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温控睡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356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户外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智能温控睡袋,包括睡袋袋体和控制体,睡袋袋体内设置有容纳腔,睡袋袋体的袋体壁内设置有柔性纤维发热膜,柔性纤维发热膜的供电端与连接公端连接,连接公端穿过睡袋袋体与控制体的连接母端连接,控制体内设置有电源,控制体通过电源、连接母端和连接公端对柔性纤维发热膜供电,通过信号收发装置发送至控制体,控制体能智能调节容纳腔内温度。通过设置的控制体和柔性纤维发热膜能够对睡袋中的使用者进行加热,使得睡袋除了保温防水的功能外还能够进行加热以应对寒冷的环境。解决了现有市面上的睡袋主要是保温和防水,很难做到自发热,无法应用到诸多环境较为寒冷的区域。

An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 sleeping b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温控睡袋
本专利技术涉及户外用品
,具体涉及是一种智能温控睡袋。
技术介绍
睡袋为户外用品,在户外旅行时往往会使用到睡袋进行睡觉,而目前市面上的睡袋主要是保温和防水,很难做到自发热,无法应用到诸多环境较为寒冷的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智能温控睡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温控睡袋包括睡袋袋体和控制体,睡袋袋体内设置有容纳腔,睡袋袋体的袋体壁内设置有柔性纤维发热膜,柔性纤维发热膜的供电端与连接公端连接,连接公端穿过睡袋袋体与控制体的连接母端连接,控制体内设置有电源,控制体通过电源、连接母端和连接公端对柔性纤维发热膜供电,容纳腔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采集容纳腔内温度信息,并通过信号收发装置发送至控制体,控制体能智能调节容纳腔内温度。可选的,睡袋袋体的袋体壁包括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填充有石墨烯内絮棉层,第一防水层位于靠近容纳腔的一侧,第二防水层位于远离容纳腔的一侧,柔性纤维发热膜位于石墨烯内絮棉层内。进一步的,位于睡袋袋体底部的睡袋袋体的袋体壁的第二防水层上连接有真空耐磨层。可选的,柔性纤维发热膜包括第一柔性纤维发热膜、第二柔性纤维发热膜和第三柔性纤维发热膜,第一柔性纤维发热膜位于睡袋袋体的一侧,第三柔性纤维发热膜位于睡袋袋体的另一侧,第二柔性纤维发热膜位于第一柔性纤维发热膜和第三柔性纤维发热膜之间,控制体内设置有3组电源,分别是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和第三电源,第一电源通过第一连接公端和第一连接母端与第一柔性纤维发热膜连通,第二电源通过第二连接公端和第二连接母端与第二柔性纤维发热膜连通,第三电源通过第三连接公端和第三连接母端与第三柔性纤维发热膜连通。可选的,信号收发装置包括第一信号收发器和第二信号收发器,第一信号收发器设于睡袋袋体上,第一信号收发器与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第二信号收发器设于控制体上,第二信号收发器能与第一信号收发器信号连接。进一步的,控制体一侧设置有充电座,充电座上设置有充电端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1、通过设置的控制体和柔性纤维发热膜能够对睡袋中的使用者进行加热,使得睡袋除了保温防水的功能外还能够进行加热以应对寒冷的环境。2、通过设置的温度传感器能够采集睡袋内的温度,并通过信号收发装置发送至控制体进行智能温控。3、在整个睡袋底部设置有真空耐磨层,可以应对多种复杂的地理环境,使睡袋的适用更强,从而有效的保障睡眠质量。4、解决了现有市面上的睡袋主要是保温和防水,很难做到自发热,无法应用到诸多环境较为寒冷的区域。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智能温控睡袋结构示意图;图2为柔性纤维发热膜设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智能温控睡袋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睡袋袋体的袋体壁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为睡袋袋体、2为容纳腔、3为柔性纤维发热膜、301为第一柔性纤维发热膜、302为第二柔性纤维发热膜、303为第三柔性纤维发热膜、4为枕头、5为真空耐磨层、6为第一信号收发器、7为控制体、8为连接公端、801为第一连接公端、802为第二连接公端、803为第三连接公端、9为连接母端、901为第一连接母端、902为第一连接母端、903为第三连接母端、10为第二信号收发器、11为充电座、12为充电端子、13为第一电源、14为第二电源、15为第三电源、16为温度传感器、17为触摸屏、18为第一防水层、19为石墨烯内絮棉层、20为第二防水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保护内容。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智能温控睡袋包括睡袋袋体1和控制体7,睡袋袋体1内设置有容纳腔2,睡袋袋体1的袋体壁内设置有柔性纤维发热膜3,柔性纤维发热膜3的供电端与连接公端8连接,连接公端8穿过睡袋袋体1与控制体7的连接母端9连接,控制体7内设置有电源,控制体7通过电源、连接母端9和连接公端8对柔性纤维发热膜3供电,容纳腔2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6,温度传感器16采集容纳腔2内温度信息,并通过信号收发装置发送至控制体7,控制体7能智能调节容纳腔2内温度。使用中,通过设置的控制体和柔性纤维发热膜能够对睡袋中的使用者进行加热,使得睡袋除了保温防水的功能外还能够进行加热以应对寒冷的环境。通过设置的温度传感器能够采集睡袋内的温度,并通过信号收发装置发送至控制体进行智能温控。解决了现有市面上的睡袋主要是保温和防水,很难做到自发热,无法应用到诸多环境较为寒冷的区域。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柔性纤维发热膜的具体结构,柔性纤维发热膜3包括第一柔性纤维发热膜301、第二柔性纤维发热膜302和第三柔性纤维发热膜303,第一柔性纤维发热膜301位于睡袋袋体1的一侧,第三柔性纤维发热膜303位于睡袋袋体1的另一侧,第二柔性纤维发热膜302位于第一柔性纤维发热膜301和第三柔性纤维发热膜303之间,控制体7内设置有3组电源,分别是第一电源13、第二电源14和第三电源15,第一电源13通过第一连接公端801和第一连接母端901与第一柔性纤维发热膜301连通,第二电源14通过第二连接公端802和第二连接母端902与第二柔性纤维发热膜302连通,第三电源15通过第三连接公端803和第三连接母端903与第三柔性纤维发热膜303连通。使用中,采用三个柔性纤维发热膜和三个电源,增加控制体调节温度的准确性,如容纳腔内一侧温度过低则,控制体能够控制该区域的柔性纤维发热膜提高其功率,加强制热效果。在进行睡袋袋体和控制体进行连接时,选用连接母端和连接公端进行连接,既便于在室外环境中进行组装,又大幅提高整个睡袋使用安全性。为了与三个柔性纤维发热膜更好的配合,设计时,可以选取三组温度传感器,每组温度传感器位置与每个柔性纤维发热膜位置相匹配,每组温度传感器有三个温度传感器,一个温度传感器靠近容纳腔的开口处,另一个温度传感器靠近容纳腔的中部,最后一个温度传感器靠近容纳腔的底部,每个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信息传递至信号收发装置,并传递至控制体中进行控制。本实施例中信号收发装置包括第一信号收发器6和第二信号收发器10,第一信号收发器6设于睡袋袋体1上,第一信号收发器6与温度传感器16信号连接,第二信号收发器10设于控制体7上,第二信号收发器10能与第一信号收发器6信号连接。使用中,第一信号收发器6收集睡袋袋体内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信号,并采用无线连接的信号传输方式将采集的温度信号输送至第二信号收发器10,第一信号收发器与第二信号收发器连接的方式可以选用WIFI、蓝牙等等无线连接方式。同时,在控制体内设置有中央数据处理器,第二信号收发器接收第一信号收发器传输的温度信号,然后传输至中央数据处理器进行处理,中央数据处理器处理后根据预设的温度阈值调节三个柔性纤维发热膜的功率,实现智能温控。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温控睡袋,其特征在于:包括睡袋袋体(1)和控制体(7),所述睡袋袋体(1)内设置有容纳腔(2),睡袋袋体(1)的袋体壁内设置有柔性纤维发热膜(3),所述柔性纤维发热膜(3)的供电端与连接公端(8)连接,所述连接公端(8)穿过睡袋袋体(1)与控制体(7)的连接母端(9)连接,所述控制体(7)内设置有电源,控制体(7)通过电源、连接母端(9)和连接公端(8)对柔性纤维发热膜(3)供电,所述容纳腔(2)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6),温度传感器(16)采集容纳腔(2)内温度信息,并通过信号收发装置发送至控制体(7),所述控制体(7)能智能调节容纳腔(2)内温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温控睡袋,其特征在于:包括睡袋袋体(1)和控制体(7),所述睡袋袋体(1)内设置有容纳腔(2),睡袋袋体(1)的袋体壁内设置有柔性纤维发热膜(3),所述柔性纤维发热膜(3)的供电端与连接公端(8)连接,所述连接公端(8)穿过睡袋袋体(1)与控制体(7)的连接母端(9)连接,所述控制体(7)内设置有电源,控制体(7)通过电源、连接母端(9)和连接公端(8)对柔性纤维发热膜(3)供电,所述容纳腔(2)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6),温度传感器(16)采集容纳腔(2)内温度信息,并通过信号收发装置发送至控制体(7),所述控制体(7)能智能调节容纳腔(2)内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温控睡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睡袋袋体(1)的袋体壁包括第一防水层(18)和第二防水层(20),所述第一防水层(18)和第二防水层(20)填充有石墨烯内絮棉层(19),第一防水层(18)位于靠近容纳腔(2)的一侧,第二防水层(20)位于远离容纳腔(2)的一侧,所述柔性纤维发热膜(3)位于石墨烯内絮棉层(19)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温控睡袋,其特征在于:位于睡袋袋体(1)底部的所述睡袋袋体(1)的袋体壁的第二防水层(20)上连接有真空耐磨层(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温控睡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纤维发热膜(3)包括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珺乐孙岿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咸阳杜克普服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