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冷凝器冰箱,包括本体、冷冻室、冷藏室及机械室;压缩机设于机械室内;冷凝器设于机械室内,使被压缩的冷媒进行放热;冷凝器的流入侧与流出侧连通,沿着冷冻室及冷藏室前面开口的连接部引入金属管;从冷凝器中的流出侧分歧设置后冷凝器,于本体的后壁;蒸发器设置于冷冻室的后方,经由冷冻室金属管及后冷凝器的冷媒流入,进行冷却;在蒸发器的流入侧相互连通膨胀装置;在冷媒的流入方向,设置冷凝温度检测传感器;于冷凝器设置阀,使冷媒可流动到金属管或后冷凝器;以冷凝温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为基础,控制阀的控制部。据此,可提供以冷媒的冷凝温度为基础,调节冷媒的放热量,提高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冰箱,特别涉及的是一种双冷凝器冰箱。图1是现有技术冰箱冷冻系统的概略图。图2是图1冰箱冷冻系统构成的设置状态图。图3是图2冰箱本体的展开图。如图所示,冰箱内设有自上而下方向形成的隔板12为间隔,向前面开口的冷冻室13及冷藏室15,在后面,本体11向后方开口的机械室17;压缩的冷媒放热的冷凝器23设置于压缩机21一侧;抑制前面开口的冷冻室13及冷藏室15形成露水现象,设有嵌入的金属管19;蒸发器31设置于冷冻室13的后方,经由金属管19膨胀的冷媒的毛细管27,进行冷却作用。在机械室17的内部一侧设置有压缩机21,在压缩机21的一侧设置表面具备有多个金属丝的冷凝器23,为了对冷媒从压缩机21中压缩后排出放热,在冷凝器23的一侧,设置有向冷凝器23送风的送风电扇25,为了促进冷凝器23的放热。前面开口的冷冻室13及冷藏室15连接部,以冷冻室13及冷藏室15的内外部之间的温度差为基准,抑制空气中水分凝结形成露水现象,设置金属管19,冷媒经由冷凝器23流动,在金属管19的末端,为了使冷凝的冷媒加压膨胀,连接有毛细管27。在冷冻室13的后方,为了使冷冻室13及冷藏室15的空气接触后冷却,设置有蒸发器31,在蒸发器31的流入侧,随着冷媒的流动方向,下流侧端部与毛细管27相互连通。蒸发器31的流出侧端部,为了反复进行冷媒的压缩,冷凝蒸发,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相互连通。但在上述结构的冰箱中,由于通过压缩机21压缩的高温的冷媒,在经由冷凝器23及蒸发器31放出大部分的热,在温度相对高的情况下,存在冷媒的冷凝温度增加,压缩机21的工作效率低,并以此为基准,使电力消费也增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方案进行实施的由包括本体有向前方开口的冷冻室及冷藏室,向后方开口的机械室;在机械室内部设置压缩冷媒的压缩机;在机械室内部设置冷凝器,在压缩机中被压缩的冷媒放热;冷凝器流入侧的金属管与流出侧相互连通,在冷冻室及冷藏室前面的开口连接部引入;从冷凝器的流入侧中分离,后冷凝器设置于本体后壁;蒸发器设置在冷冻室后方,由于有冷媒经冷冻室金属管及后冷凝器流入,完成冷却作用;在蒸发器的流入侧与膨胀装置相互连通;在冷媒的流入方向有冷凝温度检测传感器,检测在膨胀装置的上流侧冷凝的冷媒温度;冷凝器设置一个阀门,使经由冷凝器的冷媒至少可流动到金属管或后冷凝器中;以冷凝温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为基础,设置控制阀门的控制部。在这里,控制部在冷凝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及冷媒的冷凝温度未达到所定温度时,控制阀门使经由冷凝器的冷媒向金属管流动,而不是向后冷凝器流动。上述阀门是沿冷媒的流动方向,设置于后冷凝器的流入侧,控制后冷凝器通路的阀门开闭。上述控制部在冷凝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及冷媒的冷凝温度高于所定温度时,控制阀门使冷媒向金属管及后冷凝器流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是由形成向前开口的冷冻室及冷藏室,向后方开口的机械室的本体;在机械室内部相互连通设置压缩机及冷凝器;随着冷冻室及冷藏室前面开口嵌入形成的金属管;在冷凝器的流出侧,相互连通的连接并设置于本体后壁的后冷凝器,蒸发器;设置于蒸发器上流侧的膨胀装置;在膨胀装置的上流侧检测冷媒的冷凝温度的冷凝温度检测传感器;在后冷凝器的流入侧开闭油路的阀门;以冷凝温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为基础,设置控制阀门的控制部构成,并以冷媒的冷凝温度为基准,有选择的调节放热量,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冰箱冷冻系统的概略图。图2是图1中冰箱冷冻系统构成的设置状态图。图3是图2中冰箱本体的展开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双冷凝器冰箱的冷冻系统的简图。图5是图4中冰箱冷冻系统构成的设置状态图。图6是图5中本体的展开状态图。图中11本体 12隔板13冷冻室 15冷藏室17机械室 19金属管21压缩机 22蓄电池23冷凝器 25送风电扇27后冷凝器 29毛细管 31蒸发器 33阀门35控制部 37冷凝温度检测传感器在本体11的内部各自形成有向前开口的冷冻室13及冷藏室15,其以上下方向形成有隔板12,在本体11的上面一侧设有控制部35,可控制阀门33开闭及驱动部件。在本体11的后方有向后方开口的机械室17,机械室17的内部一侧有可压缩冷媒的压缩机21。在本体11的一侧,为了吸入压缩体状态的冷媒,设置有蓄电池22,为了使被压缩的冷媒放热,压缩机21的排出侧,有冷凝器23相互连通的连接。为了促进冷媒的放热,在冷凝器23的一侧,设置有向冷凝器23送风的送风电扇25。为了抑制形成露水现象,在冷冻室13及冷藏室15的前面开口的连接部,嵌入安装有金属管19,冷凝器23在流入侧连接后冷凝器27的流出侧,上下方向嵌入安装于本体11后壁,且有着排序形状。在后冷凝器27流出侧,为了切断向后冷凝器27的冷媒流入,设有开闭阀门33。为了在冷媒的冷凝温度低于所定温度时,切断向后冷凝器27的冷媒流入,冷凝温度高于所定温度时,为了使放热量增大,令冷媒向后冷凝器27流入,开闭阀门33与控制开闭阀门33的控制部35用电相连。在上述情况下,一旦压缩机21驱动,控制部35将以在冷凝温度检测传感器37检测的检测温度为基准,冷凝温度高于所定温度时,控制开闭阀门33,使冷媒向后冷凝器27流入,通过压缩机21压缩的冷媒经由冷凝器23各自流动到金属管19及后冷凝器27,放热后冷凝,在流入毛细管29之前,相互合流并流入毛细管29。冷媒在通过毛细管29减压膨胀后流入蒸发器31,流入蒸发器31的冷媒将吸收周围的潜热进行蒸发冷却。进行冷却的冷媒将流入蓄电池22。在蓄电池22中,气体状态的冷媒将重新被压缩机21吸入,反复在循环系统完成冷却。根据冷凝温度检测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冷媒的冷凝温度低于所定温度时,为了防止冷媒过度放热,控制部35控制开闭阀门33,切断冷媒流入后冷凝器27。如上所述,以向上下方向形成的隔板为间隔,形成冷冻室及冷藏室构成的冰箱,但是,本专利技术也当然适用以水平方向形成的隔板为间隔,由向上下侧形成的冷冻室及冷藏室构成的冰箱。以上说明了在后冷凝器的流入侧,设置开闭后冷凝器通路的开闭阀门的情况,但事实上,也可以在金属管及后冷凝器的分支处设置3相阀,使得冷凝温度低于第一温度时,切断冷媒流入的后冷凝器,冷凝温度高于第二温度时,令金属管及后冷凝器全部开放,冷凝温度介于第一温度及第二温度之间时,令金属管及后冷凝器之中的一个交互的开放。权利要求1.一种双冷凝器冰箱,其特征是,包括本体(11)有向前方开口的冷冻室(13)及冷藏室(15),向后方开口的机械室(17);在机械室(17)内部设置压缩冷媒的压缩机(21);在机械室(17)内部设置冷凝器(23),在压缩机(21)中被压缩的冷媒放热;冷凝器(23)流入侧的金属管(19)与流出侧相互连通,在冷冻室(13)及冷藏室(15)前面的开口连接部引入;从冷凝器(23)的流入侧中分离,后冷凝器(27)设置于本体(11)后壁;蒸发器(31)设置在冷冻室(13)后方,由于有冷媒经冷冻室(13)金属管(19)及后冷凝器(27)流入,完成冷却作用;在蒸发器(31)的流入侧与膨胀装置相互连通;在冷媒的流入方向有冷凝温度检测传感器(37),检测在膨胀装置的上流侧冷凝的冷媒温度;冷凝器(23)设置一个阀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冷凝器冰箱,其特征是,包括本体(11)有向前方开口的冷冻室(13)及冷藏室(15),向后方开口的机械室(17);在机械室(17)内部设置压缩冷媒的压缩机(21);在机械室(17)内部设置冷凝器(23),在压缩机(21)中被压缩的冷媒放热;冷凝器(23)流入侧的金属管(19)与流出侧相互连通,在冷冻室(13)及冷藏室(15)前面的开口连接部引入;从冷凝器(23)的流入侧中分离,后冷凝器(27)设置于本体(11)后壁;蒸发器(31)设置在冷冻室(13)后方,由于有冷媒经冷冻室(13)金属管(19)及后冷凝器(27)流入,完成冷却作用;在蒸发器(31)的流入侧与膨胀装置相互连通;在冷媒的流入方向有冷凝温度检测传感器(37),检测在膨胀装置的上流侧冷凝的冷媒温度;冷凝器(23)设置一个阀门(33),使经由冷凝器(23)的冷媒至少可流动到金属管(19)或后冷凝器(27)中;以冷凝温度检测传感器(37)的检测结果为基础,设置控制阀门(33)的控制部(3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寜焄,朴埈亨,黄仁永,朴鎭求,徐祥鎬,鄭義燁,金世榮,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