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选择性渗透的可生物降解阵列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特别涉及一种由碳纳米管和可降解聚合物的复合膜材料的制备。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的扩张,污水处理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有效的将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悬浮颗粒过滤是污水处理中的主要难题。现有的处理方法有有A/O工艺、A2/O工艺、MBR技术等,特点是滤膜制备技术高、处理工序复杂等问题。如:中国专利201811610201.8报道了一种一体化A2/0污水处理系统;中国专利201811584402.5报道了一种A2/O-BC0工艺氮磷回收实时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中国专利201811634772.5报道了一种基于改良型A2/O和MBR技术的农村分散污水一体化处理系统;中国专利201811571871.3报道了一种组合式厌氧氨氧化-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以上都是对于传统工艺的改进,解决处理设备复杂等问题。但是均未涉及到如何高效简便的制膜问题,这就限制了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市场化。目前,对于过滤膜材料的改进始终无法确保高截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选择性渗透的可生物降解阵列复合膜,由生物降解基体与固定其内的阵列碳纳米管复合构成,膜厚平均为40±10微米,主要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n(A)可生物降解基体:80%-90%;/n(B)固定的阵列碳纳米管:10%-20%;/n所述的可生物降解基体是平均分子量为50000-200000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n所述的固定的碳纳米管的直径小于15纳米、长径比在2000及以上,具有良好水分子的选择透过性,垂直阵列分布的纳米管占碳纳米管总量不低于9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选择性渗透的可生物降解阵列复合膜,由生物降解基体与固定其内的阵列碳纳米管复合构成,膜厚平均为40±10微米,主要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A)可生物降解基体:80%-90%;
(B)固定的阵列碳纳米管:10%-20%;
所述的可生物降解基体是平均分子量为50000-200000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
所述的固定的碳纳米管的直径小于15纳米、长径比在2000及以上,具有良好水分子的选择透过性,垂直阵列分布的纳米管占碳纳米管总量不低于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选择性渗透的可生物降解阵列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为聚己内酯、聚乙交酯、聚乳酸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3.选择性渗透的可生物降解阵列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主要步骤:
步骤一:清理烘干生长碳纳米管的硅晶片基底,在氩气和氢气体积比为3:1的混合气体下,将硅晶片加热至700~800℃;利用气相沉积设备,以高纯度石墨为碳源、纳米铁为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时间为5~10分钟,反应完成后在氩气气氛中冷却至室温,得到直径小于15纳米,长径比不低于2000,垂直阵列垂直分布不低于90%阵列碳纳米管;
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得的阵列碳纳米管置于一定浓度的可降解聚合物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在80~90℃下静置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彤,郑志文,何静,杨会凯,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