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重力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688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超重力除尘装置,包括一端为进风端、另一端为出风端的主通风道;在主通风道内设置的让气体既做离心运动又沿主通风道做轴向运动的风机;在主通风道的周向壁面上开设的出尘流道,所述出尘流道位于风机的出风方向一侧;与出尘流道连通的沉积腔,所述沉降腔上设置了排尘口和二次气体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先离心分离再沉降除尘的方式,利用风机沿轴向输送含尘气体的同时将含尘气体高速离心,杂尘颗粒聚集在径向的外部区域形成高含尘气体,高含尘气体进入沉降腔内进行沉降处理,良好的达到分离除尘效果,在径向中部区域的净化气体直接沿着主通风道排出,压力损失小,减小超重力除尘装置的运行功耗,除尘分离效率高、效果好。

A kind of high gravity dedus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重力除尘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固分离
,尤其涉及一种超重力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旋风气固分离是利用旋转的含尘气体所产生的离心力,将粉尘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由于旋转流速较大,因此,旋转气流中的粒子受到的离心力比重力大得多。用旋风气固分离方式从含尘气体中除去的粒子相比于沉降或惯性力除尘方式除出的粒子要小得多,除尘效果更好。但传统的旋风气固分离方式的压力损失高达800~1500pa,需要较大的功耗才能正常工作,无法分离去除粒径小于5um的粉尘,排出气体的含尘浓度随入口处的含尘浓度增加而增加,气固分离效果有限,难以满足高标准的除尘净化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超重力除尘装置,解决目前技术中的气固分离装置压力损失大,除尘分离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重力除尘装置,包括:一端为进风端、另一端为出风端的主通风道;在主通风道内设置的让气体既做离心运动又沿主通风道做轴向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重力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端为进风端(21)、另一端为出风端(22)的主通风道(2);/n在主通风道(2)内设置的让气体既做离心运动又沿主通风道(2)做轴向运动的风机(4);/n在主通风道(2)的周向壁面上开设的出尘流道(3),所述出尘流道(3)位于风机(4)的出风方向一侧;/n与出尘流道(3)连通的沉积腔(1),所述沉降腔(1)上设置了排尘口(13)和二次气体出口(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重力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端为进风端(21)、另一端为出风端(22)的主通风道(2);
在主通风道(2)内设置的让气体既做离心运动又沿主通风道(2)做轴向运动的风机(4);
在主通风道(2)的周向壁面上开设的出尘流道(3),所述出尘流道(3)位于风机(4)的出风方向一侧;
与出尘流道(3)连通的沉积腔(1),所述沉降腔(1)上设置了排尘口(13)和二次气体出口(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重力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尘流道(3)为沿着主通风道(2)周向间隔开设的若干条沿主通风道(2)轴线的长条缝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重力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尘流道(3)为覆盖主通风道(2)整个周向的环形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重力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积腔(1)包在主通风道(2)外围,所述二次气体出口(11)设置在主通风道(2)的出风端(22)的出风方向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重力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尘流道(3)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出尘流道(3)开度的调节组件(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重力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5)包括呈环形的调节环(51)和驱动机构(52),所述的调节环(51)套在主通风道(2)的外围,所述驱动机构(52)带动调节环(51)沿着主通风道(2)的轴线方向移动以调节出尘流道(3)开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超重力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通风道(2)内还设置有位于风机(4)进风侧的将主通风道(2)内部分隔成若干导流通路的前导流片(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重力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导流片(6)沿着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仁旺杨银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珑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