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树干、枝部生理性开皮病的防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51473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茶树干、枝部生理性开皮病的防治方法,在春季3‑4月,用治疗茶树生理开皮病药剂喷洒树干或树枝的感病部位;所述治疗茶树生理开皮病药剂用如下原料混合稀释而成:罂粟壳液和水,重量比为0.5‑0.6:1000,所述罂粟壳液为干罂粟壳与水按重量比1‑2:1000一起煮开30分钟左右冷却至常温即可。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对油茶树干、枝部生理性开皮病的防治取得了明显的技术效果,一般施药半年左右即重新愈合:开皮株在30%以下的,治愈率可达100%;30%以上或有树皮翻卷的,可达96%。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physiological skin opening disease of the trunk and branch of Camellia oleifer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茶树干、枝部生理性开皮病的防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茶树病害防治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油茶树干、枝部生理性开皮病的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油茶树干、枝部生理性开皮病是专利技术人在长期的油茶栽培科研实践中发现的、存在于油茶新造1-3年林中非常严重的一种油茶生理性病害。油茶树干、枝部生理性开皮病,一般情况是树皮开裂,随着时间推移开裂的株数会越来越多,到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树皮翻卷情况;一般情况下开皮单株数量在10-30%,严重的时候会超过30%。油茶树干、枝部生理性开皮病危害严重,单株病害一旦发生而得不到及时治疗,死亡率100%。但是,油茶树干、枝部生理性开皮病还没有引起本领域其他技术人员的重视,目前还没有其他人做过这种病害的防治工作,也没有相关报道和技术资料可查。专利技术人在油茶栽培科研实践中发现了这种油茶树病害,作了统计分析,还探索研究了防治方法。经过反复试验,找到了能够有效防治油茶树干、枝部生理性开皮病的方法。现对该防治方法提出本专利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茶树干、枝部生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茶树干、枝部生理性开皮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春季3-4月,用治疗茶树生理开皮病药剂喷洒树干或树枝的感病部位;所述治疗茶树生理开皮病药剂用如下原料混合稀释而成:罂粟壳液和水,重量比为0.5-0.6:1000,所述罂粟壳液为干罂粟壳与水按重量比1-2:1000一起煮开30分钟左右冷却至常温即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茶树干、枝部生理性开皮病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春季3-4月,用治疗茶树生理开皮病药剂喷洒树干或树枝的感病部位;所述治疗茶树生理开皮病药剂用如下原料混合稀释而成:罂粟壳液和水,重量比为0.5-0.6:1000,所述罂粟壳液为干罂粟壳与水按重量比1-2:1000一起煮开30分钟左右冷却至常温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茶树生理开皮病药剂用如下原料混合稀释而成:罂粟壳液、0.3-0.4%的氨基酸钙和水,重量比为0.5-0.6:3-4:1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茶树生理开皮病药剂用如下原料混合稀释而成:罂粟壳液、0.5-1.5%的硫酸铵和水,重量比为0.5-0.6:5-15:1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茶树生理开皮病药剂用如下原料混合稀释而成:罂粟壳液、0.3-0.5%的硫酸钾和水,重量比为0.5-0.6:3-5:10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茶树生理开皮病药剂用如下原料混合稀释而成:罂粟壳液、0.5-1.5%的硫酸铵、0.3-0.4%的氨基酸钙和水,重量比为0.5-0.6:5-15:3-4:10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茶树生理开皮病药剂用如下原料混合稀释而成:罂粟壳液、0.5-1.5%的硫酸铵、0.3-0.5%的硫酸钾、0.3-0.4%的氨基酸钙和水,重量比为0.5-0.6:5-15:3-5:3-4:1000。


7.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恂何慎
申请(专利权)人:郴州市北湖区鲁塘镇碧香源油茶农民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