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预漂洗段的联排联补酸洗漂洗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165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预漂洗段的联排联补酸洗漂洗机组,包括酸洗段、预漂洗段和漂洗段,所述的酸洗段包括酸槽和循环罐;相同标号的酸槽和循环罐之间存在酸液循环;循环罐管路串联;第四酸槽后端有挤酸辊、喷酸梁、三通排酸管道;所述的预漂洗段包括:预漂洗槽、预漂洗槽盖板、喷水梁、废水管道、挤水辊。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可实现在有效酸洗的基础上降低酸耗。

A combined pickling and rinsing unit with pre rinsing s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预漂洗段的联排联补酸洗漂洗机组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铁生产设备,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热轧卷酸洗作业中低酸耗低铁损酸洗漂洗机组。
技术介绍
钢材的酸洗处理是镀锌钢、涂层钢等带钢表面处理中必要的前工序。传统的酸洗设备都是通过控制酸洗的盐酸浓度和温度参数来保障带钢的酸洗效果。为了保证有效的酸洗效果,在保证一定的酸洗温度的情况下,要不断往酸罐中补充新酸,用最后一个酸罐排出低浓度的废酸。传统设备规定每小时供新酸量和最后一个酸罐游离酸浓度低于45g/l时控制排废酸,酸液浓度每4小时检测一次,一般来说目前的酸洗平整机组产线吨钢酸耗80-90L/t。由于ESP产线技术成功开发,使热轧原料厚度从现有设备的单纯2.0mm以上的厚板,扩展到0.8-4.0mm,因此酸洗工序出现了两个新的技术问题:①吨钢酸耗量与带钢厚度的关系,带钢越薄,吨钢氧化铁皮面积越大,吨钢消耗酸量也越多;②产线酸洗段最大酸洗速度的上限要从普通设备的280m/min提高到400m/min,适合于2.0mm以下的薄规格热轧原料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因此,现有的酸洗工序中提高速度则酸耗太快,往往会造成补酸不及时,导致酸浓度不够,影响带钢的酸洗效果。但是由于ESP的厚度范围0.8-4.0mm跨度太大,单纯加大新酸洗循环量,有会在厚板酸洗作业中导致无谓的酸消耗损失。因此,对于大跨度厚度范围内的热轧原料,在保证带钢酸洗效果稳定生产情况下,如何通过降低酸耗使用量来降低成本是长期攻关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预漂洗段的联排联补酸洗漂洗机组。该设备基于传统的酸洗漂洗设备基础上,通过废酸和新酸的联排联补、加设预漂洗段,控制循环罐液位、酸液电导率合理使用来降低酸洗酸耗和酸洗铁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预漂洗段的联排联补酸洗漂洗机组,包括酸洗段和漂洗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漂洗段;所述的酸洗段包括第一酸槽、第二酸槽、第三酸槽、第四酸槽和第一循环罐、第二循环罐、第三循环罐、第四循环罐;相同标号的酸槽和循环罐之间存在酸液循环;所述的第四循环罐、第三循环罐、第二循环罐、第一循环罐通过带有酸阀的管路串联;第一循环罐通过酸阀连接排酸通路;第四循环罐通过酸阀连接加酸通路;第四酸槽后端有挤酸辊,所述的挤酸辊的前上方有与第四循环罐连通的喷酸梁,第四酸槽后段底部有三通排酸管道,其两个出口设有循环阀门和排污阀门;所述的预漂洗段在酸洗段第四酸槽挤酸辊和漂洗段之间,所述的预漂洗段包括:预漂洗槽、预漂洗槽盖板、喷水梁、废水管道、挤水辊;在预漂洗槽的前端有前挡板,后端有后挡板;预漂洗槽盖板的长度长于预漂洗槽,其下部对应第四酸槽挤酸辊的位置安装有挤酸辊前后挡板,在预漂洗槽盖板的下部对应挤水辊的位置安装有挤水辊前后挡板。上述的酸槽之间通过一对挤酸辊互相隔开。上述的第四循环罐还包括自循环通路,所述的自循环通路为自循环出酸口经由酸洗泵连接所述的加酸通路。上述的各个循环罐内均设有液位仪。在第一循环罐和排酸通路酸阀之间有电导率仪;第四循环罐和进酸通路酸阀之间有电导率仪。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适合厚度范围0.8-4.0mm的热轧原料,该范围内原料,均可以实现有效酸洗,并且薄板最大有效酸洗速度的上限可以达到400m/min;可实现联排联补,减少了人工测定工作量,简化工作程序,减少人工成本;本设备将钢酸耗从现有的80-90L/T水平降低到55-70L/T,酸洗铁损由原来1.05%降低到0.95%,降低了0.1%,平均吨钢酸耗降低了20L/T。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联排联补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为了更好地进行叙述,以带钢进入方向为前,反之为后。本技术是一种带有预漂洗段的联排联补酸洗漂洗机组,是基于酸洗平整机组中酸洗段,在保证带钢酸洗效果的情况下通过加设预漂洗段、联排联补,控制循环罐液位、酸液电导率合理使用,降低酸洗过程酸耗的一种设备。本技术的硬件依托在于对的酸洗平整机组酸洗段的重新设计,以下叙述针对的是酸洗平整机组酸洗段,机组其他部分根据生产线路不同而不同,并未有限定。如图1所示,实施例在现有的酸洗平整机组的酸洗段和五级漂洗段连接处增加一个预漂洗段。也就是说本技术包括酸洗段、预漂洗段和漂洗段,其中所述的漂洗段具体为五级漂洗段。所述的酸洗段分四个酸槽,按照带钢进入酸槽的顺序分别命名为第一酸槽1、第二酸槽2、第三酸槽3、第四酸槽4。本实施例机组中,每个酸槽长25m,酸槽之间通过一对挤酸辊互相隔开,每个酸槽对应一套循环罐:第一循环罐5、第二循环罐6、第三循环罐7、第四循环罐8以保证酸液的供应,相同标号的酸槽和循环罐之间存在酸液循环。循环罐也作为酸液收集罐,循环罐之间顺序联通,通过阀门和液位进行控制,使第四循环罐内的酸液向第三循环罐、第二循环罐、第一循环罐不断梯流。保证每个循环罐浓度从高到低,因此,第一循环罐5酸浓度最低,也是排废酸的循环罐。一旦带钢临时停车,酸槽的酸液可排放到相对应的循环罐内。如图2所示,挤酸辊11位于第四酸槽4后端,用于挤掉带钢表面的盐酸。所述的挤酸辊11的前上方有与第四循环罐8连通的喷酸梁24,通过喷酸嘴往带钢喷酸,带钢表面形成酸洗紊流,提高酸洗效率。第四酸槽4后段底部有排酸管道25,排酸管道25为三通,两个出口设有循环阀门和排污阀门,分别控制两个路径,循环阀门控制含水的盐酸进入第一循环罐5,排污阀门是直接把含水的废酸排入废水罐。正常生产过程中,排污阀门关闭。所述的预漂洗段在酸洗段第四酸槽4挤酸辊11和五级漂洗段12之间,所述的预漂洗段包括:预漂洗槽14、预漂洗槽盖板15、喷水梁16、废水管道17、挤水辊18。在预漂洗槽14的前端有前挡板19,后端有后挡板20。预漂洗槽盖板15的目的是防止酸雾溢出,污染环境。喷水梁16包括上喷水梁和下喷水梁,其目的在于用水冲洗掉带钢表面残留大量盐酸。废水管道17含酸废水排到废水罐。挤水辊18挤掉带钢表面大量的水。预漂洗槽盖板15的长度长于预漂洗槽14,其下部对应第四酸槽4挤酸辊11的位置安装有挤酸辊前后挡板22,防止大量酸流入预漂洗槽中预漂洗段,而不进入酸洗段,还可防止漂洗水进入酸槽稀释酸液浓度。在预漂洗槽盖板15的下部对应挤水辊18的位置安装有挤水辊前后挡板23,防止大量的水进入五级漂洗段12所在的槽体。以上的循环罐和酸槽形成了两个酸洗循环:酸洗大循环和酸洗小循环。酸洗大循环:循环罐内酸液通过泵和管道经由石墨加热器加热打到相对应的酸槽内,再从酸槽回到循环罐,成为酸洗的大循环。酸洗小循环:循环罐内的酸液通过泵和管道经由石墨加热器加热后不经过酸槽,而从另一管道直接回到循环罐的过程,称为酸洗小循环系统。酸洗联排联补结构关联如图1所示:第一循环罐5出酸口通过出酸通道连接第一酸槽1入酸口,第一酸槽1的出酸口通过带有排酸阀门的管路连接第一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预漂洗段的联排联补酸洗漂洗机组,包括酸洗段和漂洗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漂洗段;所述的酸洗段包括第一酸槽、第二酸槽、第三酸槽、第四酸槽和第一循环罐、第二循环罐、第三循环罐、第四循环罐;相同标号的酸槽和循环罐之间存在酸液循环;所述的第四循环罐、第三循环罐、第二循环罐、第一循环罐通过带有酸阀的管路串联;第一循环罐通过酸阀连接排酸通路;第四循环罐通过酸阀连接加酸通路;第四酸槽后端有挤酸辊,所述的挤酸辊的前上方有与第四循环罐连通的喷酸梁,第四酸槽后段底部有三通排酸管道,其两个出口设有循环阀门和排污阀门;所述的预漂洗段在酸洗段第四酸槽挤酸辊和漂洗段之间,所述的预漂洗段包括:预漂洗槽、预漂洗槽盖板、喷水梁、废水管道、挤水辊;在预漂洗槽的前端有前挡板,后端有后挡板;预漂洗槽盖板的长度长于预漂洗槽,其下部对应第四酸槽挤酸辊的位置安装有挤酸辊前后挡板,在预漂洗槽盖板的下部对应挤水辊的位置安装有挤水辊前后挡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预漂洗段的联排联补酸洗漂洗机组,包括酸洗段和漂洗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漂洗段;所述的酸洗段包括第一酸槽、第二酸槽、第三酸槽、第四酸槽和第一循环罐、第二循环罐、第三循环罐、第四循环罐;相同标号的酸槽和循环罐之间存在酸液循环;所述的第四循环罐、第三循环罐、第二循环罐、第一循环罐通过带有酸阀的管路串联;第一循环罐通过酸阀连接排酸通路;第四循环罐通过酸阀连接加酸通路;第四酸槽后端有挤酸辊,所述的挤酸辊的前上方有与第四循环罐连通的喷酸梁,第四酸槽后段底部有三通排酸管道,其两个出口设有循环阀门和排污阀门;所述的预漂洗段在酸洗段第四酸槽挤酸辊和漂洗段之间,所述的预漂洗段包括:预漂洗槽、预漂洗槽盖板、喷水梁、废水管道、挤水辊;在预漂洗槽的前端有前挡板,后端有后挡板;预漂洗槽盖板的长度长于预漂洗槽,其下部对应第四酸槽挤酸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野包红军闫涛徐帅卢欢
申请(专利权)人:日照宝华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