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热缓解咽部疼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5546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清热缓解咽部疼痛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黄连0.5‑5份、吴茱萸0.5‑5份、大黄1‑5份、蒲公英1.2‑4份、冰片0.5‑2.5份;该中药制剂配方简单,制备工作也不复杂,成本低,能够批量化生产。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for clearing away heat and relieving pharyngeal pain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热缓解咽部疼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热缓解咽部疼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咽部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咽喉疼痛、肿胀、干痒及异物感,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及其他疾病所致咽喉部位的病变引起,中医称之为乳蛾、喉痹、梅核气等。西医多选用抗生素治疗,但有时疗效差,常遗留后遗症,成为慢性疾患,如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等,每遇感冒即可发作。中医治疗咽喉疾病具有一定优势,但临床须辨证论治,分型诊治,方可收效。中医认为在喉痹的病因病机中,“风邪为患”是重要的一环,感受风邪、风邪留恋是喉痹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素问·太阴阳明论》:“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说明了风邪伤人以阳位为主的特点。但现有的清咽类中药组分常常十分复杂,成本较高,如中国专利技术一种治疗咽喉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授权公告号CN103961640B)内,使用了薄荷、山豆根、僵蚕、儿茶、黄连、白芷、黄柏、川贝、乳香、没药、硼砂、冰片、朱砂、青黛、橘核、荔枝核、珍珠母、胖大海、海浮石、制半夏、陈皮等二十多味中草药。又如中国专利技术一种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贴剂(申请公开号CN106668810A)内,也使用了吴茱萸、白芥子、胡黄连、大黄、生南星、冰片、金银花、薄荷、川芎、紫苏叶、姜片、威灵仙、三棱、苍术、枇杷叶、皂角刺、甘草等二十多味中草药,准备药材相对繁琐,价格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热缓解咽部疼痛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配方简单,制备工作也不复杂,价格低,能够批量化生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清热缓解咽部疼痛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黄连0.5-5份、吴茱萸0.5-5份、大黄1-5份、蒲公英1.2-4份、冰片0.5-2.5份。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所述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黄连2-4份、吴茱萸2-3.5份、大黄2.5-4.5份、蒲公英2.2-3.5份、冰片1.2-2份。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所述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黄连3份、吴茱萸3份、大黄3份、蒲公英3份、冰片2份。其中:黄连:味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大黄:味苦,寒,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蒲公英:苦甘,寒,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冰片:辛、苦,微寒,归心、肝、肺经;清香宣散,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热病高热神昏,中风痰厥惊痫,暑湿蒙蔽清窍,喉痹耳聋,口疮齿肿,疮痈疳痔,目赤肿痛,翳膜遮睛;黄连、吴茱萸、大黄与蒲公英并列配合使用,辅助冰片,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缓解咽部疼痛的作用。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所述中药制剂为外敷膏剂、贴剂或者药丸。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所述中药制剂适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等咽部疾患。一:该清热缓解咽部疼痛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药粉:将黄连、吴茱萸、大黄、蒲公英分别洗净后烘干,粉碎,过20-120目筛,收集药粉备用;(2)制备溶剂:取纯甘油,与蒸馏水以体积比为1:1比例进行稀释,充分混合后,备用;(3)将步骤(1)制备的药粉安装比例进行混合,加入冰片,再与步骤(2)制备的甘油水以质量体积比为1:1比例进行混合,调成较干稠膏状,直接外敷膏剂或者制备贴剂。外敷膏剂或者制备贴剂能够直接作用于患处,能够快速缓解咽部疼痛,适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等咽部疾患,表现为咽喉红肿热痛者;不适用于局部皮肤感染或破损者、对治疗药物或敷料过敏者。二:该清热缓解咽部疼痛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药粉:将黄连、吴茱萸、大黄、蒲公英分别洗净后烘干,粉碎,过20-120目筛,收集药粉备用;(2)制备溶剂:取纯甘油,与蒸馏水以体积比为1:1比例进行稀释,充分混合后,备用;(3)将步骤(1)制备的药粉安装比例进行混合,加入冰片,再加入步骤(2)制备的甘油水调和制成直径为2~3cm、厚度为0.5cm的药丸。药丸放在透气敷料上,贴于双侧下颌角凹陷处,做好固定,便于携带,清理也比较方便,尤其适用与儿童。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的,在步骤(1)之前,将蒲公英的叶柄与花葶分离,花葶再剥离绒毛,将叶柄与去除绒毛的花葶加入5-10倍体积的水,在30-50℃浸泡30-60min,固液分离,固体为叶柄与去除绒毛的花葶,其烘干用于制备药粉;液体为浸泡液,在浸泡液中加入1.5-2.5倍质量的冰糖,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结晶得到蒲公英冰糖,其加入至膏剂、贴剂或者药丸内。去绒毛的原因是绒毛细小,粉碎也比容易完全破碎,绒毛接触部分患者肌肤会引起过敏或者瘙痒。固体为叶柄与去除绒毛的花葶的浸泡液内含有蒲公英甾醇、胆碱、菊糖、果胶等,也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融合于冰糖中,能够有清热疏通的作用,用量为膏剂、贴剂或者药丸重量的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制剂清热解毒,缓解咽部疼痛症状,且配方简单,制备工作也不复杂,成本低,能够批量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所用的原料均可从市面上购买。一种清热缓解咽部疼痛的中药制剂制备为外敷膏剂或者贴剂的方法:(1)制备药粉:将黄连、吴茱萸、大黄、蒲公英分别洗净后烘干,粉碎,过20-120目筛,收集药粉备用;(2)制备溶剂:取纯甘油,与蒸馏水以体积比为1:1比例进行稀释,充分混合后,备用;(3)将步骤(1)制备的药粉安装比例进行混合,加入冰片,再与步骤(2)制备的甘油水以质量体积比为1:1比例进行混合,调成较干稠膏状,直接外敷膏剂或者制备贴剂。一种清热缓解咽部疼痛的中药制剂制备为药丸的方法:(1)制备药粉:将黄连、吴茱萸、大黄、蒲公英分别洗净后烘干,粉碎,过20-120目筛,收集药粉备用;(2)制备溶剂:取纯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热缓解咽部疼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黄连0.5-5份、吴茱萸0.5-5份、大黄1-5份、蒲公英1.2-4份、冰片0.5-2.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热缓解咽部疼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黄连0.5-5份、吴茱萸0.5-5份、大黄1-5份、蒲公英1.2-4份、冰片0.5-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热缓解咽部疼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黄连2-4份、吴茱萸2-3.5份、大黄2.5-4.5份、蒲公英2.2-3.5份、冰片1.2-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热缓解咽部疼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黄连3份、吴茱萸3份、大黄3份、蒲公英3份、冰片2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热缓解咽部疼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为外敷膏剂、贴剂或者药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热缓解咽部疼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适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等咽部疾患。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清热缓解咽部疼痛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药粉:将黄连、吴茱萸、大黄、蒲公英分别洗净后烘干,粉碎,过20-120目筛,收集药粉备用;
(2)制备溶剂:取纯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毅韵庄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