹簧5能够为颈部承托板4进行减震;为了将患者颈部较为牢靠的固定在颈部承托板4上,在支撑座2的顶侧开设有两个槽孔6,在其中一个槽孔6内穿设固定有第一绑带7,在另一个槽孔6内穿设固定有第二绑带8,其中第一绑带7上具有毛面9,在第二绑带8上具有与毛面9相互粘合的勾面10,利用毛面9与勾面10的粘合可以实现箍合固定;为了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在基板1上方还固定有头部承托罩11,其中头部承托罩11包括四分之一的圆球罩部12和与圆球罩部12一体成型的支撑环部13,头部承托罩11可以供患者枕卧。参考图1、图2和图3,为了提高装置的稳定性,在颈部承托板4的底部固定有两根导向柱14,在支撑座2内嵌设固定有与导向柱14相互配合的导向环15,利用导向柱14与导向环15的配合能够为颈部承托板4的竖直震动进行导向,提高减震结构的稳定性;为了方便第一绑带7和第二绑带8的安装固定,将第一绑带7的一端在穿过其中一个槽孔6后用若干个暗扣16锁定,通过利用暗扣16将第一绑带7固定在槽孔6能够方便第一绑带7的拆卸;将第二绑带8的一端在穿过其中一个槽孔6后缝合固定在第二绑带8上,第二绑带8采用缝合的方式固定牢靠稳定。参考图1、图2和图3,为了提高装置的使用舒适性,在颈部承托板4的内壁固定有U形的第一软垫17,第一软垫17能够提高使用时患者颈部的舒适性;同时在头部承托罩11中的圆球罩部12和支撑环部13表面分别固定有第二软垫18,第二软垫18能够提高使用时患者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疗急诊外科颈部固定器,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1)上方固定有支撑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上开设有槽口(3),所述槽口(3)内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有颈部承托板(4),所述颈部承托板(4)为U形,所述颈部承托板(4)和所述槽口(3)底面之间连接有若干根减震弹簧(5),所述支撑座(2)的顶侧开设有两个槽孔(6),其中一个所述槽孔(6)内穿设固定有第一绑带(7),另一个所述槽孔(6)内穿设固定有第二绑带(8),所述第一绑带(7)上具有毛面(9),所述第二绑带(8)上具有与所述毛面(9)相互粘合的勾面(10),所述基板(1)上方还固定有头部承托罩(11),所述头部承托罩(11)包括四分之一的圆球罩部(12)和与所述圆球罩部(12)一体成型的支撑环部(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急诊外科颈部固定器,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1)上方固定有支撑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上开设有槽口(3),所述槽口(3)内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有颈部承托板(4),所述颈部承托板(4)为U形,所述颈部承托板(4)和所述槽口(3)底面之间连接有若干根减震弹簧(5),所述支撑座(2)的顶侧开设有两个槽孔(6),其中一个所述槽孔(6)内穿设固定有第一绑带(7),另一个所述槽孔(6)内穿设固定有第二绑带(8),所述第一绑带(7)上具有毛面(9),所述第二绑带(8)上具有与所述毛面(9)相互粘合的勾面(10),所述基板(1)上方还固定有头部承托罩(11),所述头部承托罩(11)包括四分之一的圆球罩部(12)和与所述圆球罩部(12)一体成型的支撑环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急诊外科颈部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承托板(4)的底部固定有若干根导向柱(14),所述支撑座(2)内嵌设固定有与所述导向柱(14)相互配合的导向环(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伟,范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